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趣談「漢字」為什麼能保留下來

[複製鏈接]

243

主題

303

帖子

143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端樹 發表於 2017-3-2 09: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趣談「漢字」為什麼能保留下來
日本、韓國等國在使用了象形文字之後,很快更新為更為便捷的字母文字,甚至連越南也已經在現代化過程中使用拉丁字母,今天在越南幾乎看不到漢語了,到處都是字母。中國在20世紀有過革除象形字的呼聲,這一切的開端應該在1919年前後。其緣由就在於象形字的落後性,認為這種文字是阻滯中國文明發展的重要問題,當時設想的主要出路是文字羅馬字母化。
  漢字改革的曲折大家都看到了,字母化沒有推展開,但卻實行了幾次簡化,繼續保留了漢字的傳統模式。有一個稍顯武斷的推測是,這個國家太大,而中國的統一又是2000年前就開創的局面,只要統一,就必須利用統一的文字。所以漢字一直承擔著沉重而怪異的政治功能,因此才得以保留下來,這便成為許多人眼裡中國文明從未斷絕的光榮。
  另外,漢字一直使用了3000多年,尤其是從秦漢以來的2000多年,積累了大量的文獻,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文學作品。中國文字一旦更改為字母文字,那些汗牛充棟的文學作品都將成為廢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將成為不能閱讀的外語,這對於中國文化將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從以上的史實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象形文字得以保留的原因,簡單地講,是因為一種文明發展時間的錯位,西方在文獻尚不發達的時期更容易替換文字體系。另外,當時的社會階段更為野蠻,戰亂頻繁,而不同的國家又混雜在中東附近,它們的文明程度又都很高,都有自己的文字體系。所以換個統治者就換一種文字語言,最終就形成了一種廣泛的篩選機制,在這種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發現字母體系是最合理的。
  在遠東地區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整個遠東地區由於相對偏遠,漢字一家獨大,即便是周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都得向漢字學習。但明顯接近西部的地區則不同,比如西藏與西域都到中東附近去學習,最終新疆地區接受了阿拉伯文字,西藏採用了印度的梵文體系。中國東邊的國家無一例外都學習它們西邊的中國漢字,如日本與韓國等。在古代,地緣文化學習現象非常普遍。學習與創製語言文字看似是個簡單的活動,但在古代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課題,地理便利是個問題,對於語言文字的科學認識更是普通人不會想到的問題。所以,從古至今很少有中國人會意識到文字需要改革。其實20世紀初的人們之所以提出激烈的文字改革意見,就是一種「科學思維」的體現,這是一種高級認識,並且是從西方引進的思維。
  象形文字的不利因素有很多,首先是笨拙,學習成本太高,「掃盲」變得極為困難。漢字的複雜不僅影響到教育普及,而且直接影響到後續科研隊伍的形成,也不利於傳播。
  西方人認為,漢字不利於進行理性思維與邏輯思維,而邏輯思維正是科學思維。他們認為中國人對於文字的理解,尤其是文字性較強的詩歌等,建立於視覺之上,這就要求中國人的思維也必須是象形的,而非抽象的。因而這種語言文字之下的思維也會一直處於一種低級狀態。
  任何符號系統,越簡明、越抽象就越高級,比如西方人研究出來的五線譜或簡譜就是如此,現在各個民族中那些複雜的記譜方式幾乎已全被淘汰。數學符號亦如此,正是因為數學符號的簡化,人類的科學才開始飛速發展。文字系統也不例外。
  總之,用簡單而規範的符號記錄複雜的思想,一直是人類追求的一個目標。但很明顯,中國文字這方面幾乎停滯不前,中國人除了在秦漢時期有一個規範之後,就再也沒有質的發展。20世紀在西方思想影響下,中國人提出了各種有關語言文字的改革方案,其中的最大成果可能是摒棄了需要翻譯才能領會的古文,有了白話文的出現,漢字簡化提上日程,并行的拼音系統開始使用。
  文字元號系統的演進與發展,從繁複到簡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文字元號在和平時期的演進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從象形文字體繫到字母體系是一種飛躍,中國不具有這種文化土壤,所以只能接受目前的妥協局面。
  從另一方面來看,煩瑣意味著落後與改革不夠,這本身還反映了中國人對於文字系統本身的「科研落後」。西方發展到今天的簡明字母文字系統,是經過幾千年演化變遷的結果,並且最初人們能夠利用字母系統,本身就是一種先進的體現,是一種抽象思維的成就。所以,若要論語言文字方面的「科學成就」,在文明出現的那時起中國就已經落後了,後面幾千年的狀況更說明了遠東地區與外部溝通交流困難的特殊文化格局。從語言文字角度很容易看出中國文化的整體特性是如何形成的。
  總體來看,中國的語言文字確實有不利於現代化快速發展的因素,從長遠看,中國語言文字變革的空間很大。鑒於中國的實際情況,想短期內進行大幅度改革恐怕也不現實,但認識到這個問題是必要的。並且,利用現代電子技術將漢字的缺陷降到最低是可能的。今天通過電腦文字輸入技術,人們只要會講普通話,懂拼音,實際上就等於會寫漢字了。藉助電子技術,象形文字的複雜問題頓時減去大半,局面為之一變。
  因為電子化的發展,漢字短期內被「拉丁化」的風險大大降低,漢字的改革問題很可能將在這種狀況下被擱置相當長一段時間。另外,與西方世界的交流使西方字母文字在中國大興,在部分發達地區,字母文字將會逐步逼壓漢語空間。雙語雙文字系統會在大約50年後成為中國的一個社會特徵,中國大陸有可能發展為香港那樣的社會。或許再過一兩百年,中國將會再次掀起有關漢字問題大討論的高潮,或曰中國語言文字新方案的高潮,而不只是20世紀那種簡單的拉丁化方案或簡化漢字的呼聲,人們討論的將是結合當時社會的新議題。社會在發展,語言文字一定會產生變革。中國在未來的100年裡一定會高速發展,所以語言文字並不會保持不變。
  我的一個長遠預測是,將來漢語可能會被無限邊緣化,當字母文字佔據主動以後,漢語也不會廢除,但會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保留下來。漢語最終將成為今天的「古文」,最後「自然死亡」。但或許會出現一段時間類似日語使用漢字的局面,不過這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文明不停止發展,文字的變革就會繼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