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公主墳傳奇:乾隆吩咐薄葬義女,結果棺木誰也抬不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6 0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京城一號線,有個站點叫公主墳。好好一個車站,乍起這麼個名兒?這事兒還得從乾隆他老人家說起。

  乾隆這一年,帶著劉墉下江南,到了一處,晚上黑燈瞎火的,肚裡飢餓,這該如何是好?老天爺還下雨,更是饑寒交迫。

  他們走著走著,看見一處燈火,急忙就尋找過去了。來到一戶門前,劉墉前去扣門,開門的是個老人。老人把他們讓進屋裡,叫女兒為兩位客人準備飯菜。老頭的女兒只有十四、五歲,穿的雖然破舊,但乾淨利索,顯得十分可愛。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幾碗熱氣騰騰的麵條。乾隆兩人餓急了,吃的還真香。

  第二天,乾隆看見小姑娘比昨天顯得更清秀,就對老人說:「老人家要是樂意,就讓您的女兒給我做干閨女吧!」老人一聽,就讓女兒過來拜見了干老子。乾隆從懷中掏出一塊手帕,遞給姑娘說:「你如遇急難,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聽皇……」,這時劉墉接著說:「打聽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對!對!皇家大院。」

  幾年後,父女倆遇到災難,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來找姑娘的干老子。可找遍北京城裡的黃家大院,就是沒找到干老子的家。爺倆在京城無錢無糧,沒法子,只得沿街要飯。老人年歲大了,得了病,姑娘愁得沒辦法。

  這天清早,姑娘急的無奈,來到護城河邊尋短見,這時劉墉正好出來,聽見這哭聲尋聲而來。姑娘一瞅怔住了:這人不就是隨乾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嗎?連忙上前雙膝一跪。這一跪劉墉仔細一看,認出來了,噢,是皇上的干閨女!於是,第二天一早兒,劉墉帶著父女倆進宮去見乾隆。

  

  乾隆這時候早就忘掉當年的受餓了,如今怕別人知道這件事,笑話皇上和鄉下佬攀親,想賴親。可父女倆手中有自己的黃手帕,又有劉墉作證,怎麼賴得掉?只好把二人宣進宮來,找了個住處。沒成想皇宮裡雖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褥節多得要命,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待衛太監都是勢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來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連驚帶嚇,沒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氣之前,囑咐女兒把他的屍骨葬在家鄉。

  打這兒以後,就剩下姑娘一個人孤孤憐伶地呆在宮裡。皇妃、公主見她長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語地挖苦她;王爺、太子、王孫們見她長得端在秀麗,與福晉小姐大不一樣,都對她不懷好意,總想欺侮她;太監、丫環 們也因她出身貧賤,又給不起賞錢,看不起她,時不時地也指桑罵槐地數落她一通。姑娘整天眼淚泡著心,日久天長,就憋出病來了。沒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幾天水米沒沾牙,昏昏沉沉的。宮娥這才害了怕,回稟了皇上。乾隆無奈,只好來看她,可姑娘已經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宮女稟報了乾隆,說姑娘臨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屍骨葬到家鄉去。乾隆說:「埋了算了!」

  皇上這樣說,太監們察言觀色,就弄了個薄皮棺材,想著省兩錢,打發了完事。可是出殯那天,愣是八個小夥子抬不動棺材。乾隆聽說,暗道莫非姑娘心中有怨?這時劉墉說,姑娘雖是義女,可也是格格,得按公主葬儀才行。乾隆只好傳旨,把姑娘厚葬在了翠微路這地方。人們都管這座墳叫公主墳。據說後來修地鐵時,曾挖出鳳棺,確實是清朝格格的。

398

主題

687

帖子

187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72
沙發
芸熙 發表於 2017-4-21 11:42 | 只看該作者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自有天意。滴水之恩是不能忘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0: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