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落後的台灣網際網路, 徹底被微信支付寶給征服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8 2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1月是微信支付進入台灣市場的一周年,如今我們在台北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微信支付的身影。很大程度上,台灣同胞正在經歷我們2年前經歷的事情。現在的台灣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推廣之下,從衣食住行的各領域都開始在普及移動支付。

  

  全球化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在許多方面已處於領先地位,對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來說,將優勢業務向海外延伸,搶佔海外市場先機,將成為公司未來業務的新增長點。

  而據不久前的外媒報道,市場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市場移動支付的規模要比美國大近50倍。移動支付被認為是網際網路金融生態系統的入口,而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其中佔據了領先地位。

  如今移動支付在中國可以說已經非常普及,我們也早已習慣於不帶現金出門的生活方式。從打車到吃飯,移動支付早已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微信支付進入台灣市場后,同胞們也被這種新穎的生活方式所吸引。

  

  

  在微信支付接入后,除了對營業額的提升,同時給商家和遊客也帶來的更多的便利。以遍布全台灣的7-11便利店為例,90%以上的門店都已支持微信支付。對於他們來說最顯而易見的改變是零錢的減少,7-11一個門店一周就會收到超過30公斤的硬幣。通過接入移動支付,硬幣將成為過去式。門店店長費力搬運硬幣的現象也將不再出現。

  在台灣同胞的眼中,中國大陸一直是比較落後的地方,但微信支付讓他們感受到了祖國科技實力的強大。

  台灣網際網路:等待被解救的「大齡女青年」

  近日,前台北副市長的一段回答在社交媒體瘋傳:原來,大陸的移動支付領先台灣那麼多。讓他們震驚無比。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視頻中他們感慨道:「大陸已經超越台灣太多了」。看完視頻,小編不禁感慨,我們每天在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在你們看來如此先進?畢竟三年前,「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可是引起了網民熱議,讓茶葉蛋從此成了炫富神器。

  

  「大陸超越台灣,已經超越太多了」,這是這位前台北副市長發自肺腑的感慨。實際上,關於中國台灣網際網路落後的討論一直方興未艾。

  

  

  

  

  

  

  2016年,一位生活在大陸的台灣人根據自身經歷,從移動辦公、訂餐、娛樂、出行、就醫、購物等方方面面,向大家展示兩岸網際網路發展水平的差異。在《上帝大概是把台灣給遺忘了吧?》中作者認為,大陸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技術,使人們幾乎可以藉助一部手機搞定一切,反觀台灣人一切的活動還停留在「依靠身體的移動」來完成。在作者看來,離開大陸發達的網路世界回到台灣,有點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

  

  

  從認為大陸落後連茶葉蛋也吃不起,到現在感嘆大陸科技的強大,並且逐漸被影響接受移動支付,實際上折射了台灣網際網路的發展現狀: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台灣,漸漸落後。

  用李開復的話來說,

  「在美國談惠普、戴爾等硬體公司的時候,台灣在談鴻海、台積電,在美國進入谷歌、Facebook時代,台灣還是在談那幾家公司。」

  在蘋果的應用商店裡,免費app總榜中的top25里,最受歡迎的軟體基本都不是本地出品。社交應用中,最受歡迎的Instagram、Line、Facebook和Wechat全部是「外來品」。

  

  圖片by鈦媒體

  台灣的網站首頁也會讓你大吃一驚:台灣的網站前端頁面大都比較丑,頁面排版基本上還停留在千禧年的審美,從下面的圖片上,你大概可以感受一下懷舊風格,不管是新聞網站還是網址導航網站,新的一些交互設計基本上看不到。

  

  圖片by鈦媒體

  雖然這個地區的智能手機普及率早在2014年就超過了70%,但是不管是在PC端還是移動端,台灣地區幾乎沒有誕生有影響力的本地公司。而硬體時代宏碁、華碩、聯發科、富士康等影響世界的硬體廠商與代工廠帶來的光環已經沒有那麼閃亮。特別是和以高速狀態蓬勃發展的大陸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相比,台灣地區在移動革命時代的失落更加明顯。

