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鳴:弟子規的傻眾基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1 0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7-2-11 06:47 編輯

  張鳴

  不管有多少學者出來,說《弟子規》不是儒家經典,不過是清代鄉里三家村學究的低劣之作,連傳統蒙學的「三百千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都不及,而且《弟子規》的一些內容,也跟現代生活格格不入。但是,《弟子規》卻昂然行進,此前還是在各種國學班上被封為圭臬,現在已經進入了正規小學的課堂。看這個趨勢,《弟子規》進小學課本,指日可待。

  在很多民眾眼裡,《弟子規》就是儒學經典,而且是經典中的經典。就像前一陣兒熱權謀,古代兵法走紅,最紅的不是《孫子兵法》,而是《三十六計》一樣。在很多人看來,民國時期才露面,來路不明的地攤貨《三十六計》,才真正是兵法。

  這不是通俗不通俗的問題,要論通俗,于丹教授把論語解成心靈雞湯的大作,那才真是通俗,比《弟子規》通俗一萬倍,很多版本的白話論語,也通俗得要了孔夫子加朱夫子的老命,但是,當今之世,《論語》能有弟子規那麼火嗎?沒有。《弟子規》半文半白,不夠通俗,但是,它的內容,尤其是某些講上下尊卑規矩的內容,讓眾多的領導和家長,一看就懂,不僅懂,簡直說到他們心坎里去了,五體投地。

  領導自不必說了,都希望自己單位的下屬們,能多聽話就該多聽話,如果能把員工訓成《弟子規》里要求的那樣,當然好。幾代的獨生子女家庭,幾乎每家的孩子,都是寶貝,都是小皇帝。家長們也拚命地把孩子往小皇帝哪兒去養,就恨他們不成皇帝。然而養大了發現,小皇帝全然沒有規矩,不把他們這些家長當個菜。平時作威作福也就罷了,在人生的關鍵問題上,還不聽話,一片苦心,為他們好,他們全然不領情。一些小皇帝,對苦巴巴把他們帶大的家長,竟然一點感情都沒有,連打帶罵的。孩子小時候,家長做孩子的奴隸,他們還能忍受,孩子大了,還做奴隸,他們就有點受不了。

  補救的辦法,社會上有人早就準備好了。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個市場還不小,一干懂點儒學三句半,同時又有市場意識的人們,為家長們準備了國學班,儒學班。原來快要混了不了飯吃的學中國哲學的人們,突然發現自己居然被捧成了大師,或者自我感覺就是大師。大師們帶著眾小師重出江湖,發現大人孩子跪倒一大片,眼巴巴地仰望著他們。連台灣和海外的學者或者混混都不甘寂寞,撲到大陸來撈錢。這些人雖說沒有多大的學問,但多數人都知道《弟子規》就是一個地攤貨,可是,偏是地攤貨有市場啊,市場就是錢,哪個跟錢有仇哇。

  這個時代,但凡是垃圾,無論物質還是精神產品,不都是靠客戶或者受眾的二和傻來掙錢的嗎?你們人傻錢多,還賴得著人家蒙你?

  學了《弟子規》,孩子們就會講規矩,尊老敬上了嗎?

  天知道。別被毒廢了就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9: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