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50句經典格言,傳承千年的智慧!(下)

[複製鏈接]

702

主題

780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3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茶閑話 發表於 2017-3-2 10: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6、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譯文:愛別人的人,別人總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總會尊敬他。這兩句話意在說明人們之間的感情是互動的,關愛、尊敬別人,也就能得到別人的關愛、尊敬。

  27、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形勢解》

  譯文:大海不嫌棄任何水流,因此能成就它的大;高山不拒絕任何泥土石塊,因此能成就它的高。這兩句話說明,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不能計較細微小事,要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和高山一樣的氣度。

  28、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揚雄《法言·君子》

  譯文:人一定要自愛,而後才能被他人所愛;人一定要自尊,而後才能被他人尊敬。這句話強調了人要自尊自愛。自尊自愛,就是在品格、行為上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2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譯文: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則會獲得益處。這句話點明自滿和謙虛的弊與利。自滿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謙虛才能讓人不斷進步,不斷有所得。

  3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老子》第二十二章

  譯文:不自我表現,所以高明;不自以為是,所以顯著;不自我誇耀,所以能建立功勛;不驕傲自滿,所以能夠長久。這段話告誡人們不要自以為是、自高自大,這樣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3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譯文: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參照自己的情況加以改正。這表達了一種極為謙虛的學習態度。不管什麼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向他學習;對於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引以為戒,不要重犯。

  3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卜居》

  譯文:尺雖比寸長,但也有它的短處;寸雖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長處。這句話是說任何人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3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譯文:誰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這句話表明,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只要能夠認識和改正錯誤,就能從中獲得長進。

  3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公》

  譯文: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這是孔子勸人改過的話。它所強調的是,人不免犯錯誤,有了錯誤而不改正,就真的會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了。

  35、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

  譯文:有羞恥心就接近勇敢了。這句話把羞恥心和勇氣聯繫起來,強調了能夠認識到錯誤,知道羞恥,也是一種勇敢。

  36、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韓非子·喻老》

  譯文:長達千丈的大堤,由於有小小的螻蟻而崩潰。這句話比喻小問題不注意,會釀成大禍。後人也常說成「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提醒人們要防微杜漸。

  3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譯文:不要以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這句話表明,壞的和好的品德都是一點點形成的,所以不要輕視了細微的事情。

  38、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譯文:只要有製成之心,就是金石也能夠斷開。這句話後來常備有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們用它來比喻,只要意志堅定,心思專一,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39、為善則預,為惡則去。

——顏之推《顏氏家訓·有事》

  譯文:做好事要積極參與,對壞事要避而不做。這句話強調,做人不僅要是非分明,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上,儘力做好事,永遠不做壞事。

  40、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徵列傳》

  譯文:以銅鏡作為鏡子,可以整理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了解朝代興衰的規律;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這其中,「以古為鏡」「以人為鏡」,對於國家的發展和個人的成長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41、人告知以(己)有過,則喜。

——《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自己反而很高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聞過則喜」。子路是孔子的學生,為人較粗獷,但卻有「聞過則喜」的好品質,所以孟子用這句話讚美子路。

  4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譯文: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後凋零的。後人常借用松柏來稱頌現實生活中不畏困難、意志堅定的強者。

  4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譯文:雕刻如果半途而廢,那麼即使是腐朽的木頭也斷不了;如果不停的雕刻,那麼即使是金屬、石頭也能刻出花紋來。這句話以雕刻為喻,說明做事情必須要有恆心和毅力。

  44、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呂氏春秋·誠廉》

  譯文:石頭可以被打碎,但絕不能改變它固有的堅硬;硃砂可以被研磨,但絕不能改變它自身的紅色。用這兩句話可以比喻,一個意志堅定、品德高尚的人,即使遭受艱難困苦,也不會改變心中的信念。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晁錯論》

  譯文:古代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不僅僅因為他們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為他們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這句話強調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敢於面對困難,頑強拼搏,堅持不動搖。

  4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譯文:兩隻手臂和起來才能抱住的大樹是由細小的嫩芽長成的;九層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堆積而成的;千里遠的路程,是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的。這段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發展起來的,做任何事都要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

  47、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墨子·修身》

  譯文: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這句話指出,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是間接的,一定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得到完善,而實踐本身又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

  48、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譯文:儘管道路漫長而遙遠,我還是要為追求真理上天如地去探求。這是屈原表明自己決心的詩句。後人經常以用這兩句詩,表達對真理和對事業不懈探索和追求的決心。

  49、不登高山不止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勸學》

  譯文:不登到高山頂上,不會了解天有多高;不來到深溪旁邊,不會知道地有多厚。這句話原意是比喻不讀聖人的書,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精深。後人常用以說明不經過親身實踐,就不可能認識和改造世界。

  5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資治通鑒》

  譯文: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這句話說明了節儉的意義。物質財富和資源總是有限的,不能揮霍濫用。只有精打細算,量入為出,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動若清風,靜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爭,意納萬物且自明。

639

主題

990

帖子

213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35
沙發
陽光蓓蕾 發表於 2017-3-7 15:50 | 只看該作者
經典絕句 切記切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14: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