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正男之死的薩拉熱窩鏡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6 0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孫興傑:在朝鮮半島,大國之間的戒備和博弈與小國的野心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看上去風平浪靜,其實早已暗流涌動。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副教授 孫興傑

  1914年,奧匈帝國費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之後37天,歐洲陷入了一場世界大戰,而那場戰爭開啟了20世紀的悲劇,結束了歐洲的百年和平。費迪南大公也因後來的大戰而成為世界歷史難以繞開的人物。

  2月13日,金正男,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長兄,在馬來西亞的機場遇刺身亡。雖然兩人之死不可同日而語,但如同1914年的歐洲,2017年的世界,也充滿著各種的不確定性。20世紀,從一戰開啟的混亂,中間經過一戰、二戰的「新三十年戰爭」,而後是美蘇之間的兩極對立,再就是美國單極霸權的二十年。世界遠離大國協調已經一百多年了,在一個日漸多極化的世界,當今最缺乏的是大國相處協調的視野和技巧。

  並非費迪南之死引起了歐洲大戰,而是歐洲已有的脆弱的政治機構,以及各國領導人的決策,讓這次暗殺引發的危機發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近的歷史學家反思:「薩拉熱窩的行刺事件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真正讓這些國家走向戰爭的是人們對這次事件的利用。」

  從費迪南遇刺到全面大戰的37天之中,有很多機會可以阻斷危機的蔓延,但是歐洲已經形成了兩極對立的格局,國際和平或者秩序已經陷入了「公地悲劇」,幾乎沒有人再為國際和平而努力。英國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在《夢遊者》一書中得出的結論是,一戰是歐洲各國合力上演的悲劇,而不是一樁罪行。戰爭的所有參與者,無論是領導人、外交官還是將軍,在戰爭爆發之際,都莽撞自負、懦弱多變,在懵懂之中如同「夢遊者」一樣走向了戰爭。

  在一戰爆發一百周年的時候,很多人都將目光投向了東亞。彼時,中日之間因釣魚島問題而處於對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甚至以德國來比附中國。然而,一戰並不是德國挑起的,而是危機管理失控。歐洲彼時的國際體系的韌性難以承受費迪南大公之死帶來的震蕩。日漸衰落的奧匈帝國和新興的塞爾維亞政府都不願意讓步,而奧匈帝國試圖藉此危機擴大在巴爾幹半島的勢力。戰爭,已經成為各國軍方和鷹派的選項,僵硬的同盟承諾使得薩拉熱窩成為導火線,背後的炸藥包最終還是被引爆了。

  費迪南大公身後是一個巴爾幹化了的歐洲,金正男身後的故國及朝鮮半島也有此趨勢。金正男不是死於民族主義,而是半島幾十年的分裂與博弈將其碾壓。對於朝韓雙方,金正男的血都會引起一場危機。對於朝鮮而言,金正男之死讓金正恩政權更加穩固。金正男作為長子,比金正恩更有優先權執掌朝鮮的家族政權,沒有金正男的存在,金正恩就少了內外的掣肘和制衡。內部政權的穩固,異己力量的消滅,以及不斷增強的核武能力,讓金正恩的行為更加不可捉摸。對於韓國來說,金正男之死進一步增加了金正恩政權「殘暴」的證據,甚至會強化「朝鮮崩潰」的認知。2013年張成澤被清洗之後,韓國就一直以此作為朝鮮崩潰的依據。韓國的政治亂局以及「急統」為目標的對朝政策,使的南北衝突進一步加劇。FT大視野FT大視野:美國優先,還是美國獨行?

  

  2月12日朝鮮進行中程彈道導彈的發射,第二天金正男就在馬來西亞遇刺身亡,這也許只是巧合,但足以增加國際社會對金正恩挑釁行為的擔憂。韓國已經將自身安全及外交政策與美韓同盟綁定。通過一系列的電話磋商和溝通,韓國穩定了美韓同盟,將自身的安全訴求植入到美韓同盟之中。

  隨著朝鮮核武能力的提升,美韓都認為朝核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對於如何化解,特朗普政府尚未形成完整的對策,但是手段可能是開放的。金正恩新年講話說,朝鮮洲際導彈導彈的發射準備已經就緒,此舉無疑會觸碰到美國的戰略底線。美國想在朝鮮擁有對美國的核威懾力之前解決朝核問題,而這個機會窗口越來越小。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雖然對特朗普沒有好感,但是也直言告知特朗普,上任之後要面對朝鮮問題,換句話說,奧巴馬也承認,對朝的「戰略忍耐」政策已經失敗了。美國新任防長馬蒂斯首次出訪選擇韓國,至少說明在五角大樓的戰略圖景中,朝鮮問題具有優先性。

  金正男之死會縮短美韓「解決」朝核問題的窗口期,即將到來的美韓聯合軍演,非常可能包含美韓的戰略意圖,自然也暗含著衝突的種子。對朝鮮來說,搶在美韓軍演之前,建立具有可信性的核威懾力,才能阻遏美韓。就這樣,朝鮮和美韓已經進入時間比賽,金正男之死無疑會讓這種競爭更加激烈和緊張。

  韓國將安全與美韓同盟綁定,美韓之間的安全承諾越來越「硬」,然而部署「薩德」本身也符合美國對中俄進行戰略制衡的意圖。「薩德」入韓使東北亞的外交失去了靈活性,呈現出陣營對壘的態勢,不信任、不安全感蔓延,尤其是中韓關係處於僵局,使美日韓與中俄朝之間形成了無形的對立。任何兩方的外交舉動都會引起第三方的戒備,如此,對立會螺旋上升。中國駐朝鮮使館剛剛舉辦新年活動,氣氛熱烈,幾天後,朝鮮就進行導彈發射,朝鮮的這種遊戲屢試不爽!金正男之死無疑進一步確認了朝鮮的「假盟友」身份。

  大國之間的戒備和博弈與小國的野心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看上去風平浪靜,其實早已暗流涌動。每一方力圖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場系統性的危機。有費迪南大公的前車之鑒,金正男之死對相關各方都構成了尖銳的挑戰。當年,費迪南大公之死在奧匈帝國也沒有引起多少悲傷,主要是憤怒,甚至被視為一種機遇。100多年後,金正男之死到底是一個「失勢王子」的寂寞之死,還是會引發洪水滔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7: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