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孩子看電視的那些爭論......

[複製鏈接]

639

主題

990

帖子

213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陽光蓓蕾 發表於 2017-2-21 1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於幼兒可不可以看電視,一直是很多家長和育兒學家所爭論不休的話題,過去有很多的研究發現:孩子過早過多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情緒穩定性和大腦發育,還會因為影響孩子的社交技能從而被「霸凌」的概率增加。所以很多育兒文章都是告誡家長不能給孩子看太多的電視,而且對於幼兒的限制則是:3歲之前不要有任何屏幕時間。
  關於屏幕時間對孩子各方面影響的研究仍然在繼續,但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注意屏幕內容的情況下,幼兒適當長度地擁有屏幕時間,並無明顯危害,還會有一些益處,尤其是語言發展上的益處。
       那麼,第一個爭論的焦點來了:幼兒可不可以看電視?
  隨著電子產品的大範圍普及,不讓孩子看電視、平板電腦或者手機幾乎成為不可能。所以,我個人大家遵循美國兒科學會2016年10月綜合各種研究給出的建議:
  0-18個月:不要接觸電子屏幕,即使這個階段的孩子對電子屏幕上的內容不感興趣,也不建議媽媽一邊帶孩子一邊看電視或手機,因為寶寶可能會被屏幕所發出的光和聲音所刺激,影響睡眠。而且,也不利於媽媽及時發現孩子的需求和動態,造成親子情感互動不暢。
  2-5歲的兒童:可以引入屏幕時間,但是每天不超過一小時。建議選擇高質量、不含廣告、節目中人物直接和孩子對話的節目。也可以讓孩子通過手機里的社交工具和親人進行視頻通話。同時,建議父母陪同,並就節目內容和孩子互動。
        爭論二:有沒有必要選擇動畫片的內容?三觀不正的動畫片能不能給孩子看?
  有家長認為不用太擔心動畫片的內容,因為「孩子會有自己的思維,慢慢會去判斷他所接受的信息是否正確」,並舉了個例子:「我們上學時看了古惑仔,也沒有成為混混。」
  這句話乍一看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其實是不太恰當的。就如同很多年輕媽媽特別反對老人用舊方法帶孩子,很多老人的「金句」:「你(或者我兒子)當年還不是這樣帶大的?! 也沒見得就長得不好!」
  之所以說這句話不恰當是因為一個常見的思維誤區:以個案代替整體。 我們都知道,大數據顯示,今天的兒童意外傷害和死亡率遠高於以前,今天的兒童平均身高和智商水平遠高於幾十年前。
       電視節目的選擇也一樣,咱不應該看個案,咱要看大數據。研究顯示(見文末參考文獻),讓孩子長期暴露於暴力型或者性愛類型的媒體內容會讓兒童的攻擊性行為以及冒險性行為(過早發生性行為、不一致避孕套使用、多個性伴侶等)的發生率顯著上升。
        當然,一個人孩子的長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所接觸的電視節目,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徵,父母的介入和引導,孩子周邊的大環境等同樣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有位爸爸則認為:「看什麼樣的動畫片都不重要,重要是有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並需要適應時代,否則別的孩子都知道的動畫角色自己家孩子不知道,孩子有可能被看成另類,容易被欺負。」
  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父母陪伴和引導,適應時代」這一部分,但是我覺得看什麼樣的動畫片還是重要的。至於是不是因為周圍孩子都看某個動畫,所以明知動畫內容不合適也應該讓孩子看,我個人持保留意見。
  我個人認為,如果我明知道一樣東西是不好的,即使周圍小朋友都在這麼做,我應該還是會比較注意不讓孩子太多接觸的,有些甚至應該完全不應該讓孩子接觸。
        打個比方,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周圍好多朋友都抽煙,你的孩子不抽就有可能被孤立,你會不會讓孩子去嘗試抽煙呢?我想每個家長應該都不會。
  當然,看一兩集暴力電視不至於像接觸吸煙一樣讓家長那麼緊張,但是,我個人建議:哪怕你先要讓孩子了解一下這部動畫片的內容,也不要讓孩子長時間過多接觸。
       第三個爭論的內容是:看動畫片該不該把教育作為第一目的?
  先聊一下我個人對於「動畫片設置場景不符合常理」的看法。有的媽媽認為有些動畫片的情節不現實,比如用小飛機送快遞等。
  我倒是覺得這個並沒有問題,孩童時期最大的美好就是他們的想象力是自由無邊際的,我們作為已經社會化了的大人倒真不應用我們的「常識」來限制他們。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說蘋果是方形的,西瓜瓤是綠色的,自行車跑得比飛機快,夜晚到來是因為太陽回家睡覺了……我們就一定要糾正么? 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讓孩子自由揮灑想象力,其實是難能可貴的。再說了,小飛機送快遞怎麼不行了嘛?
  當然,我們要警惕一些危險行為,比如拿著雨傘就可以當降落傘從高樓跳下這種。
  再回到看動畫片應不應該把教育作為第一目的,這要看大家所認為的教育是什麼了,只是文化知識,還是孩子的各種人生經歷?
       我覺得是後者。所以,無論孩子看電視是學了新的辭彙新的兒歌,還是看電視很歡樂跟著電視蹦蹦跳跳,又或者看某個故事很傷心哭了鼻子,我覺得都可以。孩子的大腦還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如果電視節目能讓孩子看到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事物和場景,又不具威脅性,從本質上來說,都會給孩子帶來收穫,無論是智商的、情商的、還是情緒體驗的。
      最後,有家長曾經問起,不知道如何就電視節目內容和孩子互動,這裡提一下我個人的建議:
  1. 和孩子一起看節目,看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一聊節目中的角色,比如,對角色外表的描述、感覺如何、詢問孩子喜不喜歡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在故事中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開心、傷心、生氣、害怕?
  2. 當孩子問及與節目內容有關的問題時,或者是節目中出現新的辭彙時,家長要耐心和孩子解釋,從而幫助他理解。
  3. 盡量將節目的內容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聯繫到一起。比如,屏幕上出現的物體家裡也有;屏幕中的小朋友洗手,孩子也有做同樣的事情等。電視節目結束之後,還可以通過遊戲或者角色扮演,將所看到的東西內容演出來。
  4.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如果對電視里的情節非常不能理解和接受,建議家長鼓勵孩子自己查找資料或者自己思考,然後可以在尊重孩子想法和情緒的基礎上,和孩子分享你的看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