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星人會「降臨」地球嗎? 科學大咖們一次關於星際旅行的對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2-9 1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7-2-9 10:44 編輯

  2017-02-08 19:11    科學人(果殼網[)

  #全文無劇透,還沒看的也可放心觀看 #

  《降臨》你看了嗎?

  至少你已經知道這是一部關於外星人的電影。不過這裡我們不談電影,而是來聊聊電影「背後」的事情:真的有外星人嗎?如果有的話,人類能和他們取得聯繫嗎?

  

  外星人已「降臨」,好奇者請抓緊時間排隊前往影院觀看。圖片來源:降臨劇照。

  按照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的估算,以概率來看,僅在銀河系裡就應該有大量的文明存在,地球應該已經被訪問過很多次了。然而直到現在,我們仍然無法找到他們存在的證據。

  

  對於外星文明,天文物理學家、果殼網科學顧問張雙南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將最終確認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但是同時,我們將在其它恆星周圍的某些行星上發現低級生命,而在另外一些行星上發現高級文明曾經存在的證據,但是我們將發現這些行星上高級文明的存在時間都很短,因此我們將無法和宇宙中的任何其它文明交流。」

  張雙南教授將這個答案拋進了果殼網科學顧問群里,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科學家們就此展開了一場迷之宏大的討論。

  本次出場嘉賓:

  

  

  楊宇光(航天專家)

  我不太同意張老師的觀點。太陽系內低等級的簡單生命還是有可能在地球以外存在的,其他恆星的高級生命問題尚無定論,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認為是一定會有的,只不過是否能進行恆星際通信和航行尚難確認,因為這超越了人類的認知水平。

  我前些年曾作過一個量級估計,即便將人類產生的所有能量都用於發射信號,到達4.2光年外的比鄰星后,其信噪比也將低於可探測水平。當然,外星人是否有遠遠超越人類的無線電信號檢測能力,這就不得而知了。

  

  鄭永春(行星科學家)

  我跟你的觀點差不多。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也許和我們一個智慧水平的高級生命無法聯繫到我們,這與我們無法聯繫到他們一樣。比我們智慧水平高,可以跨越距離聯繫到我們的生命,又因為智慧水平比我們高太多,不屑於聯繫我們��。

  我一直相信遠遠比我們高級的外星人已經在我們中間出現過了,只不過我們太低等,實在激發不了他們和我們溝通的願望��。就像我們站在豬圈裡面對一群豬,貌似我們也不可能想著和豬去對話��,也就是看一看,就走了。

  

  朱定真(氣象學家)

  我相信有外星人。

  

  張雙南(天文物理學家)

  我特別希望我的預言是錯誤的��。

  

  楊宇光(航天專家)

  張老師,您可是擁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大科學家呀!會對公眾的認知方向產生極大影響……

  

  王立銘(生物學家)

  不用吧,科學家表達個人看法很好啊,更加談不上誤導公眾,本來就是沒有定論的開放問題。

  明天(科學人編輯)

  王立銘老師您作為生物學領域的專家,怎麼看這個事兒,有沒有外星人?如果有的話人類能不能跟他們溝通?

  

  

  王立銘(生物學家)

  哈哈,我想到一句話,忘了誰說的,說當老科學家認為一件事是對的時候,他們往往是正確的,當他們對一件事說不的時候,幾乎總是錯的������(張老師我拿你開開玩笑…)。這句話的潛台詞是,科學發展總是超過人類預計,一種絕對進步主義的歷史觀��。

  

  張雙南(天文物理學家)

  有很多事情或者絕大多數事情當我說不的時候,肯定不會錯,這就是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區別����。

  

  王立銘(生物學家)

  我引用那句話似乎是物理學家說的,哈哈哈,忘了是費曼還是誰。

  

  張雙南(天文物理學家)

  他肯定說的生物學。

  

  

  秦曾昌(人工智慧專家)

  如果我說:我認為現在就有一個茶壺在木星與土星軌道之間。你除非把這塊地方都搜一遍告訴我沒有,否則我就相信我是正確的。

  

