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帝國之癌發作!這一下,特朗普估計真熬不過四年了

[複製鏈接]

84

主題

84

帖子

57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嘴嘚啵嘚 發表於 2017-2-19 17:5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一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從1月20日正式就任至今也有將近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里,特朗普幹了不少驚掉觀眾眼球的大事。像什麼廢除奧巴馬醫改,發推威脅本國和外國企業在美國建廠,挑釁一中政策,頒布限穆令,修建美墨圍牆等等。

雖然這些政策引發了廣泛的抗議,但其實這些抗議者不過是被美國另外一批利益集團所洗腦和操控的炮灰罷了。


因為坦白地說,特朗普做這三件事如果站在美國人的角度,並沒有什麼錯啊。 全世界都可以反對他,但美國人不應該反對他啊?難道美國人就那麼喜歡非法移民?難道美國人就天生喜歡過晚上十點不結伴不敢出門的生活?難道美國人不怕爆炸襲擊?難道美國人就喜歡失業在家等死?難道美國人就喜歡大街小巷充斥著難民?當然不。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美國又有這麼多反對特朗普的聲音呢?

在小編看來這主要是因為特朗普的重振美國計劃,妨礙了美國的另外一大利益集團。即以希拉里、矽谷、金融資本、好萊塢等為代表的全球化吸血集團。特朗普是希望美國人擼起袖子加油干,自己把自己鍛煉得很強大。然而,希拉里為首的團隊卻不願意這樣做,認為吸血過日子更好。

總的來說,川普現在所要乾的事主要是三大件:1、限制移民,尤其是穆斯林還有拉美非法移民;2、反對和遏制全球經濟一體化;4、重振美國製造業,重建美國基礎設施,改善美國就業。

那麼,特朗普的這些重振美國計劃真的會成功嗎?呵呵,絕無可能。

全球化與逆全球化

特朗普宣稱當前的全球化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給美國造成了大量的貿易逆差,使美國損失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因而要對中國輸入美國的商品,比如鋼鐵,徵收45%的重稅;限制外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要求廠家,特別是美國的企業在美國建廠,用美國工人,買美國貨。雖然特朗普不一定真的要搞閉關鎖國,但這些措施萬一真的落實,可想而知會對世界貿易和美國經濟造成多大的衝擊。
在認識特朗普的措施是否能夠成功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美國經濟與全球化的關係。

我們必須知道,全球化的出現源於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隨著人類不斷要求提高自身的生產率,獲得更多的商品和財富,社會化大生產就開始出現並持續擴大。

其核心就是「分工協作」。因為經濟越是發展,就越沒有哪個個人、哪個單獨的企業能夠生產所有產品,他們必須相互分工,製造自己擅長製造的產品,再與別人進行交換,獲取那些自己需要卻又無法生產的東西,這便產生了「市場」。

隨著分工協作的擴大,社會化大生產的範圍超出了一個國家的內部,擴大到世界,形成了國際化的分工協作和市場交易。這便是全球化的本質和根本動力。

越是小型的國家,越依賴於全球化。比如德國的裝備製造業很厲害,但是航空工業不行,英國的航空工業不錯,但核電技術不行,法國的核電技術可以,但缺乏足夠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所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三個國家各自生產自己擅長的產品,再相互之間進行貿易交換。

全球化是如此的重要,任何國家想要發展,都離不開它,美國也不例外。

美國如今反對自己以前極力推行的全球化,表面上看好像對自己有利,但從長遠的角度看,美國的做法很容易引發報複式的貿易戰。國家間相互以鄰為壑,跨國公司只在自己的國家生產產品並且只賣給本國國民,這會導致全球化的停滯甚至倒退,最終造成的負面效應也會反作用於美國自身。

上個世紀的經濟大危機中,美國於1930年出台《斯穆特霍利》法案,對進口商品徵收35%的高額關稅,結果引發了工業國之間的貿易戰,全球貿易萎縮了70%。看似保護了美國,但美國在之後三年的經濟一口氣收縮了30%,一副同歸於盡的模樣。

原因很簡單,根據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經濟的發展取決於社會化大生產的擴張,而擴張的限度取決於市場的大小,美國無疑是在縮小自己的全球市場。

資本的擴張,好或者壞?

