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蘭德公司報告:與中國開戰,不可思議之議!(一)

[複製鏈接]

781

主題

1119

帖子

517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紅遍大地 發表於 2017-2-28 1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2-22 戰略前沿技術
  
  

  本文由信息與電子前沿(ID:caeit-e)授權轉載,文章來源:蘭德公司報告《與中國開戰:不可思議之議》

  前  言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戰爭對兩國、對東亞以及對全世界來說,可能都是毀滅性的,似乎不可想象。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和美國一直就幾個地區起爭端,可能導致雙方之間的軍事衝突甚至暴力。這兩個國家都有大規模的、能近距離作戰的軍事實力。如果事件發生或危機過熱, 兩個國家在被他們的敵軍攻擊之前,都有動機攻擊敵軍。如果戰爭爆發,這兩個超級大國都有足夠的軍事實力、科技、工業實力,和眾多的人員,可以在大範圍的陸地、海洋、空中、太空和網路空間進行長期的激烈戰鬥。因此,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爭,很可能規模巨大,代價慘重,而不僅僅是可能的,它需要三思。

  在美國——顯然,像在中國——對戰爭進行系統性分析已經成為戰爭規劃者的職責。這不夠好,因為戰爭規劃者主要關心如何獲得軍事優勢,而不是如何避免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損失。然而戰爭的後果可能遠遠超出了軍事上的成功和失敗:世界經濟可能受衝擊,比如,國際秩序可能被打亂。因為中美戰爭的範圍和影響可能比軍事規劃這樣的戰爭的範圍更廣泛,最最重要的是,考慮和規劃的範圍比我們以往考慮和規劃的範圍更加廣泛。

  與此同時,中國軍事能力的改善,意味著一場戰爭並不一定會以美國戰爭規劃者計劃的方式進行。儘管以前美國似乎能夠取得明顯的勝利,但是現在的衝突越來越有可能演變為沒有結果的戰鬥,使雙方產生巨大的損失。美國不能期望還能控制一場不能限制在軍事領域的衝突。規劃如何打贏一場與中國之間的戰爭依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已經遠遠不夠了:美國必須還要考慮如何限制戰爭的規模與成本。

  本研究旨在填補這一空白,思考美中戰爭的突破口,通過調查中美之間戰爭可能採取的每一個可選路徑、每個路徑對這兩個國家的影響,以及如果發生戰爭,美國應該進行的準備工作,和採取的平衡美國戰爭目標與成本的方法。本研究不僅考慮了軍事因素,而且考慮了從2015年到2025年時間框架內的經濟、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因素。對美國陸軍的影響意義深遠。作者強調,這一分析是參考性的,並不是確定的,而且這些發現是初步的。本研究報告並沒有給出定論,希望它能夠啟發他人,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這項研究是由陸軍副部長辦公室發起的,在蘭德公司阿羅約中心的戰略、原則和資源計劃範圍內進行的。蘭德公司阿羅約中心,蘭德公司的一部分,是一家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發中心,由美國軍隊提供資助。

  該項目唯一標識代碼為(PUIC),用於生成這一文檔的項目為HQD146848。

  

  總  結

  隨著美國軍事優勢的下降,美國不能確信與中國爆發的戰爭將按其預期來進行。中國軍事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反介入和區域封鎖(A2AD),意味著美國並不認為能獲得作戰控制,摧毀中國的防禦,而且如果爆發戰爭,美國不一定會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有鑒於此,本報告調查了美國和中國之間戰爭可能採取的可選路徑,雙方損失以及對雙方的其他影響,如果發生戰爭,美國應該進行的準備工作,和採取的平衡美國戰爭目標與成本的方法。

  我們假定戰爭是區域性的、傳統的。戰爭主要會在海上和海底的船隻、各種各樣的飛機和導彈、太空(衛星)和網路空間(計算機系統)發動。我們假設戰爭在東亞地區開始,並一直保持於此(潛在的中美衝突熱點),而且幾乎所有的中國軍隊都駐守於此。每一方日益增加的遠程快速派遣軍隊的能力、不斷增長的追蹤和攻擊對方部隊的能力,都可能把大部分的西太平洋變成「戰區」,造成嚴重的經濟後果。核武器不太可能使用:即使是在一場非常傳統的激烈的暴力衝突中,雙方都可能將其損失看得非常嚴重,其前景如此可怕,或者風險如此致命以致於它將會冒著毀滅性核報復的風險,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們還假設中國不會攻擊美國本土,除了通過網路空間進行攻擊外,考慮到中國至少能使用常規武器應戰。相比之下,美國打擊軍事目標的非核武器攻擊在中國可能範圍更廣。時間框架研究設置為從2015年到2025年。