  王立銘(生物學家)

  ��壞笑我只能用奧卡姆剃刀把這個茶壺給消滅了。

  科學人註:「奧卡姆剃刀」原理,表述為「在其他一切同等的情況下,較簡單的解釋普遍比較複雜的好」,也可以解釋為「如不是為了解釋的必要性,不應假設某物存在」

  

  秦曾昌(人工智慧專家)

  奧卡姆剃刀可以把我的茶壺存在的概率削到近似零,但是畢竟還有小概率事件。其實也不是我的茶壺,是羅素早年的茶壺。他對科學與不可知的關係中做了這樣一個茶壺的例子。

  

  王立銘(生物學家)

  嗯,其實說白了奧卡姆剃刀也不過是個經驗法則,在宇宙里對不對還兩說呢。也許真正的自然規律就是很複雜呢。

  

  秦曾昌(人工智慧專家)

  有的時候,guess和educated guess 是真理戰爭的五十步笑一百步,但是educated guess逐漸形成了我們的科學,使我們學會看得更遠一些。我個人感覺對於「歪杏仁」還沒到科學層面,如果我沒錯的話是沒有什麼證據強到說有或者沒有,還是在educated guess階段。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嗯嗯,贊同。被證明的guess成為了科學。任何人都可以guess,然後就努力地去證明吧��。

  

  王立銘(生物學家)

  嗯,確實。其實吧,說到宇宙的問題,我們根本談不上educated guess,知道的太少,啥信息線性放大億萬倍都會出問題。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五十步笑百步��,沒啥本質區別。

  

  秦曾昌(人工智慧專家)

  ��除非有什麼證據說有或不可能有,那就是邁了一大步。

  

  王立銘(生物學家)

  宇宙是一萬億,然後你說五十步一百步有啥區別……我覺得在一萬億步那裡,我和牛頓之間差的那幾千步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嗯嗯,放到宇宙層面上,我們現在所掌握的所有規律、定律,都不敢說準確了,可能只是在有限尺度上正確,我們無法知曉在宇宙尺度上的規律。

  

  王立銘(生物學家)

  嗯,同意。

  

  秦曾昌(人工智慧專家)

  每當想到這個,覺得做科學就是沒前途的職業和沒希望的愛好,太多不可知了��……

  

  王立銘(生物學家)

  哈哈哈哈

  

  秦曾昌(人工智慧專家)

  ������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科學家就應該這樣的哇,每個階段的研究,都會被下一個階段的推翻掉��。但是沒有現在的階段,又不會有下個階段出現。科學有前途,科學家沒有前途……

  

  秦曾昌(人工智慧專家)

  對呀,就像你好大力氣壘的積木,早晚會被其他小朋友推翻,多不爽。唯一的安慰是,他推的時候你不在了,要是你還在,而且還看著,那就是最大悲劇了。

  

  王立銘(生物學家)

  只能說享受下琢磨問題的快樂吧,管他真理無窮,進一分有一分的歡喜。比如說,我知道基本的十以內算數規則,然後自己想出了12+3等於幾,我會很高興,管他是不是宇宙規律,管他是不是缸中之腦呢。

  科學人註:把大腦泡在營養液的缸里,並持續接收著刺激信號,這個大腦能分清自己是生活在缸里嗎?《黑客帝國》就是一個缸中之腦的故事。

  

  張雙南(天文物理學家)

  恆星形成又死亡一樣,高級文明出現又消失,人類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嗯嗯,有出現,就一定有消亡。

  明天(科學人編輯)

  張老師,人類是不是沒希望了?

  

  

  

  楊宇光(航天專家)

  以現在人類可以預見的對宇宙和物質世界的基本認識,以及基於這些認識可以預見的科技發展水平,人類不可能進行恆星際航行,即便是40萬億公裡外的比鄰星也不可能。

  明天(科學人編輯)

  我們肉身過不去,信息可以傳遞過去的話,不是也有可能跟太陽系之外的文明交流嗎?