特朗普逆全球化的意圖不僅與全球化趨勢相衝突,也與美國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相衝突。

資本主義以資本為核心,而資本有一條鐵律,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進行和擴大資本積累,增值自身。這便是資本的價值規律。資本不僅僅是如馬克思所言的增值價值的價值,更是一種社會權力,是組織生產和分配產品價值的核心要素。資本沒有國界,為了增值自身,它會不斷尋找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配置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

對於美國而言,其在上世紀二戰結束后,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工業國。

1945年,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額中佔比升為60%,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

1948年擁有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74.5%,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世界金融體制和以美國為核心的貿易體制。

在這裡,我們還需要記住一條經濟上的規律,即隨著時間的流逝,原有的實體經濟生產的利潤率會下降而資本進行金融操作的回報則會上升,商品輸出就會變成資本輸出。

進入70年代,隨著美國內部傳統工業,如汽車、鋼鐵、造船、石油等產業的利潤率下降,新興的原子能,電子信息和計算機、生物、航天產業的產能和利潤率尚未能填補舊產業衰退造成的空缺,外部又與新興的德國、日本進行了近乎失敗的產業競爭,使得美國出現了貿易赤字,國內形成了「高通脹,高失業率,低增長」的滯漲局面。

在美國國內滯漲,且工業生產利潤率嚴重下降而資本金融投資回報率上升的背景下,美國資本開始進行一系列運作,形成了我們說的一系列「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行為舉措。

在70年代至90年代,恰逢三件最重要的事:中國改革開放,蘇東劇變和印度改革,有超過20億廉價勞動力進入世界,也形成了龐大的新市場,那麼因美國高通脹和高收入所形成的大量過剩資本開始進入這些國家,美國也開始了徹底變為資本輸出國的進程。

原本這也沒有什麼,商品輸出國轉為資本輸出國,進行資本擴張和兼并,這也符合列寧對帝國主義國家的定義。資本輸出有利於那些發達國家疏導自己的過剩資本,優化資源配置,升級自己的產業,保持較高的生產率。也有利於發展中國家藉助資本輸入,彌補自身最大的缺點,獲得資本這一最終的組織生產和分配要素的資源。


但麻煩就麻煩在,美國的資本擴張是與美元的貨幣霸權相結合的。

美元自從70年代尼克松宣布與黃金脫鉤,進行貶值之後,布雷頓森林體系雖然瓦解,但美元依靠強大的美國軍事力量和對90年代后對石油分配的牢固控制,保持了自身的霸主地位。

世界貿易以美元進行結算,那就意味著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卻成為了事實上的全球中央銀行,由此,美國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去吸世界人民的血:

第一是美國政府通過印製鈔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脫離本國實際的經濟規模和生產能力從全世界輕鬆地換到別國產品,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全世界向美國交鑄幣稅。

第二是通過周期性的降息,貶值本國貨幣,加強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而讓全世界分擔美元貶值的後果,又通過加息,讓這些海外美元流回美國,增強美元資本的實力,從而打擊了那些資本缺乏,不得不藉助美元資本來組織生產,發展自身的國家。



第三是在美元實際上成為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匯率的錨定貨幣的前提下,像索羅斯一類的國際遊資可以發動做多或做空的狙擊攻勢,造成別國的金融危機,洗劫國民財富,具體參考97年亞洲金融危機。

前面已經提過,資本會使用任何手段來使自身增值。美元的貨幣霸權無疑可以極大提升美國資本進行金融操作的回報率。當資本發現自己進行掠奪性的金融炒作、投機和企業拆分併購交易就可以輕易獲得大量回報,那麼它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去進行實業生產?

里根時期,美國政府放鬆了對於金融資本的監管,甚至鼓勵金融資本對美國實體企業的「野蠻人收購」(即入股資本不關心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是通過拆分改造企業,獲得短期利潤卻整垮企業競爭力的一種行為,具體參考中國之前的保險基金意圖收購格力空調一事)。

這一進程在蘇聯解體之後的柯林頓時期加速,最終產生了兩種情況:

一是全世界進一步的貧富分化,富國與窮國的差距總體上更大了。

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於2016年1月20日發布報告,宣稱全球1%的富人掌握的財富與剩下99%的人一樣多,其中最富有的62個人的財富相當於36億窮人之和。

而在2010年,大約388個最富的人可抵全球最窮人口財富的一半,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就只有80個,2016年則為62。按照這一趨勢,到本世紀20年代,最富有的人的財富相當於全球一半人口的財富不是夢。

