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中國做女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2 0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 / 楊大寶

  我早早的結婚生子,還未來得及體會這幾百上千條回答里的姑娘們經歷過的婚戀壓力,未曾遭受過「婚育」問題的催促,對此有過深刻的恐慌的時候,便已經「安全地」躲進婚姻的圍牆之後。

  我本以為如此之後可以天下太平,你看,我是這麼有誠意早早地站在了「輿論標準「的安全陣營里,相夫教子。

  可是,這個環境對女人的苛求,從來不會停止。

  我每天會陪我女兒下樓在小區里玩耍,小區里有許多和我女兒差不多大的孩子,於是久而久之,便和小區裡帶孩子們的奶奶或者姥姥們都熟了起來。很快的,我這麼一個年輕媽媽便成了小區里的「大媽之友」,那些大媽們對我是那麼的關照和熱情,幫我分擔重物,跟我分享食物。她們都是這麼善良的一群人,所以她們的」惡意「並非刻意的。

  (一)

  

  1.1

  當得知我是90后的時候,大媽會讚許地說:「還是年輕的時候生孩子好,你看你恢復的多好,那誰誰誰三十好還幾不結婚生孩子的,都是傻子,好男人都被你這種眼尖的姑娘搶光了,以後怎麼嫁的出去。」

  看,我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被劃歸到了我這個年齡的大多數夥伴的對立面,變成了中傷跟我現階段生活方式不一樣的姑娘的武器。

  但,這還只是個開始。

  1.2

  等到下一次,大媽滿臉喜色地告訴我:「我們家妞妞的舅舅結婚啦!」

  我道一句:「真好,恭喜!」

  「對啊,舅媽還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呢...」在八百字的介紹之後,大媽隨口問道:「你看你這麼年輕孩子都這麼大了,上過大學吧?我告訴你啊,考大學好難的呢,我兒子當初考大學的時候考了XX分呢....」

  看大媽的一臉驕傲,我真心無法告訴她我高考比他兒子高了一百多分,只能默默地為自己的文憑點一支香。

  1.3

  在有過上次經歷之後,再碰到別的大媽問我年齡,我會故意把自己說長幾歲,再問我學歷,我會如實告訴她我某985大學畢業。

  大媽不懂985,她說:「女孩子就是要讀大學,在大學里找到老公是最好的了,出來相親多遭罪。」

  對於她們來說,女孩子讀大學最大的意義在於,在大學里搞定老公。

  1.4

  一次,恰巧小區的三個小女孩玩在一起,我帶著我的女兒,兩個奶奶帶著孫女。

  大人在聊天,孩子們愉快地玩耍著,突然一個奶奶一臉曖昧的問:是不是有的時候還是覺得男孩子好?

  我一臉詫異,因為這個奶奶平時疼自己的孫女也疼得緊,實在沒料到她會突然這麼說。

  另外一個奶奶瞭然地點點頭,給她長得像洋娃娃一樣美麗的小孫女擦了擦口水說:「雖然現在都一個孩子了,大家不講這個了,但是怎麼說呢,心裡還是覺得有個男孩更好。」

  我只覺得像是吃了蒼蠅一般,卻只能呵呵笑著尷尬地抱著孩子走開。

  這是全國計劃生育做得最好的地區,這個省份的人平均受教育程度全國最高,尚且如此。那麼其他地區又會如何?

  1.5

  我也會對我的閨蜜吐槽這些事情,正在積極備考托福GRE的閨蜜安慰我:你不要理她們怎麼說了,她們就是這樣的人,反正她們又管不著你。

  我問她:如果這麼想這麼說的是你的母親,你老公的母親呢?

  她發了一個嘆氣的表情:那有什麼辦法?我只能遠離她們,不讓我的小孩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了。

  可是,還有這麼多的小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他們全身心依賴的親人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一旦被這種觀念像一道咒語一樣下在了身上,那麼他們將要花去一生,與這樣的咒語抗爭,難以獲得完滿的幸福。

  就像我將要說的這個阿姨。

  (二)

  

  小區里有個阿姨,她女兒長我兩歲,她家的小外孫和我女兒同歲,是她的好夥伴。

  阿姨以前是化學分析師,做事果斷利索,說話邏輯清晰,在一眾大媽中顯得清新脫俗。

  我跟阿姨還很聊得來,年輕人的話題她也能說上一二,說起孩子的教育,她更是顯得深謀遠慮,自信十足。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她外孫的爸爸,她的女婿。

