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淘汰人的是工具而不是年齡

[複製鏈接]

185

主題

197

帖子

108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逐風攬月 發表於 2017-2-27 1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淘汰人的是工具而不是年齡
不是更聰明而是接受了新工具  
  我們這一代人是怎樣淘汰上一代人的?不是我們比他們更勤奮、更聰明,而是我們比他們更樂於接受新的工具。如同汽車淘汰馬車,不是因為馬匹不夠健美強壯,而是因為工具的革命性迭代。  
  在美國,醫生被認為是職業門檻最高的,要成為一個高超的醫生,你起碼得學習三千本醫療著作、上萬篇論文和臨床報告,需要你投入十年的時間,這便是所謂的「一萬小時天才定律」。去年,IBM研發出一套基於認知技術的學習工具「沃森」,學習這些知識,僅需要花17秒。一家叫貝勒的醫學院使用IBM「沃森」,從2300萬份候選文獻中選出7萬篇科學文章,在僅僅幾個星期內,就準確地找到了可修改p53(與許多癌症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質)的七種蛋白質。在使用「沃森」解決方案之前,這種發現結果通常需要整個生命科學行業花七年時間來完成。  
  工具革命帶來價值重構  
  在新的工具革命面前,一切價值被重構,包括時間的意義和對能力的定義。最近這幾年,我的很多同輩朋友,都開始患上了「淘汰恐懼症」。在一次EMBA的課堂上,一位從事珠寶連鎖業的70後學生哀嘆生意不好做,消費者越來越不可捉摸。我問他,你有客戶管理工具嗎?沒有。你知道國外新的珠寶服務DIY模式嗎?不知道。你有鼓勵公司里的年輕人內部創業嗎?沒有。你用過網銀和在網上購過物嗎?我為什麼要搞這些,那都是秘書的事。我說,你把學費退了吧,快點回家洗洗睡覺。  
  有一次去一個中學講課,一位教師站起來與我辯論。他說,不能用80后、90後來斷代,根據他十多年的教學經驗,95后才是「新新一代」,他們與90后的區別遠遠大於90后與85后的區別。這樣的討論,時時聽到。在60后一代,大家覺得老三屆與之後的「統考一代」是兩類人;在70后,大家覺得1976年是個分水嶺;在80后,大家覺得第一批七位數的QQ用戶才是網際網路原住民的標誌。這樣的斷代永遠不會有定論。一代人對一代人的淘汰,從來不因為年齡。有沒有使用同樣的工具,比年齡的差異更具有斷代的意義。  
  工具衰老快於年齡衰老  
  工具的改變,只與兩個要素有關,一是速度,二是效率。速度可以擊穿原有的成本邏輯,效率則改變利益的分配模式。庫茲威爾的《奇點臨近》一書提出過「加速回報定律」,據他的計算,整個20世紀一百年的進步幅度,在21世紀只要20年就能達成,以此計算,人類在21世紀的科技進步將是20世紀的一千倍。  
  這一千倍的進步速度,顯然是非線性的,其核心的動力,必來自於工具的快速迭代。在這個意義上,21世紀的工具衰老速度一定快於人的年齡的衰老。每一次工具革命發生的時候,原有生態中的既得利益者往往無法適應,他們的思維和運作體系已在原有的工具系統中形成慣性,那太讓人舒服了,改變則意味著砸爛一切,在猶豫和恐懼中,新的競爭者已經刀逼頸部。所以,轉型升級的成功率十分低,非有大勇氣者,不能背叛自己過去的成功。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7-2-28 14:54 | 只看該作者
緊跟時代的步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0 10: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