  看來中國台灣要走進移動支付時代,怕是要靠微信和支付寶的神助攻了。

  移動互聯時代,台灣為何掉隊

  事實上,台灣網際網路行業起步早於大陸,現在卻遠遠落後於大陸,這種發展差距的產生並非偶然。在龔進輝看來,主要由4個原因所致:

  一、製造業成為台灣IT產業轉型羈絆

  

  20世紀60年代,台灣在短短10年內實現經濟騰飛,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幕後功臣是其強悍的硬體創新實力,硬體、晶元和代工是代表高新技術的三個關鍵詞,湧現HTC、富士康、宏碁、華碩、台積電等一大批明星企業。台灣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台灣非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大量外資和技術,快速發展成為發達地區。

  宏碁創始人施振榮曾表示,台灣教育發達,硬體研發能力很強,加上又是貿易港口地區,做硬體很容易實現國際化。不難看出,台灣製造業擁有搶佔國際市場的先天優勢,不僅有利於企業做大做強,也成為經濟騰飛的中堅力量。不過,讓台灣人倍感驕傲的製造業,也為台灣科技企業轉型埋下兩大隱患。

  一是年輕人喪失狼性,施振榮、郭台銘等老一輩企業家幾乎養活了一個時代的人,使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生存壓力,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自然不願去網際網路領域闖蕩,與60、70年代年輕人樂於追求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小確幸的生活觀深刻影響台灣年輕人,久而久之使其逐漸喪失冒險精神,大學畢業后往往順從家人意志去宏碁、HTC、富士康等大公司,其軟體編程能力在硬體公司只起到幫襯作用。

  更嚴峻的是,台灣年輕人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失業率正不斷上升,20歲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為整體失業率的3倍多,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寧願去服務生也不願做實業,更別提去創業,更有甚者一畢業就當啃老族,臨近30歲還向爸媽要生活費。不難看出,享受安逸生活的台灣年輕人幾乎與狼性絕緣,戰鬥力可想而知。

  二是投資視野變窄。製造業的大獲成功,無形中影響著企業家和創投機構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他們更熱衷於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為主,比如工廠、硬體等固定資產,而對以賣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的網際網路公司則不感冒。

  同時,大陸創業者拿著商業計劃書說服投資人拿到一筆啟動資金,然後迅速招人、做出產品,並根據市場反饋改變策略,錢燒完之前再融下一筆資金,這在台灣幾乎無法想象,折射出台灣創業風險投資普及程度不高,與製造業大佬沒有形成天使投資的風氣密切相關,而且即便其投資,也更青睞獲利較快的企業級產品,而不看好大眾級產品,資本不待見網際網路行業為創業者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二、台灣當局對網際網路憂慮、警惕

  

  政府態度無疑在網際網路行業的變遷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陸網際網路從細分行業進化為主流行業,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出台一系列措施、方案促進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反觀台灣當局不僅陷入無休止藍綠惡鬥無暇顧及,而且未能及時轉變思維、加緊變革以跟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潮流。

  比如,第三方支付是電商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直到2015年初才在台灣「立法院」三讀通過,比支付寶整整晚了11年。獵豹移動在台灣的合作夥伴吳德威曾直言,支付寶絕對不可能在台灣出現,台灣當局對第三方支付的審批極為嚴格,大陸流行的網上銀行直到近幾年才在台灣鋪開,而且功能有限,只能用於查詢餘額。

  同時,台灣《公司法》也對網際網路創業投資設置重重障礙。其中,對本地創業團隊出境創業徵收高額的境外稅,一定程度上導致台灣網際網路創業規模不大,只能偏安台灣一隅。「如果把眼光放在台灣,你的價值是1;如果放在全球,就是100倍的價值。」施振榮曾表示。

  不難看出,與大陸積極鼓勵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更有戰略規劃和目標不同,台灣當局對網際網路帶來的一系列改變,更多抱持憂慮、警惕的態度。當大陸已在嘗試網際網路+的經濟新形態,台灣當局仍在擔心網購是否會造成稅收流失、實體商業是否會遭受衝擊等問題。一個政策鬆綁,一個政策束縛,發展水平高下立見。

