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每種食物都是一種情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每種食物都代表一種情緒,這是可以肯定的,否則哪來那些「垃圾食物」的說辭?事實上,垃圾食物匹配的正是垃圾情緒。
  
  百無聊賴時會想著泡速食麵打發自己。沮喪時要吃一個麵包,乾巴巴的,好似形式就帶了一種落寞無望。
  
  人是沒法在感覺內心空虛的時候,還可以吃得清湯寡水的。所謂「食療」,未嘗不可如此理解。
  
  我記得一位情感專家的說法,大意是說,那些能天天認真為自己下廚的女人大多氣質要好一些,形體要好一些,心態要好一些。雖然不絕對,但也有幾分道理。
  
  試想,一個女人若肯花心思和時間把自己調養得健健康康的,相關生活自然也跟著水到渠成。可惜,我恐怕早已養成了「餐館胃」。
  
  「餐館胃」是什麼?是一種急切的、等待被滿足的情緒,是一種急促之中的挑剔。受不了文火慢燉,受不了幾個小時等一鍋湯,受不了青筍絲切得粗一點。
  
  我是從何時開始愛上下廚的?
  
  某個午後,我在廚房裡,土豆南瓜同燒,只放了油進去,其他作料還未入鍋,不一會兒聞到滿室南瓜滾過油的香氣,只有一個字——「暖」。當時便感嘆,食物真是神奇,各有各味,調后卻又出百味,這便是食物的妙處。
  
  這世上自然有許多「精」食,讓人驚艷,但打動我的,還是那些「暖」的食物,好似帶著故事,帶著時光,帶著記憶而來。像親人的手藝,像故人的味道,像那些欲升還沉的往昔,像前世今生的連接。
  
  什麼是暖?
  
  是少年時,將同學媽媽送的一個大葫蘆抱回家后,爺爺颳了葫蘆條兒包的餃子。
  
  是幼年時,一毛錢十隻,再後來逐漸消失了的汽水糖。
  
  是冬日裡,小姑姑泡的橘皮水和在屋外凍的蘋果。
  
  是鄰居家剛打的棗,是剛抓的泥鰍分了一小盆。
  
  可惜,多年以後,無論在異鄉還是在故鄉,我們都不會抱著葫蘆擠地鐵了。那些溜光水滑的粗壯泥鰍打著「野生」的標籤賣到了百元一斤。我不知道它們來自何處,但我清楚,它們並不識我故鄉的田。
  
  也許是我越來越懷舊了,我常常跟著這些細枝末節的回憶走得太遠,然後不可避免地開始傷感。沒辦法不傷感,我們遺失的,確切點兒說,是一個柔軟的時代,或者是那個柔軟的自己。
  
  而今,我帶著一個急躁咆哮的胃,走在或熟悉或陌生的城市裡,我發現它就像個怪獸一樣,需要立刻被滿足,立刻被餵飽,立刻被安撫,它需要速食麵、需要麵包、需要奶油、需要炸雞、需要麻辣、需要激爽……需要一切刺激。
  
  所以,我通常會在情緒稍好或稍低的時候下廚,小煮怡情,太興奮就沒有辦法下廚,食物鎖不住興緻;太沮喪也沒有辦法下廚,興緻會辜負了食物。
  
  由此可見,那些整日在外忙碌一天後,回家仍能認認真真下廚的,果真是性情極好的人。
  
  每種食物都是一種情緒,每種食物也都是一種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