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皇威廉二世傳奇的一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8 0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李金鍚


  自古以來、國內國外,很多皇帝都要為後世留下痕迹。照相機發明之前,他們會請畫師把自己的肖像畫下來;照相機發明之後,就省事多了。

  無論畫畫還是照相,很多人都願意在肖像上留住正面,給人以威嚴的印象。可是在19世紀的歐洲,偏偏有位皇帝總是刻意側著身子。

  1、苦大仇深的德國皇帝

  1888年,德國皇帝威廉一世駕崩。同年,威廉二世即位。

  這裡要說明的是,威廉一世並不是威廉二世的父親,而是他的爺爺。一世死後皇太子卡爾登基,號為「腓特烈三世」,只可惜沒過幾個月因重病而亡。

  經過調查,系當時英國醫生誤診導致死亡。威廉二世憤懣地高喊:「英國人!殺死了我的父親!」日後隨著爭霸世界的野心逐漸膨脹,他展露出對英國難以釋懷的仇恨,可能在登基的頭一天便深深埋下了種子。

  不像中國史書上描繪皇帝出生時「山河震動」或者「紅霞遍天」的異象,威廉二世出生時是臀部先出來的,這樣的後果是其左臂天生殘疾。

  所以如果有人特意留心他的照片會發現,威廉二世拍照大都是側著身子,一眼看到的總是右手。可是拿配件或拐杖的則是永遠是帶著手套的左手。

  

  2、玩轉七個水晶球的俾斯麥

  威廉二世的出名大部分由於他把「鐵血宰相」俾斯麥趕下了台,之後糟糕的外交政策把本不團結的幾大強國團結到了一起,繼而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時德國的統一造成德法無法化解的矛盾,孤立法國使它徹底失去還手能力成為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出於國內穩定的目的,信奉新教的普魯士並沒有把信奉天主教的奧地利納入德意志版圖。事實證明這個決定相當英明。

  在奧匈帝國與俄國具有不可調和矛盾的背景下,俾斯麥邊談邊拉總算簽訂了同盟協議。奧匈帝國不敢違背德國,俄國又感謝德國的調停,故此遠離了法國。

  而俾斯麥又在背後挑撥英俄關係,造成兩國在東方問題上的的敵對,暫時消除戰略側翼的危險。不僅如此,他又鼓勵法國參與海外殖民地的擴張,間接促成法國與英國的直接矛盾,消除了英法結盟的可能。

  趁法國衰敗迅速崛起的義大利成了犧牲品,俾斯麥又打又拉,造成義大利受制於法國、法國還無法攻擊義大利的現狀。

  巧妙的外交手段,讓俾斯麥贏得了「同時玩轉7個水晶球」的稱號。

  有人評價俾斯麥為:他有一個賭徒的直覺,知道何時下注,何時離桌。

  

  3、威廉二世與俾斯麥

  一系列的行為不僅需要皇帝的信任,還需要機構的聽命以及高速運轉。

  俾斯麥在政府實行「波拿巴式獨裁」管理,他喜歡所有事情都巧借皇帝的名頭,這樣反對他政策的人就等於反對他背後的皇帝。

  封建思想濃厚的俾斯麥內定了自己兒子作為宰相權力的繼承人。可惜赫伯特·俾斯麥完全不具備父親的出眾才能,無論是政治才能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既傲慢又笨拙,為以後的失勢埋下禍根。

  德國一系列勢力在俾斯麥的殘酷打壓下解體,殘餘人員被迫跑到了威廉二世的身邊。隨著日深月久,反對派的實力越來越大,這些人遍布宗教、政治、軍隊、貴族、官員、社會人士,其涉及的領域和人脈漸漸團結成俾斯麥都無法抗衡的團體。

  他們天天在皇帝耳邊鼓吹「皇帝目前只是宰相的工具。」心智不成熟的威廉二世是寧可跑到波茨坦參加宴會也不願意在柏林聽政的人物,如何能夠明辨局勢!

  在最關鍵的時節,俾斯麥離開首都數月,妄想讓自己的兒子對皇帝施加影響。可赫伯特就是個傲慢的蠢蛋,完全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

  終於,威廉二世心中的天平慢慢倒了過去。

  1889年,德國爆發礦工罷工事件。擁有大量民間人士信息渠道的皇帝對當時工人、婦女和兒童的處境深表同情,要求增加他們的待遇。

  這讓站在僱主這邊的俾斯麥非常不屑,他在沒有和威廉二世溝通的情況下,暗中操作議員在議會上否決了有益於社會平民階層的法案。

  突如其來的結果,讓皇帝終於相信「他們不是我的大臣,而是俾斯麥的」。

  更為過分的是,威廉二世準備組織國際間的「世界勞工大會」,與皇帝矛盾日益加深的宰相公然跑到外國使領館去拆台,得到消息的皇帝當眾說道:「我除掉這種人是為了王權。」

  之後的事情都知道了,俾斯麥下台後威廉二世在外交上橫衝直撞,讓冷眼旁觀的英國抓到機會,締結「三國協約」。直至爆發了一戰。

  也有人評價威廉二世的外交政策為:他有一個賭徒的性格,知道拚命下注,不知何時離桌。

  

  4、威廉二世與希特勒

  柏林爆發工人起義之後,威廉二世攜家眷跑到了荷蘭避亂。當時的荷蘭女王極力護著這位親戚,這讓德國前皇帝免遭戰後的清算。

  希特勒上台後,德國迅速崛起,其實力開始讓歐洲國家恐懼。威廉二世在希特勒身上看到了希望,捐出了200萬德國馬克作為資助,這些錢幾乎是他的全部財產。不僅如此,他還讓自己的兒子回國參加了納粹組織。

  二戰爆發后,威廉二世徒勞地希望德軍不要進攻荷蘭,可大勢之下前皇帝的話能管多大用?為此,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關係迅速惡化。

  佔領荷蘭之後,德國軍官倒是對前皇帝畢恭畢敬,還專門從國內派來一支儀仗隊裝飾門面。

  

  1941年,威廉二世於荷蘭多倫病逝,他死前的第一個遺願就是葬禮上不要出現納粹的標誌。

  但希特勒完全違背了他的意思,也說明直到生命的最後,威廉二世只是納粹黨裝飾門面的道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