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峰會上也提過,當前世界基尼係數已經達到0.7,超過了0.6的警戒線。

這便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資本瘋狂擴張下的結果,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一定會造成集中和分化,這是資本積累的必然結果,列寧誠不欺我。



資本全球化擴張與製造業空心化

另一種情況是美國自身的製造業空心化。

所謂空心化,並非說是美國實體企業的利潤率慘不忍睹,也不是說美國製造業的技術水平落後於世界和製造業產值極度縮水。而是說美國製造業已經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和規模以及完整程度已經下降到極為危險的地步,無法支撐美國日益擴張的虛擬經濟。

據美聯儲所言,2016年美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已經下降到危險的12%,雖然美國國會研究室(CRS)在16年4月發布的《國際視角下的美國製造業》報告顯示,在2015年,美國製造業創造了6.2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36%。

但考慮到美國巨大的由貨物貿易所導致的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在計算機和辦公設備、通訊設備和半導體、科學儀器、醫藥製品、航空器這些高新技術產業巨大的貿易赤字,情況不容樂觀。

美國軍隊為何軍艦昂貴(例如奇葩的朱姆沃爾特隱身艦),就是美國的造船業衰落,海軍造船廠無法通過軍民兩用的方式分擔軍艦研造成本導致的,它們連海軍部分大型艦隻的船塢設備都要從中國進口。

美國資本在美元霸權之下,不會關心美國製造業的長遠發展和美國的未來,它們藉助美元霸權在全球範圍內重新配置,實體企業紛紛把自己的工廠轉移至那些勞動力素質高又價格相對低廉、產業鏈完整、政策和商業環境好、基礎設施完善的國家(最典型的是轉到中國)。


這極大地破壞了美國由政府、科研院校和生產企業共同組成的產業工地的完整和自我循環,同時也破壞了美國諸多產業自身鏈條的完整,造成了美國製造業空心化,還因這一過程伴隨的資本輸出和技術逸散強化了美國的競爭對手(強化最大的還是我大天朝......)。

更尷尬的是生產鏈條的斷裂使得美國出現的不少新技術要麼只能由別國生產,要麼就無法與別國競爭(因為產業鏈的不完整和人力成本的高昂使得產品競爭力較弱)。反過來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科技的進步。


那些與製造工藝密切相關的產業,如平板顯示器、新型電池、機床、金屬成型設備、精密軸承、光電子產品、太陽能發電設備和風電設備、生物技術、航空航天、高端醫療設備及其餘先進位造業都受到了製造業過度外包的影響,使得美國在這些產業與對手的競爭中顯得後繼乏力。

美國在衡量一國經濟質量最基本的綜合性指標之一的生產率上,也遇到了不祥之兆。

從2011年開始,美國生產率的增長從1995-2010年健康的年均增長2.6%一口氣變為11年之後貧血的年均0.4%,到2016年,美國生產率出現了30年來第一次負增長,是過去六個季度以來第四次下降。

原因也很簡單,一個經濟規律:製造業這種實體生產性產業對技術水平和生產率的提高要超過一般的流通和分配性服務行業。製造業空心化,自然打擊了美國的增長。



一馬當先的金融資本

美國資本所進行的掠奪性擴張不僅在實體經濟層面逐漸摧毀美國的製造業,也造成了美國虛擬經濟的大擴張。

美國的金融資本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在小布希當政八年中高速擴張,早已羽翼豐滿。現代經濟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金融部門。因為現代經濟發展擴張依賴於充足的貨幣資本的供給,這是經濟運行必須的血液,是基礎中的基礎。而金融部門(包括以央行為首的公私銀行系統和大量的投融資公司)則提供了這種血液,是經濟體系中的「心臟」。

同時因為資本在生產體系中所具有的組織和指揮功能,金融資本作為給諸產業資本提供資金的特殊資本,實際也由此充當了總指揮官的角色,也是「大腦」。


美國的金融資本已經由工商業的僕人轉變為工商業的主人。

華爾街通過債券交易、股票炒作、期貨運作和貨幣買賣,成功地在缺乏足夠金融監管的前提下構建了以債券作為準貨幣的金融內循環。美國實際上有兩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一套是以美聯儲作為央行,以美元為貨幣的顯性體系,另一套則是以華爾街為首腦,以各種債券(國債、企業債、基金債券和銀行債券)為實際貨幣的隱性體系。兩者互相交融,美元給債券提供貨幣支持,最大的共同點是以債務擴張為生命起點,這兩套體系都藉助於美元霸權擴張到全球。