  

  三、小小的台灣沒有誕生BAT級企業

  無論是人口數量和市場規模,台灣與大陸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直接導致台灣網際網路企業的商業模式難以正常運轉。要知道,網際網路行業三大商業模式——廣告、電商、遊戲,本質上都是流量變現的生意,從而限制企業規模,欠缺類似BAT的標桿企業。

  台灣人口約為2300萬,與北京相差無幾,一個App用戶突破10萬已屬不易,而且天花板效應明顯。缺乏龐大用戶量和市場,使台灣無法出現大陸動輒上億的超級App,阻礙台灣網際網路企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盈利模式自然無法豐富起來,這是其與大陸玩家對比之下的先天短板。

  除了市場規模受限,台灣營造的重製造業、輕網際網路的社會氛圍,使誕生BAT級企業的機會更加渺茫,地位不高的網際網路企業往往被視為「反叛軍」、「邊緣人」。沒有BAT級企業帶來的示範效應,台灣難以形成全行業廣泛性的創業創新浪潮,相關技術、思維和人才的積累顯得不足,創業生態的建設自然推進不順。

  

  四、台灣網際網路創業者目光短淺

  

  固然台灣當局出台的政策和人口基數較小不利於擴大規模,但創業者自我設限才是台灣網際網路企業無法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毫不客氣地講,他們普遍存在目光短淺的劣勢,即小農思想,不少台灣年輕人將創業與開雞排店劃上等號,讓人大跌眼鏡。

  事實上,台灣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創業成功的人寥寥無幾,絕大多數創業者局限於本地思維,很難脫離台灣當地環境去思考問題,創業項目帶有深深的本土烙印,鮮少考慮國際化,即便國際化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並非遙不可及。比如,大部分和App有關的校園論文課題,台灣年輕人都是圍繞自己的城市而展開,「如何幫你找到花蓮夜市最好吃的東西」便是其中之一。

  基礎好衝勁弱,台灣出路何方?

  曾有業內人士將台灣比作網際網路創業的荒漠,甚至認為台灣移動網際網路已死,我並不認同,台灣可以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全球化浪潮迎頭趕上,以人才資源輔助大陸網際網路企業國際化,並依託製造業資源發力智能家居。

  高素質人才、完備而龐大的供應鏈背景等條件,使大陸網際網路公司對台灣趨之若鶩,將其視為全球化的重要橋頭堡。相比大陸,台灣網際網路行業無論是在語言技能、人文底蘊還是文化習慣都更深地融入全球網際網路,可以作為大陸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最佳跳板。

  獵豹移動CEO傅盛曾表示,如果去美國建立全球化團隊,發現文化有隔閡,團隊融合需要很長時間,在台灣則更容易推進,而且他認為台灣好機會實在太多。2015年1月,獵豹移動成立1億新台幣(約合1900萬元人民幣)創業基金,希望帶來全新的思考模式,擺脫平台思維,使台灣本土擁有有活力的創業團隊。

  小米掌門人雷軍曾直言智能家居將成為台灣未來5—10年最重要的方向,未來個人設備、工作設備、家庭設備都會智能化,而且與手機連接。「台灣有工業基礎、軟硬體工程師,現在關鍵是怎麼把網際網路融進來,實現軟硬結合。」目前,這波浪潮已經開始,但鮮少有台灣創業公司深耕智能家居。

  在施振榮看來,搭上移動浪潮並不難,但要如何長青才最難,「飛的時候靠風,但要飛得久還是要看豬本身,要學會如何做一隻智慧的豬。」不可否認,在多方努力下,近兩三年台灣創業熱情有所回溫,但想要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重現硬體時代的輝煌,仍存在較大難度,除了上述4大因素,留給台灣補齊短板的時間也所剩不多。

  綜合:龔進輝(id:gongjinhui2)、IT時報(id:vittimes)、農金參考(id:njckcn)、鈦媒體

2

主題

272

帖子

603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31
沙發
專治蛋疼2 發表於 2017-3-9 08:43 | 只看該作者
因為台灣的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不是區域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3: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