  需要思考與中國的戰爭是要發展更加重要的軍事能力。用於瞄準敵方軍隊的感測器、武器制導、數字網路、和其他信息技術,已經先進到美國和中國軍隊彼此對對方構成嚴重威脅的地步。這創建了在敵軍襲擊自己之前打擊敵軍的方法以及動機。反過來,這將造成一個偏見,認為戰爭一開始就是尖銳的、相互的打擊,然而,雙方中任一方都不能獲得控制,而且雙方都有充足的能力保持戰鬥,即使軍事損失和經濟損失上增加也在所不惜。

  中美衝突不太可能涉及大型陸地作戰。此外,美國和中國軍隊的前所未有的射擊目標和摧毀彼此的能力——傳統的打擊軍事力量——可能會大大地消耗幾個月的軍事能力。之後,雙方可以在一場工業- 科技- 人口動員比賽中補充和改善他們的軍隊,這取決於太多的因素,不能精確推測,除了成本將繼續攀升外。

  這項研究的主要受眾是美國政策團體,我們希望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也仔細考慮一下與美國進行戰爭的可能的過程,以及後果,包括潛在的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損害,對中國的平衡和凝聚力的威脅。我們在公共領域很少有發現表明中國政治領導層對於這個問題給予了應有的關注。

  四種分析情況

  戰爭的路徑可能主要由兩個變數定義:強度(從輕微到嚴重)和持續時間(從幾天到一年或一年以上)。因此,我們分析這四種情況:短期而嚴重的、長期而嚴重的、短期而輕微的,以及長期而輕微的情況。決定強度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從一開始,美國和中國政治領導人授予各自軍隊許可權來執行他們的毫不猶豫地攻擊敵方軍隊的計劃。考慮到雙方的實力有材料、有必要的資金打一場長期戰爭,那麼,決定持續時間長短的主要因素是,是否以及什麼時候至少有一方失去了戰鬥的願望或預測到繼續這樣做會適得其反。

  我們將每一種情況的影響分類為:軍事、經濟、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軍事損失包括飛機、水面艦艇、潛艇、導彈發射器和存貨,以及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這些會越來越容易受到網路和反衛星(ASAT)戰爭的攻擊。經濟損失包括貿易、消費的萎縮,以及海外投資收益的減少。(能源供應的中斷在貿易收縮的影響下會被注意到。)從軍用到民用領域的網路戰升級,使重要的基礎信息設施受到影響,經濟活動可能會進一步遭到破壞。國內政治影響可能包括從阻礙戰爭政策到危及內部穩定。國際反應可以是支持性的、敵對的或不穩定的。

  當前軍事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在A2AD方面以及雙方在網路戰爭和反衛星ASAT能力方面的發展,意味著未來十年將有一個潛在的重大變化,這對調查2025年情況與2015年情況的差異有決定性的影響。經濟條件也將從現在到2025年有所改變——中國經濟很有可能超越美國經濟,中國海外投資增長,兩國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電腦網路——儘管不足以定性地改變戰爭對經濟的影響。試圖說明從現在開始的十年中,戰爭對國內政治和國際的影響將更加不確定。因此, 僅從軍事層面上分析了2025年與2015年之間的不同。

  這四種情況以及對損失、成本,和其他影響的參考性發現列示如下:

  短期而嚴重的情況:如果美國或中國政治領導人不論任一方授權其軍事指揮官執行猛烈攻擊敵軍的計劃,那麼嚴重的暴力戰爭將會爆發。截至2015年,美國海軍和空軍的表面損失,包括使航空母艦和區域性的空軍基地失去能力,可能是很嚴重的,但中國的損失,包括以國土為基礎的A2AD系統,則要大得多。幾天之內, 對雙方而言這不言而喻,即在有利於美國的損失方面的早期差距仍將擴大,如果戰鬥繼續的話。不過,到2025年,美國的損失將會增加,由於中國A2AD能力的增強。反過來,這可能會減少中國的損失,儘管這些損失仍將超過美國方面的損失。那麼繼續戰鬥是否會導致任何一方的勝利,這可能並不很清楚。從經濟方面來看,即使是一場時間短暫但嚴重的戰爭,也會對中國的全球貿易產生衝擊,其中大部分衝擊將會變遷到西太平洋戰區,然而美國經濟損失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與中國的雙邊貿易。國際的和國內的政治反應不會有多大影響。

  長期而嚴重的情況:截至2015年,嚴重的戰爭拖延的時間越長,中國的結果和前景越糟糕。然而,到2025年,早期戰鬥中不確定的結果可能會激發雙方繼續戰鬥,儘管遭受的損失慘重但仍然期待戰爭。儘管美國軍事勝利的前景會比現在更糟,這也並不一定意味著中國會勝利。隨著戰鬥的持續,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區域,從黃海到南中國海,可能會成為危及商業海運和航空運輸的危險。大幅度地減少貿易,包括能源供應,可能會大量地、嚴重地損害中國經濟。衝突的時間越長、程度越嚴重,涉及到其他國家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最主要的是,日本。