通過這種運作,美國的金融資本在全球範圍內製造了大量的泡沫獲得了極高的超額利潤,因為金融擴張和泡沫膨脹不需要像實體生產那樣辛辛苦苦,只需要獲得足夠的交易信息,動動手指頭就能夠一夜暴富,代價則是大量投機者和無辜老百姓的財富損失,這種掠奪和剝削,比馬克思論述的那種在工廠里對工人直接而赤裸的剝削更龐大。

可以這麼說,美國金融資本的惡性膨脹是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也是推高美國乃至全球貧富分化的罪魁禍首。按收入中位數計算,扣除通貨膨脹影響,美國中產以下民眾的實際收入並沒有多少增長,而富裕階級則獲得了飛速的增長。美國也是主要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中產階級人數掉到50%以下的國家。


美國今日的貧富差距已經達到了30年代大蕭條的水平,這遲滯了美國經濟的恢復與增長(美國2016年GDP增長率為1.6%)。金融資本的高度擴張也加劇了美國的製造業空心化,因為金融部門擠佔了大量的資金,促使經濟「脫實入虛」。

美國引以為傲的高科技公司,比如Facebook,其公司市值就是金融資本對它的股市估值。矽谷與華爾街是緊密聯繫的,依靠華爾街提供的資金維持自身的生存和形成超額利潤。更典型的則是「獨角獸公司」(一種初期表現優異,在股市上吸引了大量資金,卻在最後難以為繼甚至破產,導致股民損失慘重的科技公司),依賴於金融資本對它的宣傳造勢來引導股民投資獲利。

總而言之,金融資本的膨脹使得美國經濟從由生產主導變為現在的消費型經濟,由於強大而與消費保持動態平衡的生產才能製造社會財富,這種消費重於生產的經濟局面無法長期維持,為此,美國從政府到民眾都不得不進行了大規模的債務擴張。

根據美國財政部2016年發布的資產負債表,美國政府的資產為3.2萬億美元,債務為21.4萬億美元,凈虧損倉位為-18.2萬億美元,到去年10月份,美國政府債務的水平已經達到19.7萬億美元的水平,逼近20萬億大關,是GDP的105%,平均每個美國公民負債5.8萬美元,而八年前奧巴馬入主白宮的時候是73%。



更糟糕的是負債總額佔GDP的比重,到2020年,會超過GDP的100%。



這種負債增強了金融資本在美國經濟中的權力,加劇了美國生產輕於消費的局面,反過來又要求繼續增加負債來維持這一局面,形成惡性循環,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特朗普的努力能奏效嗎?

從現在的情況看,如果特朗普沒有更新的措施的話,依靠現有做法,肯定不能真正復興美國。

現今的全球化,實際上是新自由主義下發達國家藉助全球化趨勢進行的美式全球化。一種以美國美元為核心,發達國家通過金融運作,技術和大宗商品定價權壟斷佔據大部分收益,發展中國家則充當發達國家原料產地和廉價工廠的全球化模式,其特點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的以金融剝削為核心的掠奪。發展中國家雖然或多或少會得到發展,但是貧富差距會不斷拉大,難以為繼。



川普的當選,單純從資產階級自身的角度來講,勉強可算是資產階級的內部鬥爭:以華爾街和矽谷為核心的跨國金融資產階級和以房地產、軍工複合體和能源產業為核心的工業資產階級的鬥爭。

在現行體制下,特朗普是否有能力克服美式全球化最大受益集團的反抗?恐怕不能,因為特朗普要對抗的不僅有這些人,他的做法使得他還要對抗全球化的趨勢,而全球化趨勢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

特朗普逆全球化改革的實質目標應該是將美國從一個掠奪性的金融帝國重新轉回二戰後那樣的生產性帝國。但問題是這樣就意味著特朗普需要同時對抗國內跨國金融集團和全球化浪潮,前者雖有機會克服,但後者卻不可抵抗。而同時對付兩邊,只會把兩者進一步捆綁,從而形成足以壓垮特朗普的巨大力量。

47

主題

150

帖子

68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4
沙發
柯南道爾 發表於 2017-2-20 09:29 | 只看該作者
一上台就激起千層浪,難道是石頭分量太重,還是河水太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