  那是一個看起來跟她差不多年齡的男人。

  其實我是覺得這是無所謂的事情,見怪不怪,他們自己一家人過得開心就好。

  但是平時在我面前沒少誇她女婿的阿姨,此時卻是顯得局促而尷尬,看到孩子的爸爸來了便抱起孩子匆匆離開。

  從此以後,我跟阿姨談話的時候便小心翼翼,從不碰觸」孩子的爸爸「這個話題。日子久了,阿姨便漸漸放下尷尬,對我更是無話不談。

  阿姨告訴我,當時她生下女兒她婆婆不曾看過她和孩子一眼,但是對著她生了兒子的小叔子一家卻視若珍寶。

  生性好強的阿姨便咬牙自己一個人帶孩子,還要供職於國企,每天上班早出晚歸,心力交瘁。

  我問:」那他姥爺呢?「我指了指我女兒的小夥伴。

  她說:」那個時候哪有男人帶孩子的?我也工作了下班,回家還得燒飯,沒辦法就把孩子放在廚房門口的桶里站著,他是抱都不願意抱一下的。「

  」別人越不稀罕我家姑娘,我就越是要帶好她,我們家女兒也爭氣,讀書也厲害,處處長臉,就是要他們看看,女孩子怎麼了。」說起那段經歷,阿姨仍舊放不下。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強的母親,卻不讓擅長數學的女兒選擇讀理科,堅決要求她女兒選擇文科,一定要她回到這個三四線小城市考公務員。

  她說:「別看公務員收入低,但是地位高啊。賺錢又不是女人的事情,錢讓男人去賺就好了。」

  在歧視女性的這個社會裡,和周圍環境鬥了一輩子好強的阿姨,生活給她的經驗仍舊是,從小表現優異的女兒最終嫁一個經濟條件好的人才算贏家。

  前陣子阿姨的父親過世,她女兒因為姥爺過世沒有把家裡對聯撕下,掛上黑布,跟她吵了一架,因為她爺爺過世的時候,家裡對聯就撕下了。

  阿姨一臉落寞地告訴我:「這是他們老楊家啊,不是我們老張家啊,(撕對聯掛黑布)不合規矩別人會說閑話的。我爸就四個女兒,連個兒子都沒有,我們老張家算是散了。」

  那一刻,我感到了深深的無力,我有那麼多反駁的話可以說出口。

  我想告訴她,你也是這個家裡的主人,男女平等,自己的父親過世紀念他沒有任何錯誤。我平時在知乎上看到那麼多平權觀念,那麼多女權的吶喊,我有那麼多的話可以說。

  可是,我一句話都說不出口。

  阿姨跟性別不公的環境抗爭了一輩子,這些道理還需要我來說么?難道她都不懂么?她的體會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深刻。我的那些口號式的話語,在她面前是顯得多麼蒼白無力。

  可是,她更無能為力,她要保全生活,就得學會妥協。

  (三)

  

  我申請了國外的研究生,獨自背井離鄉求學海外,要告別全職家庭婦女的生活,重新開始。

  這是一個特別特別艱難的選擇,我的人生從未如此掙扎過,離開幼子的煎熬讓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夜夜難眠,噩夢連連。而唯一能發泄情緒的時候,便是在電話裡面與我相隔千里的母親放聲哭泣。

  我曾經以為,只要我老公愛我,尊重我,我們自己相親相愛互相理解就好了,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反正日子是我們自己的。

  而且,我很幸運,找到了一個擁有寬容而又平等思想的老公。

  但是,無論如何,我還是必須得邁出這一步。在這個中國這個社會環境里,如果我選擇全職太太一輩子,那麼等到我的女兒想要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的時候,我怕我作為一個母親,不知道如何教給她選擇。

  因為我不能只關起門來過一輩子。

  我的女兒會長大,我不希望她以後的再面臨這樣一個苛刻的環境,沒有選擇的自由,舉步維艱。這些需要我努力為她打下基礎,我要出發,去爬上半山腰,她才有可能爬上山峰,看到廣闊的世界。

  我希望她擁有最純粹的快樂。如果她不願意結婚,那就不要匆忙為結婚而結婚;如果她醉心於學術,那就去讀博士做研究,專心致志一輩子;如果她願意早早地當媽媽,養育三五個孩子,那麼就去快樂地當媽媽;甚至如果,她是同性戀,喜歡女人,那麼就去喜歡女人。

