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一箭發射104星有什麼軍事價值?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7-2-17 1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央廣網消息:當地時間2月15日上午9點28分,印度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將104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這也成為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那麼,這次發射有什麼軍事價值?是否說明印度的航天科技水平已經遙遙領先?中國又該如何走好自己的航天產業發展之路呢?就相關話題,記者採訪了軍事觀察員梁永春。

  印度這次「一箭104星」發射行動,打破了2014年俄羅斯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軍事觀察員梁永春指出,一箭多星技術既有商業價值也有軍事意義,多年來一直受到航天大國的高度重視。

  一箭104星,聽上去確實很誇張。因為一箭多星技術多年來一直得到世界航天大國的高度重視,一方面它能減少發射的次數,這樣就可以降低衛星發射的成本。另外一方面,它用在軍事領域,就是多彈頭分導技術,這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打擊能力。像美國、俄羅斯,包括中國都在搞一箭多星技術,但是一般都在一箭20星左右。那麼印度這一次發射,它本來的核心任務是要發射一顆730公斤重的衛星,那麼對火箭來說正好它的運載能力還有點富餘,所以就讓這些外國小衛星搭個順風車,印度自己賺了點外匯,也降低了發射成本,可以為印度航天部門有可能贏得更多的這種商業發射的機會,也算是一舉多得。

  那麼從軍事角度來看,如果一次航天發射能夠在太空當中像天女散花一樣,一下子釋放出上百個這種攻擊型的微小型的航天器,那麼就會像美國空軍現在他們正在發展的那種無人機的蜂群戰術一樣,就能夠對敵對國家的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包括空間站構成威脅。那麼印度現在的技術還比較初級,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2014年印度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現在它又以一箭104星的成績贏得世界關注。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印度航天技術進步很快,但由於工業基礎薄弱,發展後勁仍然不足。

  衡量一個國家的航天發射能力主要是看三個指標。那麼從火箭水平來看,同樣是像向地球同步軌道來打衛星,那麼印度這次用的火箭,把那些大衛星、小衛星加起來算一算就知道,一共不到1.5噸。那麼中國和它相對應的長征3號乙運載火箭的靜止軌道運轉能力是將近5.5噸,就超過它3倍還要多。而且印度火箭採用的是4級發動機,6個助推器,這在世界其他航天大國是沒有的,這個火箭級數越多,結構就越複雜,所以它的可靠性就越低,因為印度自己搞不出高可靠性的大推力發動機,所以它才不得不採用這種增加火箭級數的方式來保證它的運載能力。

  衛星入軌精度上印度還是不錯的,但是它的核心測控裝備還要從國外進口,所以這又是一個短板。

  從這個連續發射能力上來說,中國在過去的2015年、2016年分別是完成了19次和22次航天發射,我們是穩居世界前三名的水平。那麼印度分別完成了5次和7次航天發射,和中國不在一個數量級。

  在航天發射技術上,中國現在是在快速接近美俄這樣的世界一流水平,印度處在世界第二集團當中,因為印度急於建立世界大國的地位,那麼航天技術就是它的一個標誌性成果,但是由於工業技術薄弱,所以印度航天事業的發展,它的發展後勁還有所欠缺。

  有西方媒體評論認為,這次成功表明印度在低成本航天領域已經超越了中國。而就在昨天,美國私營航天企業SpaceX也再次成功發射並回收了一枚獵鷹九號火箭,在降低航天成本方面另闢蹊徑。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中國應該走出全新的航天產業發展道路,降低成本、搶佔國際航天市場。

  印度和美國,他們是代表世界上航天大國當中兩種不同發展模式,我們姑且把它叫做「印度模式」或者「美國模式」,他們實際上都是在追求怎麼樣降低航天事業的成本,讓航天事業能夠更加可持續發展。美國走的是商業化道路,就是要通過技術創新讓航天發射有利可圖,要包給私人公司做,就得讓它能夠掙到錢,它才願意投入這個領域。就像馬斯克的SpaceX這個公司,研發的可回收火箭就是這樣。

  那麼印度現在搞低成本航天,主要靠的就是廉價的人力成本,那麼下一步中國怎麼辦?我們的發展現在已經超越了印度的發展階段,讓我們再回過頭去走這種印度道路是不太可能,我們的人力成本已經比它高很多,而且航天科技人才本身就不應該是廉價的。

  因為兩國的國情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也不可能照搬美國模式。但是我們必須和美國一樣,通過航天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像印度宣稱他在這次發射之前已經給21個國家發射了79顆衛星,那麼總共賺了多少錢呢?1.57億美元,攤到每一顆衛星上,實際上這個利潤是非常薄的,可以說只掙了一點點辛苦錢。

  中國有完整的航天產業鏈條,我們可以給其他國家提供從衛星設計、研製、發射到在軌運行這樣一個全壽命的服務,就是說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國家主導下的航天產業化的道路,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去搶佔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來建立自己的低成本航天盈利模式。

143

主題

989

帖子

203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37
沙發
飛龍之雲 發表於 2017-2-18 22:0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有完整的航天產業鏈條,關鍵是過去是國家在投入,沒有商業化運作,導致成本會有些高,需要降低成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67

帖子

41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2
3
fathappy 發表於 2017-2-22 15:16 | 只看該作者
一次104星,怎麼想都覺得是在放煙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