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羅馬軍隊如何染上內戰毒癮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31 04: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菲林已拆 最強冷吧眾

  

  羅馬共和國被顛覆,成為羅馬帝國,毫無疑問是由羅馬人一連串的內戰導致的。但其中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一直效忠著共和國幾百年的羅馬軍團,會在自己將領的指揮下,進攻自己的國家?!

  很過磚家學者對這個問題經過多次論述,得出的結論大多是:羅馬的民兵由於各種因素向職業軍人轉變。從而導致了野心家有可趁之機,利用軍團奪取權力。

  這個解釋貌似很合理,卻淡化了羅馬公民對國家越來越失望這個重要因素!

  事實上這個被忽略的因素,也是導致羅馬軍團劍指羅馬的重要因素:一個能讓其公民刀刃相向的國家,顯然是個讓公民徹底失望了的國家。

  道德解釋不靠譜

  

  馬略總被認為是羅馬軍隊墮落的元兇

  普羅大眾自己解釋歷史時總是容易陷入用道德解釋一些歷史事件發生的陷阱,甚至許多史學家也常犯這種錯誤。於是羅馬共和國晚期的名將馬略,因為開啟了職業化軍團改革,而被人們詬病。

  結果,判斷公民軍變為職業軍是內戰爆發的基礎,就變成了純粹的道德性的解釋。這種解釋,認定了職業軍人會被野心家利用而民兵不會。

  但為什麼職業軍人就一定能被野心家利用而民兵不會呢?

  難不成民兵天生就比職業軍人更加愛國?

  或者說後來組成職業軍主體的無產階級士兵就一定比組成民兵的中產階級公民不愛國?

  有人辯解說,中產階級因為自己的財產安全是與國家穩定緊緊相連的,因此中產階級往往比無產階級更加愛國。但這隻限於外敵入侵的情況,而就內戰來說,這種解釋完全不符合歷史實情。

  在幾次內戰期間,確實有許多人被奪取了財產,甚至丟了性命。不過請注意,這些被侵害權益的並不是軍人,而是根本不在軍隊中的普通民眾,軍隊中的士兵反而是獲益方。他們從其他人手中奪取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財產不但沒有受到侵犯,相反還增多了。

  認為中產階級比無產階級更愛國這個理論,其支撐點就是:中產階級為了守衛自己的財產,自然而然要保衛祖國。

  可真實的歷史告訴我們:在內戰中獲勝的士兵財產事實上是增多了的,對此,道德論者又該如何辯解呢?

  

  羅馬共和國盛世時的軍團

  

  軍隊去國家化

  

  羅馬軍團最終會成為軍頭們的資產

  在民主共和制的城邦國家裡,軍隊本身毫無疑問是屬於城邦的。所以我們幾乎不曾見過城邦的軍隊反而對自己母邦進攻的例子,少數幾次特例反而更說明了城邦的軍隊忠於城邦。例如公元前411年的雅典人亞西比德,勸告駐守薩摩斯島的艦隊迅疾返回雅典城,推翻城內新任掌權的寡頭派,重建民主制。

  自羅馬在公元前510年建立共和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幾乎沒發生過哪怕一次軍團掉轉槍口指向羅馬的事情,甚至軍隊叛亂的記載都難以見到。這個時候軍團毫無疑問是羅馬城邦的軍隊,羅馬軍團的兵員是臨時徵募的,基於塞爾維烏斯劃分的五個財產等級,在各個不同的區域徵募不同財產等級的公民參軍,在作戰完畢之後即刻解散。

  

  等級與義務直接掛鉤的共和國軍隊

  根據這種形式的兵役制度組成的羅馬軍團,實質上就是民兵組織。這樣的民兵組織一般拿很少的津貼,武器裝備還要自己準備,因此隨著羅馬對外征服戰爭的越來越多,戰爭時間越來越長,羅馬人不得不增加軍人的津貼。

  同時由於羅馬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符合財產資格的中產階級公民越來越少了。羅馬當局只好一次次得下調財產資格的下限,好有更充足兵源應付接踵而來的戰爭,最終羅馬軍團里的民兵變成了靠薪水吃飯的職業軍人。

  民兵時期的兵役具有強制性,是公民的義務,無法逃避,否則將受到極其嚴厲的懲罰。例如在公元前290第三次薩莫奈戰爭前夕,一名公民因為拒服兵役被執政官變賣了所有家產。不服氣的他,於是向人民大會申訴,結果遭到更加嚴厲的懲罰,淪為奴隸!

  很明顯,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驅使公民們參軍,公民的怨氣會越積越多。當羅馬面臨外敵入侵時,保家衛國是很好的理由,而但當對外征服越來越多時,公民們對國家的不滿反而越來越多。

  

  羅馬軍隊所到之處都少不了規劃嚴整的軍營

  如果說之前羅馬軍團是羅馬國家的軍團,那麼在羅馬人對國家徹底失望后,不再尋求國家為自己尋得利益的羅馬軍團,已去國家化了。

  失望的群眾

  

  第三次布匿戰爭后羅馬兵源素質急速下滑

  那為,什麼羅馬人民最終是在公元前一世紀,而不是之前公元前二世紀、三世紀就對國家徹底失望了呢?

  事實上,羅馬自建立共和國以來,就一直進行著對外征服戰爭。從早先征服拉丁平原上的鄰居開始,再到征服義大利,然後是整個地中海延安。為什麼這個時期的羅馬沒有爆發內戰呢?

  原因在於羅馬共和國政府會妥協。羅馬公民在在公元前494年-449年-287年,三次爆發過拒服兵役的撤離運動。最終政府不得不同意他們的條件,這些騷亂才沒有鬧大。

  同時,征服戰爭往往能給羅馬平民帶來許多利益。羅馬從征服者那兒獲取土地,將平民安置其上,有效地緩解了平民的不滿情緒。此時的對外征服戰爭對羅馬平民來說,具有目的理性。

  

  格拉古兄弟的先後失敗讓內戰成為必然

  公元前一世紀的內戰基礎,是為公民爭取利益的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失敗導致的。格拉古兄弟一直意圖為羅馬平民們爭得一份應有的土地,卻被貴族派殺害了。

  儘管後來的大軍頭馬略為他的老兵爭取到了在北非的殖民地,但這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和軍事負擔,民眾卻無法通過政治工具來捍衛自己的利益。國家對人民來說已失去其價值理性,人們也不再對國家具有忠誠感了。

  當這種忠誠感消失之後,用武力爭取自己的利益便成為可選擇的道路。因此內戰才有了爆發的基礎。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去國家化,不僅僅是軍隊,同時也是人民的去國家化!

  

  戳 圖  閱 讀

  

  

  羅馬帝國是如何用極權化玩死自己的

  

  極權化陰影下的羅馬軍團改革

  

  羅馬真的是靠標槍與劍盾征服世界的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