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董卿為什麼想自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1 2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娛樂圈扒姐

  這幾天朗讀者和《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除了讓大家看到我們自己有這些好的文化節目之外,也讓大家意外get到了董卿的另一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董卿一直都是春晚上那個知性大氣的女主持。

  

  擔綱2008年奧運會閉幕式的解說,和世博會閉幕式主持的她,一直都是不急不緩的形象,哪怕是現場直播臨時出狀況,她也能隨時切換狀態救場。

  

  鏡頭前的她,永遠站的筆直,在倪萍慢慢退出央視這個舞台的時候,董卿也慢慢成為了央視的新一姐。

  

  這一次的節目,董卿出口成詩,不管嘉賓說什麼,她都能立馬get到點。有一場康震說了一句,「好風憑藉力,」董卿立馬就接上了「送我上青雲」。

  

  還有一場是董卿被一對父女感動,董卿當場就念了一首葉賽寧的《我記得》

  

  就連在安慰敗陣的選手的時候,她都能說出一席雋語。

  

  董卿再度走紅之後,很多女性都在說,希望成為董卿這樣的人,感覺董卿站在那裡,就等於「端莊得體」。

  

  對於董卿這樣的人,務必有很多人開始問,到底是怎樣的教育才能教出董卿這樣的人,到底揮灑過多少汗水和淚水才有了現在的董卿?

  董卿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董卿的爸爸對她的要求尤其高。因為是自己的女兒,所以董爸爸要求女兒什麼都要做到最好。

  

  董卿上學的時候,父親一直都希望她能做到第一。

  

  由於父母的高要求,董卿說只覺得那時候的自己做什麼爸爸都不會滿意。

  

  在董卿還沒有上學的時候,他就要董卿對著連環畫抄成語。因為自己喜歡文科,所以他一直期盼著女兒能一樣成為才女。

  

  在女孩子最愛美的年紀,他不許董卿照鏡子,因為這樣會影響她看書。

  在父親眼裡,照鏡子是毫無意義的一件事。

  

  再怎麼照,馬鈴薯就是土豆,也不能變成別人。

  

  除了禁止董卿照鏡子,他還不許董卿的媽媽給董卿做新衣服,因為這樣小姑娘就會把心思放在打扮上,沒時間上學了。

  

  她爸爸對董卿的身體要求也很高,每天都要她跑步,但是那個時候的董卿羞恥心已經很重,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跑步,只會讓她難為情。

  

  但是那個時候的她,根本不敢說不,所以有時候她只能躲起來,然後假裝自己跑過了。

  一句「我不好意思」或者「我不願意」,她根本說不出口。

  

  為了鍛煉董卿的獨立能力,她爸爸還要她做各種家務和兼職。

  因為爸爸是報社的副主編,所以認識很多朋友,只要一放寒暑假,就把董卿推薦給自己的好朋友,鍛煉能力,而且還跟朋友說不用給錢。

  

  更可怕的是,董爸爸有時候還會去抽查,看看董卿做的好不好。

  

  學習成績要好,家務事要會做,身體素質得好。

  不能照鏡子,不能穿新衣服,不能有除了讀書以外的喜好。

  這種嚴苛的童年構成了現在的董卿。

  的確,看到董卿現在的成功,很多人都把這種虎爸式教育奉為經典,巴不得兒子女兒立刻成長為董卿。

  

  但是這樣的董卿,真的快樂嗎?又或者說,她真的會懷念這樣的童年嗎?

  董卿曾經說,小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到爸爸出差,因為這樣就不用看到爸爸了,只要看不到這個人,她就會歡喜。

  明明該是最深的血緣關係,卻變成了「不見最好。」

  

  在合家歡的飯桌上,她能感受到的只有淚水。她說她時常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她說她的童年從來沒有感受到寵愛這兩個字。

  

  她嘴上說著,感謝父親的教育,讓她現在變得這麼好,但是她一方面又在質疑自己的父親,當初的教育是對的嗎?如果自己生了小孩的話,也會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嗎?

  如果她篤定父親的教育是對的,或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疑問了。

  

  董卿說小的時候,曾經在陽台上寫字說: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那時候她才初中畢業。

  之前董卿在挑戰不可能的時候,遇到一個嘉賓,帶著5歲的女兒攀岩。支撐著她身體的,只有一些飛鏢。

  

  這個父親說,現在這樣是希望女兒能夠堅強,如果長大了,她喜歡別的東西,他也會支持。他說:我只希望女兒明白,爸爸曾經為你做過一些事情。

  董卿聽完這句話,就哭的不行。

  

  她說她小的時候被父親管的很嚴,雖然長大以後會明白,父親是為了自己好,但是依然羨慕這些跟父母有著美好回憶的孩子。

  

  董卿的確夠好,但到現在,她哪怕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主持人,依然每天都在反思自己哪裡做的不好。

  這是父母的初衷嗎?

  有人說,像董卿這樣的成功者,註定跟普通人走的路不一樣。

  九球天後潘曉婷,大賽的第一名拿了無數,她也是從鷹爸的教育下成長的。

  發燒打吊水,過敏,兩隻手抬起來都困難,父親也還是讓她堅持訓練。

  

  張繼科,最快大滿貫完成者,小時候也是被爸爸打過來的。每年只會在大年初一那天休息一天。

  

  郎朗,國際鋼琴家,他的父親在他3歲的時候就要他練琴。他說郎朗不需要想別的事,只需要每天不斷的練琴。

  

  是啊,成功者的路就註定跟別人不一樣。扒姐看到這些董卿們的成長曆程,真的非常有感觸。

  小的時候,我的家人也是對我要求很高,大概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期中考試,我數學錯了一個選擇題,因為家裡離學校很近,所以我爸媽已經提前知道了我的成績。

  等到回家的時候,我一打開門,看到我爸媽坐在那裡說,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嗎?

  那一瞬間的恐懼,我到現在都沒有忘記。

  現在的我,跟父母關係很融洽,但是有時候我還是會想,如果小時候爸爸對我要求不那麼嚴,我現在會不會更開心呢?

  

  像董卿這樣熬過來的人太難得了,在高壓和嚴苛條件下成長的小孩,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童年。

  更殘忍一點說,只有像董卿或者潘曉婷這樣成功的人,她們才可以說,「感謝父親當時的嚴苛教育,不然不會有今天的我。」

  但是更多的「董卿們」依然在成長中掙扎,在別人歡慶自己做出一個又一個成績的時候,他們只會覺得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

  這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都是以愛之名實行了嚴格嚴厲的高要求,就是為了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但是這種愛,往往會讓無數人在成為董卿之前就倒在了路上。

  一萬個人里,可能也就只有一個董卿而已。那麼那些其他的人呢,在成長的逼迫之中,最終又活成了什麼樣子?如果是你,將來的你們會讓自己的孩子走上董卿的這條路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