  

  

  楊宇光(航天專家)

  與其他恆星附近的文明通信要比航行容易得多得多,但目前人類做不到,將來能否做到也不確定。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2-9 10: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7-2-9 10:42 編輯

明天(科學人編輯)

  現在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呢?

  

  

  楊宇光(航天專家)

  剛才我說過,發射功率連基本的信噪比要求都達不到。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感覺我們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學理論體系,就像現代物理與經典物理。

  「19世紀的最後一天,歐洲著名的科學家歡聚一堂。會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發表了新年祝詞。他在回顧物理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時說,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

  明天(科學人編輯)

  那除了從地球上直接發射信號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可以傳得更遠的靠譜的通訊方式?

  

  

  楊宇光(航天專家)

  以我的認識應該沒有。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通訊的距離,還是能量問題。楊老師說了,集中地球所有能量,也無法把信息發到比鄰星上去。

  明天(科學人編輯)

  發射一個空間飛行器,邊飛邊「廣播」呢?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本質一樣的。

  

  張雙南(天文物理學家)

  光速不變,你就是以光速飛行,發出去的光的速度也還是一樣的。

  明天(科學人編輯)

  聽不懂了……邊飛邊廣播的話,不是就不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能量了嗎?光速的影響是啥?

  

  

  楊宇光(航天專家)

  那更困難,人類目前最大的航天器是國際空間站,也不過十萬瓦級的功率,即使採用比沖達到萬秒的電推進,人類有文明史以來收集過的所有能源,包括所有的核彈,都不夠把承載一個人的恆星際飛船加速到接近光速。推進劑佔總重量百分之九十多的多級化學燃料火箭,只能將總重百分之幾的載荷加速到不足十公里每秒。低速時的火箭方程是自然對數形式,接近光速時是雙曲正切形式,難度可不是一個數量級。

  

  李湜(智能機器人專家)

  其實核心還是目前我們人類的技術太弱��。悶頭好好搞理論吧,就像張雙南老師說的��。

  明天(科學人編輯)

  以下是吃瓜群眾的educated guess,楊老師您看看問題在哪:

  1)在太空中的飛行器沒有阻力,會朝著某一個方向一直前進。

  2)給這個飛行器裝一個簡單的無線電裝置,靠太陽能板就能驅動的那種,然後一邊飄蕩一邊用這個小裝置重複廣播一些簡單的類似「come on baby,我在地球」的信號。這裡面的問題在哪?是不可控嗎?(不是要把肉身弄到比鄰星,是把聲音傳過去)。高中水平的educated guess��。

  

  

  楊宇光(航天專家)

  距離太陽超過五億公里,太陽能已經非常弱了……

  明天(科學人編輯)

  哦,就是沒等飄出太陽系,已經連用簡單裝置發送單一信息的能量都無法獲取了,這麼理解對嗎?

  

  

  楊宇光(航天專家)

  可以這麼理解,用超大的核反應堆可以。

  明天(科學人編輯)

  能塞進飛船的核聚變反應堆?

  

  

  楊宇光(航天專家)

  受控核聚變的確是有希望的方向,但無法解決恆星際航行問題。因為功率有限,需要的燃料太多。

  明天(科學人編輯)

  呃……我以為核聚變可控之後人類就只剩長生不老要解決了。那還有那些理論突破可能會有幫助?

  

  

  楊宇光(航天專家)

  人類目前可認知的理論,即使突破了也難以實現恆星際航行。

  

  張雙南(天文物理學家)

  需要科幻雞湯。

  明天(科學人編輯)

  所以我能不能這麼理解:想要實現恆星際旅行,必須得有什麼理論能把人類現有的認知給顛覆了?

  

  

  楊宇光(航天專家)

  對,現有可預見的認知,將來可以發展更多的新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征服太陽系,但做不到恆星際航行。

  明天(科學人編輯)

  怪不得星際穿越里要靠未來的人類呢,控制蟲洞啥的……

  

  

  張雙南(天文物理學家)

  目前還是靠摩拜單車吧!

  科學人註:文中所有出場人物真人都比漫畫形象帥!

  插畫:孔穎

  編輯:婉珺

  排版:Sol_陽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