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沉默不是金,而是社會的悲劇(黑白先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2 0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黑白先生

  

  沉默不是金,而是社會的悲劇(黑白先生)

  古人說,「禍從口出,慎言慎行。」很多時候,沉默是金,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人普遍認同,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都認為中庸為好。一方面有好處,可以使人在該沉默的時候沉默,說話的時候也注意分寸,但是,另一方面,使人不敢說話了,從而也壓抑、扼殺了中國人的創新意識。

  我是特煩那些所謂保持儒家的中庸者,其實就是鄉願! 什麼是鄉願?就是做事做人沒有明確立場,只求安於現況、安身保命、而不敢得罪其他人,昧於事實,而損害自己良心。沉默是金的另一面,等於放棄了公開辯論。而轉到暗裡玩陰的、爾虞我詐、暗箱操作。所以沉默是金,也是暗鬥的需要。因為說太多的話,怕引人恥笑、怕在別人面前露底、甚至怕引來殺身之禍。

  國人什麼時候失去了辯論基礎的呢?易中天《品人錄》里有一段話,「自從秦始皇開創了集權,英雄的時代也就開始走向沒落。君臣之間的促膝談心沒有了,而代之以行禮如儀、磕頭如搗蒜。遊俠謀士縱橫天下各展才華沒有了,而代之以拉幫結派、巴結權貴往上爬。諸子百家自由辯論也沒有了,而代之以獨尊儒術、只需一個人思想。」儒家告訴人們要存天理,滅人慾,而皇帝就代表天理,必須絕對服從皇帝。佛教告訴人們要放棄人間享樂,藐視現實生活,追求虛化的來世。使得人民的民主觀念受到嚴重壓制,奴役思維根深蒂固。

  所以,在我看來,沉默不是金。尤其是當代社會,當個人利益、權利受到傷害時,沉默就是土,是橡皮泥,被人捏來捏去。你越軟弱,它就越橫暴。你退一寸,它進一尺。你被掠奪得越多,它就越強大,民眾權利越被剝奪,公權力就越蠻橫。如《大話西遊》中唐僧對孫悟空說的,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權利,不但要說出來,而且要站出來爭取。

  關於權利的爭取,我舉個例子,羅馬是怎樣繁榮的呢?相傳,羅馬建國前有七位羅馬國王相繼即位。第七位皇帝殘暴無道,人民趁機推翻了國王,改建共和。共和的最高元首為兩名執政官。權力實際上在各族族長組成的元老院。平民與貴族不斷進行鬥爭,最終貴族妥協,制定了十二銅表法等羅馬法律,建立了當時最完備的古典民主制度。 內容分別為:傳喚、審判、求償、家父權、繼承及監護、所有權及佔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等十二篇。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自由、平等、誠信,是現代文明的開端。

  同樣2500多年前,與儒家的中庸之道,折中、妥協、和稀泥,當縮頭烏龜、沉默是金相比。古希臘哲學家們秉持的常識就是:唯有公開自由的辯論才能發現真理。把辯論發展成一個學問、一個體系。叫辯論法。為什麼叫辯證法呢?據說在古希臘時期,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教育家,經常帶著他們的弟子,在海邊的沙灘上,邊走邊聊,邊辯論,從對方的談話中,發現矛盾,進行交鋒,最後誰說的有道理服從誰的。所以道理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它是要通過論戰,越辯越明的。

  前段時間,希拉里和特朗普競選總統,在電視上公開辯論,告訴世人:文明的政治就這麼簡單,開誠布公的辯論,以理服人。可以針鋒相對,可以互相指責甚至互相挖苦譏諷。沒有激烈意識形態,沒有你死我活殘酷暗鬥,沒有成王敗寇叢林法則,是政治對手但不是仇敵。最後一切交由選票來裁決……這才是現代文明政治。  

  辯論出邏輯,邏輯出理性,理性是現代先進文明的基石之一,是人們對話和達成共識的基礎工具。而強權出沉默,沉默出奴役。 所以「強權」和「辯論」,猶如專制與民主,永遠水火不容。埃德蒙·柏克說過一句話:「邪惡盛行的唯一條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強權面前保持沉默,有的人是無奈,有的人是恐懼,但大多數人是因為冷漠。沉默的人越多社會越潰敗。今天你面對罪惡選擇了沉默,明天受傷害的就有可能是你。

  黑白先生公眾號:heibaixiansheng333 歡迎轉發分享朋友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