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為何總是艷羨美國?這些漂亮的謊言你不得不知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7-2-4 23:58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誤導之一:美國的繁榮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它的繁榮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但經過一些人的加工想象,美國已經成了每個角落都閃著金光的風水寶地。實際上,美國雖然擁有數量龐大的中產階級,整體生活水平較高,但貧困問題一直是一大困擾。在美國的各大城市,都有規模不小的窮人區。首都華盛頓的鬧市區,街道兩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是那些拿著紙杯子要錢的窮人。美國人的概念是,你窮是因為你懶,沒有必要同情。政府給他們發食品券,提供低價住房。但是並不等於他們不被忽視。

  

  美國洛杉磯

  窮人區的房子年久失修,學校是最差的,秩序混亂,搶劫、槍殺,層出不窮,新聞媒體不報道,警察也懶得管。在那種地方住著,永遠是在社會最底層。要是不願意認命,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當兵,如現任國務卿鮑威爾,即是最成功範例。二是當體育或演藝明星,比如喬丹。但這種空前絕後的成功故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能上演,絕不僅限於美國。而且窮人區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不能不說有種族歧視的成分吧?

  

  美國的種族歧視事件時有發生

  誤導之二:對美國生活方式的無原則崇拜

  這裡面還包含著一層誤解,就是什麼是美國的生活方式。在一些人眼裡,似乎無拘無束就是美國生活方式的體現。自己做了什麼事,受到社會輿論壓力,往往會來一句「這要在美國,算什麼呀!」其實,只要在美國住的時間稍長,就可以明顯地感到,美國社會的階層分得很清楚,主流社會概念清晰。主流社會控制著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影響力強大,他們的孩子也基本上生下來就被決定了今後的生活道路。美國的生活方式,絕對不是片面的吃漢堡,喝可樂,聽搖滾,快車,隨隨便便地結婚離婚。看看布希的母親芭芭拉和夫人勞拉,再看看尼可·基德曼,怎麼可能下結論後者就代表美國的生活方式呢?

  

  美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

  誤導之三:美國的自由,特別是新聞自由

  這一點在國內,是誤解最深,也是爭論最大的。「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算新聞」之類。但是這一切,都是在一個大原則下進行的。那就是美國新聞界強烈的一致意識:美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國做的事都是對的,和美國不一樣的想法就是錯的,不照美國規矩行事的國家都是邪惡的。這一點從美國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不難看出來。

  平時的報道看起來五花八門,包括尼克松的「水門事件」,柯林頓的「拉鏈門事件」,都敢往外揭。但是如果事關國家利益,主流媒體就會眾口一詞,一致對外。科索沃戰爭時期,有過任何一點質疑么?美國主流媒體負責人自己都說,每天早晨一上班,頭等大事就是看《紐約時報》的社論。不為別的,就是要為自己的報紙「定方向」。美國媒體平時各說各的話,背後其實有兩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一個是黨派利益,一個是經濟利益。

  

  所謂的新聞自由並不絕對存在

  誤導之四:美國的政治

  美國的政壇就像一個大舞台,各色人等「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於是我們一些同胞就看戲入了迷,以為美國政治真的那麼透明,那麼乾淨。再一提到國內的貪污腐敗,就更痛心疾首了:「看看人家!」這讓我想起《圍城》里的一句話,大意是說,貪官不肯放下身段去偷錢袋,是因為錢袋裡的錢太少,根本不值一偷。同樣,美國大致是不會出貪污腐敗案的,因為美國的政界人士幾乎根本不用腐敗。首先,你要是沒錢,根本就從不了政。

  

  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也不例外

  要想當官,不論哪一級吧,總要競選,競選就要有經費,就要拉贊助。贊助拉得多,以後高升的希望就大。做到州長的,哪個背後都得有幾個響噹噹的大財團。總統競選就更不用說了。其次,所有從政的人,從政壇退下之後,都自己「下海」或是做顧問,根據在任時的級別,收入各有不同,但都極為可觀。這些人靠的,全是當初政壇上的老關係。美國還有一些團體專靠吃政治飯發財的。

