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朱棣用人類文明史上最卑劣的手段幹了何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25 2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Avalon·W 趣歷史2016

  靖難之役完全不是朱允炆一人的悲劇。當封建皇權終於發展到朱元璋時代,徹頭徹尾地蛻變為一種「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一人一姓」的極端主義君權,視全天下人為仇讎,而置自己為獨夫時,靖難之役的發生已經註定了—無論遲早。而朱允炆的悲劇,則是恰好承擔了這一切。

  事實上,歷史也證明,儘管就帝王的個人品質而言,朱允炆並不該被推下台,但不幸的是,朱元璋交給他的權力既非他這樣性情的人所能掌控,又太過誘人。

  

  網路配圖

  於是,悲劇發生了,合適的舵手朱棣殺了出來。

  觀察明初數十年的歷史,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段歷史太詭異了。朱元璋自己雖未選對集權體制下帝國的掌舵者,但這套集權體制卻準確無誤地找回了最合適自己的掌舵者。

  登基以後,儘管實施了大規模的屠殺、酷刑以及極其歹毒的身心摧殘,但朱棣知道,單靠這些仍然遠不足以平弭朝野上下乃至後世的非議。他要做的,是一步步從根本上徹底毀滅一切證據,讓一切對自己「非法性」的異議結束。

  首先是焚毀歷史,然後再偽造歷史。這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手段,然而卻也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卑劣的一種手段。《明史·王艮傳》載:「(朱棣稱帝后)出建文時群臣封事(即奏摺)千餘通,令縉等編閱,事涉兵農、錢穀者留之,諸言語干犯及他,一切皆焚毀。」在這裡,朱棣狡詐地表現了一番寬容大度,將建文帝時期朝廷官員的奏摺統統燒掉,以消除那些投降者的不安,但真正的目的則是要徹底消滅一切不利於自己的言論和材料。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絕不僅僅只是銷毀奏摺這麼簡單,在他的授意下,一大批文人走狗專職「焚史」一事,千方百計、不惜一切地銷毀了建文朝的文字記錄,致使到最後,建文朝史事「千鉤百索,隻字不留」。與此同時,為防「懷疑怨謗」,他還下旨,嚴禁民間自由談論或書寫建文時期的歷史,「事發族滅」。

  

  網路配圖

  朱棣的目的達到了,他以自己超前的智慧給中國的歷史開了一扇「天窗」,將一段歷史從帝國的集體記憶中抹去,使後人無法知道當時的具體情況。但這還不是最惡劣的,最惡劣的是,他還添加進去許多假話。

  朱元璋的《明太祖實錄》在建文帝時期已經修過,但是朱棣上台後並不滿意。他要把所有有利於朱允炆的記述都刪減乾淨,然後再添加進去自己的輝煌形象,以顯示自己才是根正苗紅的、朱元璋欽定的帝國接班人。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當後人因為那部所謂是世界上塊頭最大的《永樂大典》而紛紛對朱棣投去崇拜和讚賞的目光時,卻不知道,這部從出生后就深鎖皇家圖書館中,只與塵土為伴,幾乎不被人們翻閱的大典,它真正的出身也是朱棣名為搜集古今文獻,實為徹底消除不利於自己的歷史資料,是企圖永遠掩蓋其篡位事實的工具。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價值。

  

  網路配圖

  但是於朱棣而言,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通過種種手段牢牢地控制了「史者」的操守和氣節,然後摧殘他們,收服他們,進而通過他們操作歷史。因此,別開生面的一幕出現了,別人是創造了歷史,才擁有歷史,而只有他,不需要創造歷史,卻同樣擁有歷史。

  控制了歷史之後,朱棣的第二個手段則是製造白色恐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8: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