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甲午戰爭后,清廷開發劃時代新項目,為何最終卻成鬧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8 0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898年2月4日,對於正在凄風苦雨中掙扎的大清王朝來說,本該是個激動人心的新起點,大清王朝戶部一封看似簡單的奏疏,卻彷彿一抹驚雷閃電,瞬間震動了朝野:印造部票一百萬張,名曰昭信股票,頒發中外!

  沒錯,一直嚴重腐朽且封建的大清王朝,這次就要領風氣之先,高調發行股票了。這支「昭信股票」,理論上說,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支本土股票,意義十分劃時代!

  但為什麼要干這件劃時代的大事?那就是一把辛酸淚了:窮瘋了。

  彼時的大清朝,一場甲午戰爭打完,割完了地還要賠款,七年內連本帶利,活活要賠給日本人三億五千萬兩,簡直是每年勤扒苦做帶不吃不喝都不夠賠,找西方國家借債?更是被趁火打劫,國土資源組團往外搭,眼看就是山窮水盡的節奏!

  

  俗話說窮則思變,大清朝都窮到渣了,也終於有聰明人思變了,右春坊右思允黃思永就是其中一個,1898年1月30日,這位昔日的大清狀元郎,上了一封非常有才的奏摺:現在大清這個窮樣,指望哪樣摸錢都來不及,只有一個法子最管事——發行股票。

  為什麼是這個法子呢?黃思永也解釋了:一個是來錢快,只要操作的好,迅速就能斂到錢,比開礦做買賣來錢快得多,正好可以救急。但最關鍵還是能就窮,通過這件事情,可以把全國的官民擰成一股繩,激發大家的愛國心,讓官員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度過大清朝最困難的年頭。

  對后一個作用,黃思永本人也特別有信心,奏摺里說的,更是分外給力:嚴責中外臣僚,激以忠義奮發之氣。

  如此吶喊,可謂慷慨激昂,所以奏摺送上去,真好比想打瞌睡,立刻有人送來枕頭,於是先是光緒皇帝高興了,趕緊批轉給了戶部。正愁錢的戶部看了立刻茅塞頓開,接著雙手雙腳力挺,然後一頓加班加點研究,果然在2月4日這天火速拍板:玩股票!

  

  實事求是說,如果清朝真能抓住這個機會,把中國的股票證券行業,實打實的辦起來,那也許真是一次靠譜的崛起機會。但遺憾的事,這事放在大清身上,從一開始都不靠譜,因為就連那位熱情鼓噪發行股票的黃思永,都沒弄清楚股票是什麼。他雖說也見過西方國家發行股票的場面,但不過就看了個表面景象,得出了一個奇葩結論:股票勝於銀票,故舉國信之!正是這個奇葩結論,支撐了他的股票構想。

  以這個構想弄出來的方案,當然不是真正的股票:一共發行一億兩白銀的股票,由全國官民來認購,年利率為百分之五,分20年還清,而且這股票還允許抵押售賣。聽這幾條就知道,這哪裡是股票,分明就是國家公債,打著股票的名號發行公債,這就是大清特色的奇特景象。

  但值得稱道的是,雖然這辦法變了味,但作為清朝自家眼界開闊的人才,黃思永還是很負責任,經過與戶部的集思廣益,定出了十七條章程,而且各省都有昭信分局,負責股票事務,管保責任落實到人,辦事高效利落。還專門強調:一定要避免強制攤派,否則就治重罪!僅以其十七條章程來說,中外經濟學者一致公認,昭信股票打著股票旗號,卻已經有了近代國家公債特色,堪稱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大空前進步。

  可邁出這空前進步的大清朝,卻是抬腿就是滿腳泥!

  首先是觀念問題,這昭信股票說白了,就是國家向大清的官民借錢,可剛一發布就變了味,本來按照黃思永的構想,由各級官員們帶頭認購,算是給全國百姓做個表率,沒想到這表率一下就做過了頭,先從中央各級官員開始,恭親王帶頭捐了兩萬兩,卻表示不敢要股票,也就是不敢給朝廷當債主,算是給朝廷盡孝心了!

  

  這個帶頭作用一起,整個就變了味,各級官員紛紛掏腰包,所謂股票,一開始就變成了給官員攤派的手段,但這幫人給清政府交了錢,最後還得利用職務之便找補回來,等於變相加劇腐敗。

  更嚴重的還在後頭,官員們有錢盡孝心,老百姓哪裡有,清朝那時的經濟狀況,已經極度貧困,民間購買力極差,就算是基層商民,有錢的也沒幾個,股票發行下去,認購者極少,一億兩白銀的股票,最後也就認購了兩千萬兩,對當時清朝的財政,可以說杯水車薪!

