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藝謀大片《長城》美國首映遭惡評:簡直是災難!(圖)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每日經濟新聞



▲景甜參加2月15日《長城》北美首映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月17日《長城》在美國開畫以590萬美元的票房排名當日美國上映影片第三名,老謀子用好萊塢的劇本講發生在長城的中國故事,為何美國觀眾不買賬?要知道,張藝謀首次拍出的商業片《英雄》,在美國上映時好評如潮。那麼,「1.5億美金+頂級特效」打造的《長城》,為何追不上13年前的《英雄》?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當景甜從澳洲《環太平洋2》的片場趕到洛杉磯時,張藝謀執導的首部商業大片《長城》拉開了全球宣發的陣勢。《長城》北美首映,意味著它將接受全球最成熟電影市場的評判。

北美時間2月17日,《長城》在美國3326家影院開畫,首映日票房590萬美元,Box Office Mojo預測,本周末《長城》在美國累計票房有望達1500萬美元。這僅次於至今保持著中國影片在海外最高票房紀錄的《英雄》(2004年)。



但與之相悖的是口碑,這似乎是張藝謀商業片一直無法迴避的矛盾。儘管《長城》在中國內地捲走1.7億美元票房,但在豆瓣電影、時光網的評分卻都是剛過及格線,一度還有極端影評引發了出品方震怒。

在美國,《長城》首映日之後口碑仍無反轉。在精英影評人聚合的Metacritic網站,《長城》平均分僅為42分;人氣極旺的全球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給出的新鮮度也只有36%。

老謀子用好萊塢的劇本講發生在長城的中國故事,為何美國觀眾不買賬?要知道,張藝謀首次拍出的商業片《英雄》,在美國上映時好評如潮。那麼,「1.5億美金+頂級特效」打造的《長城》,為何追不上13年前的《英雄》?

北美專業影評人:錢多無腦的代表作

美國時間2月16日晚7點,《長城》提前5小時在美國2470家影院點映,當晚錄得票房97萬美元。2月17日開畫首日,則以590萬美元的票房排名當日美國上映影片第三名,仍沒有超過張藝謀的《英雄》,《英雄》2004年8月27日在美國2031家影院首映,當天票房670萬美元。



《長城》在美國首日上映的票房情況(Box Office Mojo/圖)

知名的美國票房統計網站Box Office Mojo預測,本周末《長城》的票房有望達到1500萬美元。而《英雄》依然是中國影片在海外上映的票房紀錄保持者,它上映首周末票房1800萬美元,在美國總票房高達5371萬美元。

截至今日,《長城》在全球票房2.24億美元,中國內地貢獻1.7億美元,約佔76%。按照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說法,「《長城》全球票房4~5億美元才算非常成功」,那麼考慮版權高價以及衍生品售賣等因素,《長城》要想成功,在北美的票房至少要看齊《英雄》。



然而,從首映日之後美國影評的口碑看,《長城》卻遠沒有《英雄》般的好評。在全球知名紙媒精英影評人聚合的Metacritic網站,38條影評的加權平均分只有42分。  



在Metacritic《長城》的加權平均分只有42分

兩大權威媒體《好萊塢報道》和《紐約時報》的評論都不太好,《好萊塢報道》稱「角色沒有價值,敘述平淡,在一段時間后,視效和聲效都變得非常誇張。」

《紐約時報》評「《長城》里混雜了蹩腳的台詞和浪漫元素。」



《紐約時報》對《長城》的評價

據片方公開信息,《長城》製作成本1.5億美元,美國媒體曝光宣發成本高達1.1億美元,然而燒錢以及頂尖特效造出的「怪獸」饕餮也成為槽點。《洛杉磯時報》評:「難得有一部錢多無腦的代表作,說的就是《長城》。」 《華爾街日報》說:「電腦隨機生成的怪物,讓這部電影重複又讓人覺得麻木,既無法觸動,也不能嚇到或是感動到我們。」