  他們舉行各種集資晚宴,每個桌上請來各路政壇人士,再留一些空位給各大公司。每個空位都有明碼標價,要想參加的公司就要掏錢。集來的錢,用於競選,搞大型活動等等,提高政界人士聲望。所以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完全用不著背後塞錢送禮,而是把腐敗公開化,合理合法化了。

  被誤導的深層原因其實某些誤導,只要用自己的頭腦冷靜思考,是不難化解的。但是我們有不少人,偏偏願意相通道聽途說而來的東西,而不願認真地做一點研究。這其中,是有一些深層次原因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近百年來根植於部分中國人內心深處的自卑心理。

  

  自從鴉片戰爭打破中國人的唯我獨尊之後,對「洋」的東西既崇拜又恐懼的心理在長時間主導著部分中國人的意識。所以,改革開放初期,國門一開,難免讓我們認為「月亮都是外國的圓」了。改革開放不過20多年,我們取得的成就應該說有目共睹。但用20多年的時間完全改變國人的心態,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何況,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特別是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這種差距可能激發的,一種是迎頭趕上,奮發圖強的鬥志,但是更多的,恐怕是慨嘆己不如人的自卑了。有人往往會用人家的優點來比自己的缺點,越比越比出了自己的不行。一旦聽人說美國的缺點,就斥為謊言,甚至一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架式,比別人說了中國的壞話還要生氣。

  第二點原因,在於我們的部分宣傳媒介多年來有一些誤導。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部分媒體出於一種希望,對西方,特別是對美國,先進的一面說得多,希望我們學習的一面說得多,給人的感覺好象整個美國都籠罩在玫瑰色當中。近幾年,中國報刊大發展,又介紹了不少有關美國的另類生活方式,又使人覺得似乎美國人個個「酷斃」,搞得我們國內的主流社會倒像另類。

  

  美國好萊塢文化「入侵」中國

  另一部分的誤導,來自於翻譯小說。讀得多了,我們會以為洋人個個溫文爾雅,偶爾氣急了說句「該死」,還要自責罵了粗話。想起當初在大學課堂上,老師突然來了興緻大講英文中的粗話,我們立刻目瞪口呆。原來所有的粗話都可以在漢語中一一對應,有的甚至更加難聽。前一陣讀黑馬的一篇文章,說到他正試圖用北方鄉村方言翻譯英國諾丁漢的人說話,不禁拍手叫好。

  

  第三點原因,還在於海外華人對國內的誤導。

  海外華人在異國他鄉創業艱難,大部分留學生過得也相當艱苦。有人終於熬出頭來,回家的時候,以一比六的匯率將美元換成人民幣,隱去在餐館打黑工的日子不提,單撿當今的好日子說。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這點最為有效。還有人即使說現在的日子,也添油加醋。比如說自己買了一座大HOUSE(房子)。只要跟華人多打打交道,就知道很多人的大HOUSE分期付款還差很多沒有還完,上面租出去給人住,自己全家擠在地下室里。

  

  真實的美國華人生活

  混得不好的,往遠了說,一去幾十年沒有消息;往近了說,如今的留學生,很多連封信都不給家裡寫,還編出眾多理由,包括出國多年,已經忘了怎樣寫中文之類的離奇說法。說得不客氣一點,在美國的華人,要不扎在各地的唐人街和中國城,要不扎在各大學的實驗室里打工,擠入主流社會的寥寥無幾,他們說的美國,有多少可信度?

  至於教育方面,各種傳言誤導就更多了。

  第一件國人被誤導的美國教育傳說就是:「美國孩子不用高考,沒有一考定終身的概念。人家大學是用來申請的,而且統考是全國統一標準,不像中國北大、清華在北京的錄取比例是其它省份的幾十倍;而且人家的統考還可以考多次,以最高的一次分數為準。」