  短期而輕微的情況:考慮到快速的軍事勝利前景並不確定,有失去控制的風險,和主要經濟損失的陰霾,中國領導人和美國領導人——根據需要可能拒絕授權全面打擊對方的軍事力量。可以遵循的嚴格限制是,低等級的、零星的、不分勝負的戰鬥,而且軍事損失最小。假設兩國領導人願意結交朋友,並且有足夠的政治協商自由,這種衝突可能在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或國內和國際政治動蕩之前就會結束。

  長期而輕微的情況:隨著戰鬥被遏制和損失的可容忍,雙方可以嘗試通過持續低等級的衝突,避開妥協的政治成本。因為雙方中的任一方在軍事上也不會佔上風,這可能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同時,即使戰鬥有限,經濟損失也將會增加,尤其對中國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和國際政治反應將會加劇,雖然不如長期而嚴重的那種類型的結果那麼嚴重。

  這些情況表明,不論美國還是中國的先進的常規軍事打擊能力都可以從一開始及整個的(儘管無核武器國家)敵對行動中就能導致主要的軍事損失。一旦任一方軍事力量被授權開始打擊,雙方控制衝突的能力將會大大受損。每一方都認為,對對方的軍隊實施先發制人的攻擊,是在戰爭初期獲得可持續的優勢的主要方法,可以減少己方的損失、保持獲勝的能力;這說明了雙方的傳統對抗能力和作戰方案存在內在的不穩定性。

  到2025年,增強的中國A2AD將會縮小中國和美國軍事損失的差距:中國的損失仍然是非常慘重的;美國的損失,雖然不及中國那麼慘重,可能比其在2015年的戰爭損失更重些。儘管美國的軍事勝利變得不太可能,中國的勝利仍然難以捉摸。因為雙方會繼續遭受慘重損失,可能沒有一方願意接受失敗。歷史經驗表明,破壞性的僵持戰鬥並不會使交戰國同意停戰。一場嚴重的、冗長的、軍事上沒有結果的戰爭,將削弱雙方的實力,並使其容易受到其他威脅。

  非軍事因素的重要性

  軍事僵局意味著戰爭的前景可能最終由非軍事因素決定。這些因素在現在和將來都對美國有利。雖然戰爭會損害兩國的經濟,對中國的損害將是災難性的並曠日持久:在為期一年的戰爭中,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大約減少25 – 35%;相比之下,美國的GDP大約減少5 – 10%。即使是輕微的衝突,除非立即結束,都有可能會削弱中國的經濟。長期的、嚴重的戰爭可能破壞中國經濟,拖延其來之不易的發展,造成大範圍的困難和混亂。

  反過來,這樣的經濟損失可能會加劇政治動蕩,以及助長在中國的分裂主義分子。儘管中國政府及其安全部隊大概可以承受這樣的挑戰。但是,在一場艱難的戰爭中,這樣做就需要加強壓迫、提高稅收,進而影響中國政府的合法性。與此相反,美國國內黨派衝突可能會影響戰爭的努力,但並不會危及社會的穩定性,更不會影響國家的生存,不管衝突的長短和激烈程度如何,只要仍然是常規的戰爭即可。提升網路戰爭的級別,儘管會傷及雙方,但是會使中國的經濟問題惡化,降低中國政府控制不安定的民眾的能力。

  總的來說,國際反應也支持美國進行長期的、嚴重的戰爭:美國東亞盟國的支持可能會損害中國的軍事機會;俄羅斯、印度、和北約的響應也會對其有少量的影響;北約可以中和俄羅斯在歐洲的機會主義的威脅。如果這些國家參與相關爭端,日本很可能會加入,而且幾乎可以肯定,如果其領土(美軍基地在那裡)受到攻擊,日本絕對參與。東京對憲法限制使用武力和程序改進日本軍事實力的解釋更為寬容,到2025年,日本的加入會對戰爭的過程和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中東地區動蕩加劇可能對中國和美國的利益都有害。

  這些發現強化了普遍持有的觀點,即認為中美戰爭將如此有害以致於這兩個國家應盡全力避免中美之間爆發戰爭。而巨大的預期成本將使得預謀的戰爭變得不大可能,他們還需要強烈的危機管理和兩國政府對軍隊的文官統治。考慮到允許一國的軍隊在其發動襲擊之前會受到攻擊的極端懲罰,很難在戰爭一開始就創造相互寬容,因為這一點至關重要。實際上,即使戰鬥已經開始,它也需要有一個合作的能力。因此,當戰爭開始時以及危機期間可能引發戰爭時,都需要領導人——領導人之間進行即時的、未經篩選的交流。

