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孝宗:高宗陰影下的「兒皇帝」生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26 0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

  宋孝宗趙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孝」為廟號的皇帝。在「孝」的問題上,他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懈怠。在多數時候,宋孝宗對養父宋高宗唯命是從,即便自己再委屈,也要依從父皇的意思。

  有一年,宋高宗過生日。按照慣例,朝廷都會有專項撥款,籌備太上皇帝的壽宴。這一年,天災頻繁,各地賦稅繳納少了許多。於是宋孝宗帶頭表示,裁減皇宮各項支出。禮官便在沒有請示宋孝宗的情況下,按最新制度,把宋高宗的壽宴專款也按比例削減。宋高宗可不管這麼多,聽說撥款減少,壽宴辦得捉襟見肘,他當著宦官、宮女的面大發雷霆,責備養子宋孝宗不孝!

  這個罪名可太大了。宋孝宗慌了神,急忙找來宰相商量。幸虧宰相忠誠於皇帝,主動請求前往德壽宮找太上皇帝說明白。

  宰相進入德壽宮,依禮拜見宋高宗。宋高宗自然明白宰相是來給皇帝說情的,他一臉怒色,說:「朕老不死,為人所厭。」語氣中滿是怨恨。宰相打圓場:「皇帝聖孝,本不欲如此,罪在小臣。」宋高宗一看宰相把罪責扛了過去,眉頭一挑。這位宰相不愧是勇氣與才氣兼備的一代名相,急忙解釋:朝廷之所以裁減太上皇帝壽宴專款,絕非皇帝、宰相小氣,乃是為太上皇帝積福增壽,因為太上皇帝「聖壽無疆」,而民眾的經濟能力有限,減少民眾的稅賦負擔,可以增加太上皇帝的福澤,使其更加長壽。

  當時宋高宗已經七十多歲了,老人家最渴望的就是積德行善、延年益壽。一聽宰相如此說,宋高宗大喜,當場賞賜宰相御酒一杯,還賞賜了一套金質酒器。

  二

  宋高宗偶爾還是會耍耍小性子,刁難一下宋孝宗。一天,宋高宗到靈隱寺冷泉亭遊玩。一個和尚上前獻茶,一舉一動都合乎禮節。宋高宗覺得奇怪,問道:「我看你的舉止,估計不是和尚出身吧?」那人一聽,立刻下拜,流著眼淚訴說起了自己的經歷。據他所說,他本是進士出身,當過知州,因為得罪了上級,受到誣陷,被削籍為民。四十多歲的人,除了做官什麼也不會,後來他實在活不下去了,只能出家當和尚,混一碗稀粥喝。宋高宗年紀大了,就動了惻隱之心,說:「好吧,朕會把這件事情告訴皇帝的。」和尚感動得熱淚盈眶,磕頭不已。

  宋高宗回宮后,等宋孝宗來請安的時候,他就把和尚的事情說了一遍。宋孝宗當即答應照辦。幾天後,宋高宗再去靈隱寺冷泉亭,看到那和尚還在,很奇怪,就問那人有沒有收到朝廷的通告。和尚回答,沒有。宋高宗大窘,說話不靈光讓他很沒面子,很窩火。

  第二天一大早,宋孝宗來德壽宮恭請宋高宗、吳太後到聚景園遊玩。宋高宗冷著臉不作聲。宋孝宗熱臉貼了冷屁股,很尷尬。一旁的吳太后幫著解圍,結果,宋高宗酸酸地說:「朕老矣,人不聽我言。」 宋孝宗大吃一驚,想不起來自己什麼事情沒有聽父皇的。吳太后就問,到底為了什麼事情,如此生氣。好一會兒,宋高宗才說,昨天和孩兒提到某人罷官、淪為和尚的事情,事情本是小事,可是,朕已經答應恢復人家的官職,如今不能兌現承諾,臉沒處放。

  宋孝宗急忙解釋:幾天前聆聽父皇訓示之後,立刻召見宰相商議此事。宰相翻查卷宗,得知那人本是貪官,罪行累累,能夠免死已經是萬幸。宰相認為,這等昏官惡吏,絕對不能復職,因此宋孝宗沒有強求。宋孝宗又表示:即便是不合規矩的事情,只要父皇開口,做兒子的不管千難萬難一定照辦。看宋孝宗態度極好,宋高宗的臉上才有了笑意。

  第二天,宋孝宗果然召見宰相,說明了太上皇帝的意思。宰相依然堅持不給那人復職。宋孝宗不得已,向宰相說出了自己的無奈,表示縱使這個人犯了大逆謀反之罪,也要放他一馬。這已關乎太上皇帝和當朝皇帝關係的問題,稍稍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朝局動蕩。宋高宗雖然退位多年,可是能量巨大,光是「不孝」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身為養子的宋孝宗就承受不住。看到宋孝宗如此說,宰相也沒法了,只好照辦。宋高宗很得意。通過和尚復職這件事情,宰臣和百官也再一次認識到,誰才是大宋王朝的大當家!