  但是,這些看似最基本的人生自由,在中國的這個環境要實現是那麼地艱難,尤其是女人,要去實現所謂的人生價值,更加艱難。

  可是,我們還是要走下去。這個社會對我們越苛刻,我們就越是要勇敢,舉起寶劍,砍掉荊棘,也許走過一路仍舊傷痕纍纍。

  這樣,等到下一代,在這片荒蕪的原野上,我們的後代才能有機會在這裡撒上自由平等的種子。再過些時候,這裡終將開出一片爛漫多彩的花海。

  我希望,我有生以來,能夠有機會,指著這片花海對別人說,這裡原來是一片荒原,我曾在這裡揮劍斬過荊棘。

  看到評論里很多針對我說的大媽這個群體的批判。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群大媽她們也年輕過,她們也抗爭過,就像我說的那個阿姨一樣,她們在那個年代受到的待遇更加不公平。

  但是,等到她們到了中老年,可以來影響甚至是操控子女的生活的時候,她們又那麼多的人仍舊這麼想,認為女人應該這樣或者那樣。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思想仍舊會被一部分人繼承,在沒那麼開放的小地方,在學歷沒那麼高的年輕人里,在你我中沒那麼勇敢需要力量的姑娘中。

  也許我們都還太年輕,擁有一張不妥協的臉。

  但是我的生活告訴我,光有一張寫滿不妥協的臉毫無意義,要有可以不妥協的力量,才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

  有姑娘告訴我:你要做的不應該是出國,而是應該遠離這群大媽。

  然後?繼續當我的家庭主婦?或者找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但是有大把時間相夫教子?

  然後在網上繼續意淫,告訴大家我賺得微薄,但是我老公的收入都歸我管;我男上司鄙視我,說女人只要家帶好孩子伺候好老公就好了的時候,用「老娘老公賺得比你多,瞎逼逼啥~」這種阿Q式的精神來呵呵他?

  這不是我們在這裡討論中國女人的生活方式的最終意義。

  如果我們有力量,那就要行動起來。因為真正能行動起來的人是極少數,有太多的姑娘,她們比我更年輕,她們在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沒那麼勇敢,在面臨生活的選擇的時候,她們需要的只是一點點勇氣,而這些勇氣來源最有可能的便是來自和她們一樣群體的,你和我。

  這就是在這樣的網際網路上分享的最大意義,也是我為什麼願意投入這麼多的時間在這裡寫答案的原因。

  我並不想把自己標榜為女權鬥士,為自己貼上標籤,我只希望大家都能有勇氣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選擇而去努力。

  我在這裡獲得過勇氣,那麼我希望,如果有機會,我把自己的勇氣也能傳遞給可能需要的你。

  還有說起我老公賺錢觸動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經,深深為我老公鳴不平的。

  首先謝謝你對我老公的關心。

  我想說,對於我們家庭來說,讓我出去讀書也是一種投資,期待的回報便是,如果我能積極投入社會,我們的孩子以後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好的經濟保障。

  我剛給我老公買了一個機械鍵盤,488元,是這兩年我唯一送給他的生日禮物。

  再三挑選,只能買個入門的機械鍵盤,因為我窮。

  可是我愛他,我希望有能力給他買更好的鍵盤。

  我還想賺錢給我老公燒音響買耳機,存錢和他一起環遊世界呢。

  如果只依靠他一個人的經濟能力,那麼他的壓力將太大了,他不得不默默關掉一眾攝影、耳機、戶外體育等論壇,刪掉某寶上的種種收藏和購物車,因為孩子要買奶粉,老婆要穿裙子。

  如果你覺得男人賺錢不公平,那就不要歧視在職場的女性,她們背後也有一個辛苦賺錢的老公,太辛苦了,所以要共同承擔,才是公平。

  至於那些認為人生能夠看起來有得選一點的,就是因為享受了不公平的好處的,那不如你一起努力,享受好處好不好?

  任何跟女權沾邊的話題總是有爭議,但是我只想說,女權不是只為女人爭取權利,而且平權的一種,是大家都有得選。

  如果女人可以選擇在家裡,也可以選擇出去工作,全憑喜好,那麼意味著男人也可以這樣。

  於是社會對男人應該賺錢養家的刻板壓力也能破解。

  我只是希望大家都有得選,如果有一天我丈夫覺得太累了,實在不願意打拚賺錢了,那麼我希望自己能幫他承擔壓力,他也可以選擇帶孩子讀書,而不會被人指責沒有能力吃軟飯。

  因為老婆沒得選,所以男人才沒有退路不是么?

  一旦組成家庭,家庭便是利益共同體,我們的家庭內部之間只有相互促進和提升,沒有競爭和壓制。

  如果你真心愛一個人,你只會想成全對方,而不是擔心對方壓制你。

  所以,那些視平權為洪水猛獸的人們,不如放開平權或者女權的標籤去想一想,你願不願意努力一下讓對方過得更自由更開心,只是因為你有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