  因為美國可能無法控制輸贏,也無法避免嚴重衝突造成的重大損失和花費,它在執行期間必須警惕自動性,如果不啟動,激烈的、迅速的打擊軍事力量將會交換。這要求可靠地保證明確總統批准開展軍事計劃,反過來,也要求軍事指揮官為總統提供一系列可行的選項。

  儘管中國已經改善了A2AD能力,中國在更嚴重的衝突中還會有更大的損失,而且它在高科技、高速戰爭與軍民協調的經驗較少。中國領導人也沒有理由認為軍事現代化的趨勢會表明戰爭時間短暫、勝利的可能性大。更有可能是一場嚴重的、漫長的、軍事上不確定的戰爭,與經濟、政治有關,可能有利於美國的國際影響。中國與美國一樣都有那麼多的理由防止自動執行激烈的、迅速的打擊軍事力量交換的軍事計劃,其中包括明確的對政治決策的要求。

 

781

主題

1119

帖子

517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74
沙發
 樓主| 紅遍大地 發表於 2017-2-28 12:40 | 只看該作者
  為美國軍隊推薦的軍事行動

  戰爭開始時,中國對攻擊美軍的限制取決於中國預期美國會採取的行動。美國軍方不應該依賴於在衝突的第一時間就摧毀中國的A2AD能力的計劃。這種依賴可能會破壞危機的穩定性,使中國預先傾向於先發制人地進行軍事打擊,並加劇自動性的危險,使得激烈的戰鬥從一開始就不可避免。此外,美國軍方不應預先判斷或限制總統的選擇,即只提供一個立即的傳統的打擊軍事力量的攻擊計劃,也不得使其本身毫無準備地開展替代計劃。

  一般來說,穩定點可能會更好,至少有利於阻止美國軍方強調對長期高強度戰爭的計劃,並把這種強調向中國公布。在中國的A2AD能力可以用來對付美軍之前,發出明確的特定傾向於打擊中國A2AD能力的信號,會增加這些功能在他們自己被攻擊之前就會被使用的風險。

  實施防止危機變成暴力以及暴力變得更加嚴重的措施的同時,美國應該盡量通過投資於生存力更強的武器平台和投資於自身A2AD功能(導彈、潛艇、無人機和無人機發射平台、網路和反衛星ASAT)來減少中國A2AD的影響。這些功能將駁斥中國勝利的信心,也能提高危機的穩定性,以及衝突中關鍵的初始階段的穩定性。但他們不會恢復美國的軍事優勢,也不能控制或避免美國在嚴重衝突中遭受重大損失或經濟損失。

  記住為低概率的、與中國的戰爭全面準備巨大花銷的同時,美國應該確保謹慎地進行下列準備工作:

  提高在嚴重、緊張的軍事行動中維持和存活的能力

  提高中國附近的盟友和夥伴的高優先順序的軍事能力以及與其的軍事協同操作性

  與日本和其他東亞盟友和夥伴進行應急(應變性)計劃

  與北約磋商關於涉及與中國發生衝突的突發事件,其中包括俄羅斯和伊朗的可能的反應

  採取措施以緩解來自中國的關鍵產品的中斷

  制定拒絕中國有權使用戰爭關鍵進口品的選項(比如,燃料)。

  美國陸軍在其標題X及其連帶責任,可以貢獻

  投資於反A2AD能力——例如,可移動的陸基導彈和綜合防空以使得預計的中國軍事、海軍和空軍損失惡化

  加強、建議和支持東亞合作夥伴配備強大的防禦

  評估如果發生長期嚴重的戰爭時的高需求武器和庫存

  因為美國這樣的措施可以被中國視為充滿敵意,美國,包括美國軍隊,還應該擴大和深化中美之間的軍事理解,並採取措施減少誤解和誤判的風險。

  結  論

  儘管目標定位系統的先進性為傳統的打擊軍事力量提供了條件並減少美國的作戰優勢,他們並不意味著中國的主導地位或勝利。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會始於毀滅性的打擊;很難控制;持續數月,如果不是持續數年;沒有贏家,給雙方的軍事力量帶來巨大損失。這樣的戰爭肆虐的時間越長,經濟、國內政治和國際影響的重要性越大。這些非軍事的影響會使中國損失巨大,但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美國經濟以及美國應對世界範圍內挑戰的能力。美國應該做出明智的準備發動一場漫長而激烈的與中國的戰爭。但是它也應該開發計劃去限制戰爭的範圍、強度和持續時間,使它的民用控制系統更牢固;並擴大在和平、危機和戰爭時期與中國的溝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