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燒香是怎麼來的|大象公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1 23: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焚香,並不是中國人的獨創,實際上以焚燒的方式使用香料幾乎和人類使用香料的歷史一樣久遠,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現象。

  古埃及人就從阿拉伯和索馬利亞沿海引進香料樹,用以在宗教儀式中焚燒;《出埃及記》記載,上帝要求以色列人用某些樹膠樹脂和軟體動物分泌物製成香來焚燒;古希臘人也在城邦的祭祀典禮上焚燒香木和樹脂以供奉神明;古羅馬人也在家庭和公共祭祀中焚燒香料。

  

  古埃及的「香爐」

  中國人有焚燒香料的較早文字記載是周初。《詩經·周頌·維清》就有:「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 禋禮就是點火升煙以香氣祭祀的禮儀。此時多為直接燃燒天然香料,包括帶有芳香味道的木、樹脂、香草、動物分泌物。

  焚香從禮儀活動進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並普及開來,是漢代。此時焚香已經發展出三種主要功能:方術神仙崇拜中用於人們的禱告,個人生活中用來提神醒腦凈化環境,日常中熏衣染被以除臭。

  漢代最具代表性的焚香器具是博山爐,這是漢晉時期人們日常最常用的焚香器具,也帶有當時最流行的方術神仙思想的痕迹。這種器具的蓋子鏤空雕刻成海上仙山的樣子,象徵人們對於長生神仙的嚮往。漢代人將神仙想象,日常熏香完美融合在這個器具之上。

  

  滿山漢墓錯金博山爐

  東漢末年,道教興起,它雜糅了此前的道家、方術、術數、神仙思想,也同時繼承了此前的傳統祭祀儀式的要素,焚香即是重要的一種。有學者認為,道教的創立實際上是在帝國的崩潰后民間人士試圖借用宗教回復帝國秩序,故而曾經天子用於祭祀上天的焚香凈身被採用進來。

  進一步加持焚香在宗教活動中地位的是另一種重要的外來宗教——佛教。印度文明也十分重視香料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佛教更是如此。佛教典籍中常用「gandha」(香的)指代「與佛相關的」意思。東晉以後佛教在南北兩朝大興,佛教將印度和中國本土焚香傳統結合起來。自此焚香與佛道宗教活動密不可分。

  

  寺廟焚香

  唐代時崇信佛教的上層貴族將古典用香推到極致。唐中宗就曾專門組織高壓聚會,讓大臣們攜帶香料比試優劣,名曰「斗香」。富足的社會生活也催生出多種奢華的香爐。安樂公主就曾贈送給洛陽佛寺「百寶香爐」:香爐高四尺,開四門,飾以珍珠、光玉髓、琥珀、珊瑚等寶石,造價高達三萬錢。

  宋代文人階層興起,思想家也開始嘗試融合儒、釋、道三個傳統,焚香也從宗教儀式、日常日用進入到文人的休閑生活。文人的書房往往放置一尊香爐,焚香形神,營造優雅的讀書環境,直到清末文人階層覆滅,焚香也就推出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只存在在寺廟宮觀之中。

  

  故宮的宣德爐

  中國古人焚香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是直接焚燒天然香料,例如將小片沉香木置於香爐中慢慢燃燒;

  其次是焚燒香料粉末,這種粉末往往是多種香料混合而成,香氣更濃郁,中國古人也創造了很多焚燒香粉的花樣,比如用模子把香粉打出形狀點燃,是為「打香篆」,不僅美觀,還能用於記時;

  

  打香篆

  第三種就是目前我們常見的線香,線香發明於北宋,不僅方便攜帶,適於燃燒,還能將這種固化技術製作塔香、餅香和螺旋香,更豐富了燃香形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