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有料:你為什麼總想做個「老好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21 07: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我們身邊存在著這樣的一群人:很善良,很溫和,人緣好,樂於給別人幫忙。然而卻也給人原則不明、沒有威信的印象。我們對這類人群也有一個稱號,那就是「老好人」。

  從表面上,我們都能看出來「老好人」們待人很隨和,似乎對身邊每一個人都很好,別人提出來的要求都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也似乎從來都看不見他們與人鬧過矛盾。而他們做的這些事情也許並不是自己十分願意去做的,往往是因為自己的性格等原因答應下來,結果造成表面上看似很開心實際上內心既疲憊又無奈。

  

  圖片來源網路

  「老好人」性格,好還是不好呢?其實看自己怎麼看了,「老好人」的性格給我們帶來的較好的人際關係,可是常常是以犧牲自己的時間或精力為代價換來的。在我看來,我們可以對周圍的人事物釋放出自己的善意,儘可能的幫助別人,但前提是要保護好自己,不要讓自己受到傷害。這並不是自私,如果一個人對自己都不好,還怎麼有力量去更好的對待別人呢?

  「老好人」般的性格又是怎麼來的呢?

  「老好人」的性格,其中一部分是由於先天的因素造成,我們將人的內外向、情緒的穩定性歸在氣質中,常劃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以及抑鬱質,而「老好人」的性格往往是抑鬱質類型以及內向的人較多。這樣的先天氣質類型讓人對待情緒的體驗更為深刻與持久,對情緒的波動覺察更明顯。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後天的教育造成的,這裡的教育可能指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亦或是學校的老師與同學的影響等等,造就了性格上的自卑與敏感,因此從小的時候他們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看著周圍人的臉色做事情,去討好甚至說謊,以避免自己受到傷害與責罰。這樣的人在成年後也會保有童年時期的行為模式,害怕對別人不好,別人就沒那麼喜歡自己,認為自己的存在感會降低。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如何去改變這樣的行為方式?

  從行為層面上來看,「老好人」的性格主要表現在不會拒絕別人,總會覺得一旦拒絕了別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比較糟糕,甚至是擔心別人用其它的眼光看待自己。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比如你正在做事情,你的朋友給你打電話讓你幫忙取一個快遞,在你準備不情願的答應前,不妨先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打電話找個人幫你取個快遞,如果對方因為有事情而拒絕你,你的心裡會有怎麼樣的想法?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最多就是找別人幫忙,或者是自己抽出時間去。

  不過長期處於不會拒絕的狀態的人,要突然改變也是很難的,我們不妨先從一些特別小的事情開始拒絕別人,這種事情往往是別人可以隨便找個人做,並不一定非要是自己。當我們逐漸有了拒絕別人的力量時,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而從心理的深層次來看,「老好人」的性格主要表現在多疑、敏感以及不自信,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要覺得在拒絕了別人之後,自己的存在感等會降低。首先這種事情別人不一定會在意,其次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感,不只是做「老好人」就可以,我們更需要讓自己對自己認同,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進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而當我們在某些方面可以做得比較好的時候,往往更能夠得到認同感。

  只有我們先能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以及事情,才能夠有更多的能量和力量去給他人提供幫助,這遠不是那種犧牲自己的時間以及精力給別人帶來幫助可以比擬的。從今天起,摘掉「老好人」的帽子,先認真的對待自己,再更認真的對待別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