  這段話裡面有對的部分,可是很多地方都是對美國教育不了解而導致的錯誤。

  首先,「美國孩子不用高考」,應該是「美國沒有像中國的高考那種形式的考試」。但是,這不等於美國不存在為了選拔學生進大學而產生的考試,這些考試,無論是考核範圍和種類,都是中國的高考無法相比的。比如國人很多都知道SAT只考數學和英語;ACT除了數學和英語之外還加上一門科學。可是,國人可能不少人不知道美國的SATII統考有七十多科,AP統考有三十多門,中國高考的科目,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七門課,到當今的「3+X」之類,跟美國這些「高考」比起來,簡直就不在一個層次上面,說「小巫見大巫」都算客氣了,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全部都考;另外,國人可能會覺得美國的所謂「高考」,題目絕對沒有中國的高考那麼難,那麼變態。這種想法絕對是錯誤的。中國的高考,再難的題目,也是高中學習的內容。但是,美國的AP考試,考的內容是大學二年級的課程內容,假如也說比高考「容易」,這樣的學霸基本就不用讀大學了吧。

  

  其次,「(美國的)統考是全國統一標準」也不完全正確。美國這些大學入學考試評分的標準是全國統一的沒錯;可是錄取標準就不是統一的了。這跟中國一樣,假如考全國卷,評分標準當然是全國統一的,可是為什麼北大清華在北京的錄取比例要比其它省份高?說明錄取標準不統一!美國也一樣,大家都考SAT,評分標準都一樣,可是華裔孩子要比白人孩子和黑人孩子分數高很多才能進入名校。假如哈佛不看膚色光憑成績錄取,亞裔孩子的SAT成績就不需要比白人高140分,比拉丁裔孩子高270分,比黑人孩子高450分才能被錄取進哈佛了。加州理工學院不玩「多元化」的遊戲,光憑成績錄取學生,於是亞裔學生比例從26%猛增加到42%。

  最後,「人家的統考可以考好多次」。國人可能都知道,SAT不一定在高中最後一年考,有能力的學生高中第一年考也可以;一年有好幾次。問題是,國人可能不知道,類似SAT,ACT那樣的考試,並不是考得次數越多越好的。因為這種統考的題庫裡面就這麼幾套題目,你考它個十幾次,總會碰到曾經考過的題目,得高分的可能性當然就比只考一次的人要高。因此,大學當然也知道這個情況的,於是,你考十幾次得到的最高分,跟人家考一次就得到的分數雖然一樣,但是你肯定不會被錄取。被大學錄取的可能,是跟你統考的次數成反比的。

  

  

  第二件被國人誤導的美國教育傳說就是」美國孩子讀書時不用被政治洗腦「。這就真是個大笑話了。咱們先不要說美國的私立教會學校每天要上宗教課給學生用宗教洗腦的事情了,以公里學校為例,從小學開始,學生就要學習背誦」國旗誓言「,無論你是美國人還是外國籍拿綠卡的非美國人,還是非法移民,一律要每天向國旗念叨國旗誓言,發誓要向國旗效忠,向美國效忠,為上帝治下的不可分裂的美國制度和自由奮鬥。那麼多在美國留學的學生,居然沒有任何人對美國小學每天升旗要向美國念效忠詞,向上帝效忠,美國中小學集會之前一定要請出國旗州旗,大家起立念效忠詞這樣的洗腦儀式說過半句。除此之外了,美國高中還有「美國民主政治」這科,而且還有這門課的AP課程,「高考」也要考的!最後,美國公立學校的老師,大部分是屬於自由派的,因此,一直不遺餘力對學生用自由派觀念洗腦。於是,給他們教育出來的學生,基本上都認為「共和黨是壞人,民主黨才是好的」;「富人都是在窮凶極惡地剝削窮人的。有錢就是罪惡」等等。當今中國也不會一直說「美帝國主義是死亡腐朽的資本主義」給學生洗腦了吧?

  

  

  最後,國人認為「人家美國的大學是寬進嚴出,而中國是嚴進寬出」,這明顯又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美國的好大學錄取率才百分之六到八左右,這叫「寬進」?在美國,真正能夠學到本事而且容易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基本沒有畢業於「寬進」的大學的,所以,即使大家都「嚴出」,跟中國一樣,美國也是畢業於名校的學生比較吃香!

  所以,對於美國教育,不要一味帶著粉紅色的幻想去看,了解了真相,會讓我們在學習別人的長處的時候更加留意,而且,也不會因為道聽途說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