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吐槽民宿可以,但請罵到點上,這一次我有話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8 2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耀華/AK

  圖|來自網路

  

  

  沒下雪的「寒冬」

  去年冬天的長三角,出乎意料,是一個暖冬。整個冬季里,莫干山沒有下過一場大雪。

  而這裡所有的民宿主人都在盼望能降下一場大雪,好帶來賞雪度假的客人。

  相比氣溫,莫干山民宿業卻似乎在經歷一場未曾預料的「寒潮」。

  冬季,本就是莫干山民宿業的傳統淡季。但是2016年冬季的市場,整體經營情況似乎來得比往年更「淡」一些。

  

  去年的11和12月,我去了好幾回莫干山,從走訪民宿主人和員工那得知。

  這個冬季,莫干山不少的民宿(洋家樂),做得好,周末大概還能有40-50%入住率,非周末則在20%-30%左右入住率。

  以民宿普遍的15間客房標準為例,也就是周末能賣出6-8間,非周末3-5間。

  而這還是做的好的前提下,如果做的不好,數字可能還要更低。

  而許多當地人開的農家樂的經營狀況則比這還要糟糕。實際上,這種市場現象從去年國慶后一直持續到年底,期間並沒有大的波動。

  

  「投資三年就回本」

  「那些開民宿的人,最快三年,普遍四年就全回本了。」

  這曾經是三年前一些旅遊媒體前輩,扳著手指和我分享的行業家珍。

  但這兩年,跟我打聽和分享這類信息的人就來自更多各行各業的朋友了。

  在這個「聲音」感染下,尤其是2015和2016年,藉助各個眾籌平台,麗江、洱海、莫干山、桐廬、蘇州、北京、重慶…,

  「以情懷和鄉愁的名義,這一場民宿產業之火,從長三角、西南等地興起,迅速燎原到全國各個角落。」

  而一次次民宿行業論壇、一場場民宿業頒獎盛典、一個個成功眾籌百萬乃至千萬的民宿項目,則共同將民宿整個行業推到了被全社會關注的聚光燈下 。

  

  在莫干山,過去這一年,民宿數量 從2015年的300多家,一下翻倍增加到600家。杭州2015年的民宿數量已經是2010年的7倍,2016年杭州登記在冊的民宿超過2800家。(數據來源:2017年2月20日錢江晚報)

  2017年還正在建設,即將要開業的民宿,據我所知,還有許多許多…。

  

  民宿的泡沫

  一邊是民宿消費似乎逐漸趨冷,一邊是場外投資者爭先恐後湧入。

  這兩年,有關民宿行業的「泡沫」臨近破滅,看衰整個市場的類似論調, 從未停歇過。

  「許多媒體將「泡沫」簡單的解讀為民宿在數量上的增加。實際上,民宿行業短短几年的快速發展,最直接的表象是「同質化競爭」大量存在。」

  民宿是多了,可是能讓你記住的有特點,有個性的好民宿並不多。

  

  如果你是一個民宿玩家,曾根據媒體或朋友的推薦,住過5家以上的民宿,你是不是曾經浮現出一種錯覺。

  怎麼有些民宿,似乎除了名字不一樣,位置不一樣,其它的許多地方都驚人的相似?

  [觀星的天窗房+某法國大牌沐浴用品+當地大媽燒的農家菜,是許多精品民宿一成不變的標配。]

  行業里缺乏創新,粗魯的拿來主義橫行。

  本應該百花齊放,根據民宿主人自身特長,自身所熱愛的生活,再結合當地的獨特文化和自然資源,來打造出各自不同體驗的個性民宿IP,卻變得缺乏想象力與主人個性 。

  反觀中國台灣的民宿,大多數的民宿主人就住裡面。

  周邊的自然資源,加上主人的好客(大部分民宿的主人都親自動手招待客人),將他們的民宿化身為一個個諸如「溫暖」、「治癒」、「小確幸」的場景,吸引著一批批慕名而去的客人前往體驗。

  日本民宿,則更嚇人。

  動不動就是兩口子守護著自己祖上傳下來的幾十上百年的老宅,就幾個房間,提供自己家做的精緻料理和流暢多年的溫泉,從來沒想過去哪開分店這檔子事。

  反觀我們自己的民宿,是不是將民宿情懷的故事,最終卻講成了酒店的模樣?

  

  下半場的序幕

  一說起行業「泡沫」和「洗牌」,人的第一感覺似乎就是應該恐慌害怕才對。

  我倒覺得對於真正熱愛民宿這項事業的人來說,這未必就一定是件壞事情。

  因為當有人開始在討論泡沫、討論風險、討論洗牌的時候,說明市場的天平開始逐漸傾向理性這一邊。

  「那些一心只想在民宿這個行業投機一把的人,會逐漸離場和不敢進來。」

  而真正喜歡民宿,早就打定心思將民宿作為自己事業的人,可以沉下心來,回歸自我。

  在服務和產品上做出屬於自己的微創新,有了自己特點的民宿,則會有更多的機會。

  市場洗滌過後,留下的是真正的情懷。

  想清楚了仍然要投資這個市場的人,也定是思考權衡之後,且確定能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而做出的決定。

  如果你還能理解「一個人的情懷是不值錢的,能把你的情懷變成大家的情懷才值錢」這句粗糙的話,那就更厲害了。

  

  或許,過去的2016年就是民宿業上半場蠻荒式生長的終點,而2017年則是拉開了民宿走向個性與多元的下半場序幕。

  民宿不是洪水猛獸,不是城市裡面成堆的無人居住的鬼城。

  這一個新興產業進入鄉村,對於日漸空性化的鄉村,對於規範鄉村建築、生態標準的建立、吸引青年返鄉,保護青山綠水,是一件好事情。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亦或許「不是民宿不行了,而是你的民宿不行了」

  最後,也呼籲媒體同行,能少辦一些又高大又華麗的民宿頒獎典禮,過多的舉行頒獎活動,可能會讓大家莫名的產生一種成功的幻覺,其實我們真的才剛剛起步。

  加油吧,民宿主人。

  2017,擼起袖子,我們一起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