  別看錢不多,後果卻是惡劣了,要知道股票發行是高調的,官員們的孝心是認真的,怎能在認購這個環節卡殼,於是一級壓一級,最後就變成官員強迫百姓購買,各種奇特場面就來了,有些官員在農村攤派股票,就是按照田畝土地劃分,誰家有錢就要買,不買就直接抓人,還有的官員直接綁票,把當地的商人關押起來,逼著家裡買股票來贖人。特別是山東地區最惡劣,一開始還是勸人買,後來就變成強迫買,為了買股票的事,還有商人被活活逼的上吊。

  於是,本來想著呼喚「忠義奮發之氣」的股票項目,就變成大清朝一場鬧的舉國怨聲載道的鬧劇,以至於清政府不得不在9月7日發布詔書,停止股票買賣。這場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最終荒唐收場!

  

  為什麼會如此荒唐?還是晚清名臣岑春煊一針見血:西方國家辦這類事,都是銀行來做,官員根本不插手,當然辦得成,哪有大清朝這種辦法?但更深層原因卻是,這是一個已經腐敗透頂的大清朝,多先進的經濟思想制度,交到大清朝手裡,立刻就變味。就連同時期的康有為,也對這事仰天長嘆:是做自斃也!

  康有為這輩子,雖然雷事錯事辦不少,但這話卻實在,大清朝辦這事,就是自找死!

張嶔 我們愛歷史

0

主題

226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沙發
紫牛創造 發表於 2017-2-8 21:36 | 只看該作者
正確的思想要堅持說!
中國失敗的原因找到了!
儒學正是與成功學相對應的失敗學,儒學的好,好就好在失敗,並且不論你如何成功,學儒學

保證能讓你失敗,中國2000年獨尊儒術的歷史,已經一再證明了這一結論。

    戚繼光老早就發現這個規律了,尊孔孟的麗水人,戰鬥力遠不及不讀經書的義烏人,所以

就專門召集一些沒被孔教污染的山野村夫,打的倭寇屁滾尿流。這難道不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悲

哀嗎?
  中國在近代為什麼屢戰屢敗?為什麼說五  四反儒己經落後呢?這裡先來介紹一個人。
     
  福澤諭吉——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傑出的教育家。他畢生從事著述和教

育活動,形成了富有啟蒙意義的教育思想,對傳播西方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而被日本稱為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時期教育的偉大功臣」。

  他堅持認為,日本人的虛假落後的一面也正是中國文化影響的結果。日本要實現以西方為

標準的現代化,就必須擺脫儒家文明,學習西方文明。他本 人的責任正在於挺身而出,肅清

儒家文化對於日本現代化的束縛,傳播西方現代文明,從根本上改 革日 本人民的精神。他尖

銳地批判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指出孔子的全部政治哲學就是「事君。」
  
   一兩句說不 清楚,詳 情可baidu,go ogle 文有第一 4個字

  福澤指出,治與被治的,三綱五 常的關係模式只是在特定條件下偶然形成的,並不是人性

中固有的和普世的,它甚至不能與父母子女的關係相類比。孔子完全為 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

經驗局限,結果他的學說雖然代代相傳,但永遠只能基於治與被治的固定模式上,並非是放之

四海的真理,一旦文明發展,將不可避免地失效,而人類知識的進步其實是獨立於儒學而 發

展的。
  相比起福澤在1870年代對儒家文化文化的鮮明批判,由胡適和陳獨秀在中國進行非儒反孔

在1910年代才開始,這整整落後了將近40年,所以才說五四 的非儒反孔已經落後了。儒人現

在拚命地黑五四先驅,以為這樣就可以顯示儒家的高大全。然而,真 正的反儒鬥士早就已經

出現了東洋,他還成功帶領國家走向現代化。就是早了這40年,中日兩國在近代的差距就由此

拉開了。而這1870年代至1910年代這40年,恰恰是中國經歷了最多的苦難和屈辱的40年。
  1999年,韓國出版的《孔子消失國 家才能復興》一書提出想要解決韓國政治、社會、經

濟等領域的痼疾,必須從儒學的陰影中擺脫出來。該書當年 銷量最高,儒教被扣上了危機主

犯的罪名。
  李光耀則說:新加坡今天之成就,不是靠什麼儒家文化,而是英國殖民者帶來的現代文明

制度! 李光耀對講過:「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 廣東人的後裔,祖先都不識字,很貧窮,

而達官顯宦、文人學士則全留守中原,因此沒什麼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國做不到的,或沒

法子做得更好的。」他又補充道:「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英國人留下的法 治制度,而不是

什麼儒家文化。」

   黑格爾說:「中國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

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幾千年的中國,其實是一個大賭 場,惡棍們輪流坐莊,混蛋們換班

執政,炮灰們總是做祭品,這才是中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廖信忠說:台灣的好不在於繼承了中華 文化傳統.
   日本脫儒,新加坡脫儒已在前,而且孔子 學院,也不是樹儒,只不過一些漢字學習與生活

習俗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