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完慈禧老佛爺的畫,才知道我可能是看了假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9 0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提到慈禧太后,

  你會想到什麼?

  兩次發動政變,

  三次垂簾聽政,

  將王公大臣,

  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

  

  私下裡的慈禧太后,

  是個頗好風雅的人,

  閑時喜歡練字習畫,

  慈禧為拉攏一些親近大臣,

  常恩賜一些書畫作品,

  得之者視為殊榮。

  

  

  慈禧書畫作品

  慈禧為何如此,

  醉情於書畫之中呢?

  說來也是有趣,

  在咸豐帝逃到熱河之時,

  當時咸豐帝縱情聲色,

  迷戀新歡,致使慈禧,

  失寵於龍床之上。

  

  慈禧寂寞無聊,

  便開始練習繪畫,

  她的蘭竹畫得很好,

  草書也寫得不錯,

  這些都得益於,

  失寵期間的修鍊。

  

  失寵期間,

  她的心情黯淡已極。

  曾對左右心腹說,

  她的後半生,

  就靠畫畫打發生涯了。

  

  雖說慈禧在繪畫上,

  小有成績,

  但更多流傳下來的畫,

  其實都是由他人代筆,

  蓋上慈禧專用的印章,

  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

  

  慈禧的代筆畫家不少,

  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槍手」,

  名繆嘉惠,字素筠,

  雲南昆明人,

  生於光緒(1871-1908)中葉,

  深得慈禧歡心。

  

  繆嘉惠作品

  繆嘉惠生在一個官宦之家,

  長大后又嫁到了,

  另一個官宦之家,

  溫柔賢淑,知書達理,

  會彈古琴,擅長書畫。

  

  她的丈夫更是,

  把她當作秘書使用,

  經常從任上帶些,

  文稿回家讓她抄寫,

  有時還讓她起草文章公案。

  

  丈夫病逝后,

  繆嘉惠獨自一人,

  帶著孩子在昆明,

  先是彈琴賣藝,

  勉強糊口,

  後來寫字賣畫,

  以此為生。

  

  齊白石曾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寫到,1903年他在西安結識陝西布政使、詩人樊增祥,「他正月也要進京,慈禧太后喜歡繪畫,宮內有位雲南籍的寡婦繆素筠,給太後代筆,吃的是六品俸。」說的就是繆嘉惠本人。

  

  繆嘉惠善畫花鳥,

  毛筆字亦寫得楚楚動人,

  於是被選送入宮,

  為慈禧代筆。

  

  「慈禧召見,面試之,大喜,置諸左右,朝夕不離,並免其跪拜,月給俸二百金(即二百兩白銀),於是繆氏遂成為慈禧之清客,外間多以繆太太稱之。」

  

  除此之外,

  平日她還會教慈禧作畫,

  可以說繆嘉惠就是慈禧,

  習畫之路的大恩師。

  

  進宮后,

  繆嘉惠深知老佛爺,

  不是一般的學生,

  她不能以老師自居,

  同時又得讓老佛爺,

  的字畫有所進步,

  否則會招致不測之禍。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

  慈禧太后喜歡畫,

  長壽的仙鶴,

  她就得體地施教,

  並讓其不覺得有「教」的味道。

  總之是處處小心,

  於是很得慈禧太后的歡心。

  

  繆嘉惠發覺慈禧太后,

  很欣賞唐代的武則天,

  於是迎合其所好,

  於是畫了一幅名為,

  《金輪皇帝袞冠臨朝圖》的畫作,

  獻上,讓老佛爺極為高興。

  

  慈禧當即放下畫軸,

  用手在繆嘉惠的臉上,

  輕輕地摸了一下。

  就是這當眾一摸,

  使繆嘉惠在宮中的,

  地位一升百丈。

  

  上至皇后嬪妃,

  下至太監宮女,

  見面都稱她為繆太太、

  繆先生、繆師傅。

  

  在慈禧六十壽慶時,

  她命繆嘉惠著鳳冠霞帔,

  穿行於王公眷屬之間,

  可見她在慈禧心中的地位。

  

  慈禧太后死後,

  隆裕太后執掌後宮,

  繆嘉惠在隆裕太後身邊,

  待了一段日子。

  

  隆裕太后

  但因隆裕太后,

  對書畫全無興趣,

  最終讓繆嘉惠出宮,

  回到昆明故鄉。

  

  好在當時繆嘉惠的,

  名氣還算不小,

  所以當她一回到故鄉,

  一時間門庭若市,

  求買字畫的人絡繹不絕。

  

  繆嘉惠又回到了,

  賣畫為生的日子,

  但過得還算富足,

  買了座大宅院,

  也算是享福了。

  

  在清朝,一部分人通過,

  科舉考試做官,

  一部分人則通過捐官,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途徑,

  又用賣畫的銀子,

  給兒子捐了一個,

  內閣中書的官。

  

  1908年,

  繆嘉惠平靜地長逝於,

  她滿壁書畫的卧室,

  時年77歲。

  

  淌過歷史的長河,

  無論是運籌帷幄,

  還是令人唏噓,

  皆是時間留下的味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