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朝滅亡滿人紛紛剪掉辮子 漢人寧死不從理由讓人啼笑皆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21 2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家都知道,明朝時,漢族男子的髮飾都是在頭頂結髮髻然後自然下垂,直到清朝入關頒布剃髮令,男子的髮式才變成前顱頭髮剃光,腦後留金錢鼠尾辮的樣式。

  

  剃髮令是清朝統治者的強制手段,正所謂「留髮不留頭」。但由於和漢族百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理念相違背,所以剃髮令一出,原本已經平定的各州縣百姓寧死不從,以至釀成江陰十日、嘉定三屠等諸多慘案。可剃髮至於這樣嗎?為何剃髮寧死不從,最終連性命都沒了。

  

  按照常理,這一屈辱性的標誌物在清朝滅亡時應該會最先遭到百姓拋棄,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1912年2月,清帝下詔退位,存在了268年的清朝宣告滅亡。與此同時,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向全國頒布了剪髮令,要求減去滿清的辮子,脫掉滿清服飾。

  

  在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當革命軍帶著剪刀在街頭剪辮時,百姓卻紛紛抗拒剪辮,認為革命軍的行為純屬暴行。嘉興縣甚至以反對剪辮為號召,聚集起數千人,攻擊帶頭剪辮的鄉紳,頗有點當年嘉定百姓抗拒剃髮令時的意味。

  革命軍勢力最大的浙江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剪髮令推行的就更為艱難,雲南曾頒布法令,限令民眾在5日內剪掉辮子,但依然剪辮者寥寥。山東昌邑縣27名率先剪辮的人甚至被群毆致死。而山西更是直到1919年才將所有辮子剪完。

  

  讓人稱奇的是,漢族民眾紛紛抗拒,滿人卻率先剪掉了辮子。那麼為什麼恢復漢族傳統髮式推行的這麼艱難呢?原因說起來讓人哭笑不得。

  清朝入關后,花了80多年時間才修撰出《明史》,而這部《明史》中甚至連「千鈞一髮」這樣的辭彙都沒敢出現。這樣,經過近300年的遺忘,清初頒布剃髮令這段歷史,普通民眾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已經將留辮子視為自己的民族固有習俗。

  而滿人反倒認為留辮子這一醜陋的習俗是從漢人那裡學來的,所以辛亥革命爆發后,滿人出於對「陋習」的憤恨,紛紛剪掉了自己的辮子。

  

  顯然,明朝末年的漢族民眾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為號召,抗拒清朝的剃髮令,200多年後,他們用同樣的理由抗拒了「剪髮令」。跪久了,會認為站起來是一種病。其實清朝只是讓剃掉部分頭髮。民國讓剪得更徹底。根本不是恢復漢族傳統。只是全盤西化的第一步而已。更是離經叛道。直接導致了對中華文化的全盤否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6: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