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人大開眼界的奇葩銀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上出現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銀行」,讓人大開眼界。
  
  日本的「食物銀行」
  
  在日本神奈川縣,有一家奇特的銀行——「川崎食物銀行」。它是由一位名叫高橋實生的女士創辦的,旨在救助單親家庭、因精神障礙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人、低保戶等人群。
  
  這家食物銀行的成立,與高橋女士的個人經歷有關。她曾因為無法忍受前夫的家庭暴力,帶著兒子逃了出來。由於長期找不到工作,她的生活很快就陷入困境,一日三餐難以維繫,水電曾數次被停掉。後來,在各種援助團體的救助下,她靠擺地攤白手起家,逐漸建立了一個規模較大的公司。2013年1月,她建立了慈善機構——「川崎食物銀行」,為從家暴等虐待中逃脫的人們以及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
  
  「食物銀行」的主要工作是將準備廢棄的食物收集起來(被廢棄的原因通常是快要到達保質期或是包裝印刷錯誤等),然後免費分發給缺少食物的貧困家庭和社會上的流浪群體。對於貧困家庭,「食物銀行」每周都會給他們送去大米、麵包、蔬菜、速食麵、罐頭、飲料等物品,社會流浪人員可以直接登門免費領取。
  
  田中一惠女士就是「食物銀行」的受益者之一。她是一位單親媽媽,家裡有一個上中學的兒子。她之前的工作是幼師,然而因為慢性病惡化,無法繼續工作。當她手頭僅剩下幾千日元,每天連飯都吃不飽時,她從報上看到了「川崎食物銀行」的公益廣告,於是提出了救助申請,並很快收到了他們送來的毛毯和食物。
  
  瑞士的「時間銀行」
  
  在瑞士,有一家風靡全國的銀行,儲戶存入或支取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時間銀行」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即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在未來自己需要人照顧時,再把存在「時間銀行」里的「時間」支取出來使用。申請者必須具備身體健康、善於溝通、充滿愛心等條件,而且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其服務時數將會存入社保系統的個人賬戶內。
  
  克里斯蒂娜就是「時間銀行」的一位儲戶。她今年66歲,是一名失獨老人。退休后,克里斯蒂娜來到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申請照顧一位87歲、名叫利薩的老人。按規定,她每周去利薩家裡兩次,每次工作兩個小時,幫老人做些家務,如整理房間、推著老人出去散步、到超市購物、聊天……在服務滿一年後,「時間銀行」就會將她工作的小時數統計起來,並頒發給她一張「時間銀行卡」。等到她需要照顧的時候,她就可以憑著手裡的「時間銀行卡」去當地社保機構的「時間銀行」支取她存進去的「時間和時間產生的利息」。屆時,「時間銀行」會每天指派專門義工照顧她。
  
  對於那些已經把時間「存起來」,但最後由於各種原因(如住進養老院等)不使用「時間」的老人,「時間銀行」便把這些小時數摺合成一定的金錢或物質獎勵,送還給老人們。瑞士聯邦社保部副部長格爾特耐爾說,「時間銀行」養老服務與傳統的養老院及「在家養老」服務並不存在競爭關係,它是「在家養老」的一種補充,彌補了瑞士公共養老院的不足,讓古老的傳統重新煥發魅力。
  
  美國的「糞便銀行」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梅德福市,有一家名為OpenBiome的「糞便銀行」,它成立於2012年,其創辦人為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后馬克·史密斯。
  
  在美國,每年有1。4萬人死於感染難辨梭狀芽孢桿菌。馬克·史密斯經過研究發現,健康糞便移植術是目前已知治療難辨梭菌感染最有效的療法——一種從捐贈者糞便中獲得有益菌的療法。可是,健康的可供移植的糞便從哪裡來呢?於是,馬克·史密斯成立了這家「糞便銀行」——負責檢測和收集捐贈者捐贈的健康糞便,然後為美國122家醫院提供糞便微生物移植手術所需的糞便樣本。
  
  考慮到當前病人只能通用結腸鏡或管道將糞便輸入體內,十分痛苦,史密斯還與美國多家醫院研發出「糞便膠囊」,患者僅需服用「糞便膠囊」,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解決了患者擔心因糞便移植手術造成的身體不適問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