《洛杉磯時報》對《長城》的評價

在流量大、人氣旺的全球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上,《長城》新鮮度只有36%,144條來自權威影評人,有92人扔了爛番茄。普通觀眾平均評分為3.3分,也剛過及格線。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注意到,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卻是張藝謀10多年前導演的首部商業片《英雄》。該片保持的中國影片海外最高票房紀錄至今不破,其在Metacritic網站上竟然是零差評,加權平均分高達85分。



在Metacritic《英雄》的加權平均分高達85分

數位權威影評人給出了100分的滿分,有兩人還將《英雄》與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華語電影《卧虎藏龍》類比。《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評論說:「極具衝擊力的影片,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力,從某種程度給了《卧虎藏龍》挑戰。」

「爛番茄」上,200位權威影評人中,有189人留下了新鮮的番茄標記。87%的普通觀眾表示喜歡這部影片。



在Metacritic上,數位權威影評人給出了《英雄》滿分

披著好萊塢外衣的「升級打怪」 遠不如《英雄》有特色

從《英雄》到《長城》,13年間,同樣是張藝謀,為何他導演的兩部商業電影,在美國權威影評人眼中口碑卻如此分化?況且從製作體量和宣發實力講,13年前的《英雄》遠不如全球商業大片姿態的《長城》。

《長城》是完全按照好萊塢工業大片標準製作的,劇本是美國人寫的,請來他們認為能駕馭大片的中國導演張藝謀。在中國,只有張藝謀在北美電影市場最有影響力。迄今為止,張藝謀有17部影片在北美髮行,《英雄》是個中翹楚,美國市場就貢獻了《英雄》全球票房的30%。



張藝謀對美國人寫的《長城》劇本進行了改造,加入了不少中國元素,其中就包括好萊塢頂級特效公司製作的上古神獸「饕餮」。張藝謀說:「要對世界講出中國故事,這是中國影片走向世界的首次嘗試」。

張藝謀所說的「走向世界」,並非是像他以前的影片,在歐洲知名的電影節拿獎,而是能在以北美為代表的主流院線上映,得到觀眾的認可。正因為這樣的意義,《長城》的主投方也湧入了中方資本,即萬達影視,還有中影。



《長城》《英雄》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情況

然而,好萊塢工業體系與中方資本、導演並未在《長城》上實現完美融合。這部影片披著好萊塢的華麗外衣,但並沒有講出具有東方哲理和韻味的故事。全球知名電影雜誌《帝國》一針見血:「用了太多CGI特效製作出來的怪獸,老套的劇情、故事僵化的劇本以及演員僵硬的演出,讓人很失望,這就是個災難。」

而13年前張藝謀那部《英雄》,雖然在國內仍批評不斷,但這其中不少是帶著對張藝謀轉型商業片的不適應,但《英雄》至少給北美影評人及觀眾留下了鮮明的張藝謀印象——絢麗的色彩、壯美的場景和中國功夫的意境。

【編者手記】

也許,並非是將有中國元素的故事裝入好萊塢標準化生產的劇本中,就能實現中西完美結合。而且美國是全球工業大片的集中生產地,權威影評人和觀眾對好萊塢生產線標準作品早已習以為常,如何創新講出大片好故事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而《長城》在首次中西融合的嘗試中,顯得有點四不像。它運用了美國好萊塢頂尖的製作工藝,卻沒有傳遞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故事和價值內核。

在這方面,個人認為華人導演中李安是做得最好的。這跟李安的成長背景有一定關係,他出生於華人家庭,受東方傳統文化的熏陶,卻在美國長大,又熟悉美國文化的語境。當然,這只是基礎,而李安最終能將美國電影的先進理念、技術與想要講述的東方哲理故事完美融合,顯示了其深厚的功力和廣闊的思考維度,這方面的代表影片要屬《卧虎藏龍》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