  三

  宋孝宗即位之初,一些宦官仗著是宋高宗德壽宮的人,在外橫行不法。一次朝會,一位御史上疏,說德壽宮中所用美酒乃是私酒,請求皇帝嚴懲德壽宮那些宦官。宋孝宗一看牽涉到太上皇帝,就把奏章扣押下來,暫不處理。誰知宋高宗聽說了這件事,大怒,派人傳話,吩咐宋孝宗嚴懲那位膽大包天、誹謗太上皇帝的御史。宋孝宗雖然欣賞那位御史,可不敢得罪父皇,無奈之下準備下詔罷黜那位御史。宰相急忙入宮,稟奏宋孝宗:「負責德壽宮採購工作的是幾個宦官。這些宦官沒有幾個知道國法的,他們必定是背著太上皇帝胡作非為。若非有那幾個愣頭青御史仗義執言、打壓宦官勢力,那些奸宦就更橫行無忌了。」宋孝宗一聽,明白宰相的意思了:那位御史的行為本沒有輕視宋高宗的意思,必定是那些宦官在宋高宗面前挑撥是非。何況,宦官乃是家奴,御史卻是朝廷大臣,而宋朝祖制就是士大夫與君王共天下。若是因為畏懼宦官,畏懼宦官背後的宋高宗,處置那位無罪的御史,那宋孝宗苦心經營多年的良好形象就可能毀於一旦了。不過,若不懲罰那位御史,宋孝宗怎麼向生氣的宋高宗交代呢?宋孝宗又把宰相叫來,說出自己的難處。

  原來,昨天宋孝宗陪著宋高宗吃飯,宋高宗賞賜給他一壺酒。酒壺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德壽私酒」四個字。宋孝宗一看,手足無措,窘得不得了。如果不是吳太后在一邊打圓場,宋孝宗真不知道該怎麼下台。

  宰相不愧是官場高手,他微微一笑,提醒宋孝宗:面對生氣的太上皇帝,姿態一定要低調,一定要謙恭,扮演好一個孝子的角色。對太上皇帝的小脾氣,要忍讓,更不能在外臣面前說起。太上皇帝的形象壞了,必定會歸罪於宋孝宗。宋高宗現在是生氣,但假以時日,宋高宗還是會明白宋孝宗的苦心的。宋孝宗聽了,默默記在心裡。幾天之後,那位惹禍的御史上表,感謝宋孝宗對自己的信任,主動請求離開京城,到地方任職。宋孝宗明白,這必定是宰相做了工作。御史主動請求外放,既可以維護宋高宗的顏面,又不損傷宋孝宗的英明。宋孝宗便大筆一揮,讓其出任溫州知州。

  四

  宋孝宗在歷史上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是南宋惟一一個立志北伐,並且取得了一定功績的皇帝。在北伐的問題上,宋孝宗態度明確。即便宋高宗多方阻止,宋孝宗最終還是促成了北伐。

  宋孝宗即位之初,起用主戰派大臣,積極組織北伐工作。作為皇帝,他也率先垂範,努力提高身體素質,希望有一天能夠御駕親征,北伐中原。他無論走到哪裡,手上都拿著一根木頭拐杖。一天,他遊覽御花園,忘記了帶拐杖,就讓宦官去拿來。結果兩個年輕力壯的宦官費儘力氣才把那根拐杖扛過來。宋孝宗看二人滿頭大汗,微微一笑,然後接過拐杖,行走如常,把兩個宦官看得目瞪口呆。原來,那根本就不是木頭拐杖。宋孝宗為了鍛煉臂力,特意讓人用精鐵打造了這根拐杖,然後塗上油漆,乍一看,拐杖就如同木質一般。

  宋孝宗還經常帶著一幫宦官、侍衛騎馬射箭。有一天,侍衛獻上一匹烈馬,幾名精通騎術的侍衛都無法馴服。宋孝宗好勝心起,走上前去,翻身上馬,之後騎著馬在庭院中縱橫賓士。開始幾分鐘還好,時間一久,那馬烈性發作,竟然沖向走廊。走廊的門楣不低,可宋孝宗騎在馬上足有兩米多高。眼看宋孝宗的額頭就要撞在門楣上,眾人大驚失色,慌忙上前追趕。可是,烈馬速度太快,根本追不上。大家眼睜睜看著烈馬沖入走廊……眾人一片驚呼,有人就叫嚷著「傳御醫」!誰知宋孝宗在馬沖入走廊、自己的額頭要撞上門楣的一瞬間,挺身一躍,雙手攀住門楣,離開了烈馬。眾人忙簇擁著宋孝宗,高呼萬歲。而宋孝宗臉色鎮定,對於剛才的驚險毫不在意。原來,宋孝宗訓練多年,身手敏捷遠過常人。

  作為堅定的主戰派,宋孝宗每次到德壽宮拜見宋高宗,都儘力陳述出兵中原、收復失地的好處。開始,宋高宗默不作聲,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亮明自己的觀點:「你這小子等我死了之後再談出兵的事情吧!」宋孝宗一聽,傻了。以後好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在宋高宗面前提起北伐的事情。

  不過,不提,並非是不想提。在宋孝宗即位的同一時期,金國的世宗也掃清了國內反對勢力,籌備南征。兩國大戰已經無法避免。為了避開宋高宗的干擾,宋孝宗繞過宰相、樞密使,直接下令主戰派大將組織北伐。於是,南宋赫赫有名的「隆興北伐」開始了。

  北伐初期,取得了一定成績。宿州大捷,讓南宋上下歡欣鼓舞。可惜,宋軍因將帥不和,在符離地區遭遇重創。在北伐一年半后,兩國簽訂盟約,南宋交還北伐獲取的四個州,國土面積恢復到紹興和議時期。不過,金宋兩國由君臣關係改為叔侄關係,每年的「歲貢」也改稱「歲幣」,南宋的地位得到了明顯提高。

  摘自《百家講壇》   文/段錢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8: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