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旅行的藝術》

[複製鏈接]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魔女 發表於 2005-2-25 17: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5年的新春一直是陰雨綿綿,在「三聯」碰到《旅行的藝術》實在是偶然,從翻開它到決定購買大概不會超過2分鐘,因為感覺這會是一本耐讀的書。翻完之後也的確如此,於是決定就此寫點讀後感。

   作者阿蘭•德波特(Alain de Botton)生於1969年,是當今英國文壇上迅速上升的年輕新秀,已有《愛情筆記》(Essays in Love),《親吻與訴說》(Kiss and Tell),《擁抱似水年華》(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哲學的慰藉》(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等三部小說、三本哲理性散文問世。創作於2002年的這本《旅行的藝術》自問世以來就引起了讀者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在約半年的時間裡就售出了四十多萬冊。

   在當今社會,旅遊已然成了一個熱門辭彙,各類旅行指南、旅遊雜誌也層出不窮。但德波特這本書並不是一本純粹關乎旅行的書,沒有綺麗的彩色圖片,也沒有感人肺腑的古今聯想。雖然書在整體結構上劃分為「出發」、「動機」、「風景」、「藝術」、「回歸」等章節,讀者可以跟隨著他自在細緻的文筆時而漫步巴貝多的海岸,時而又回到喧囂的埃及街市,但裡面沒有記述一次完整的行蹤,每一處地方都配備了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作「嚮導」,於是我們得以在梵谷、福樓拜、華茲華斯的經歷和德波特的獨到眼光中自如地穿行,細細品味著裡面富含哲理的字句,想想停停,停停走走,妙趣無窮。

   或許正如德波特所說,「人生中許許多多的事件(甚至是整個人生)是如何為一些最簡單、最經不起推敲的快樂圖景所影響」。節慶日子裡,人們會因為商家的種種優惠蜂擁而至;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學校會因為僅僅改了一個名稱而吸引幾倍的報考者;喜愛上一名歌手,很可能是因為在某時某地聽到了某一段不知名的歌曲,很久以後才知道原來是他/她;而一次耗費巨大的出行,在很多時候往往源自一張精美絕倫的照片。而這些給我們以動力的圖景,都是別人希望我們見到的,或者說是經過了簡化和提煉的。德波特第一次讓我意識到作家筆下「旅行了一下午到了X山城」中間遺漏了多少瑣碎蕪雜的東西。所以,「在藝術作品和期待中找尋有價值的因素遠比現實生活中找尋來得容易。期待和藝術的想象把我們的注意力直接導向生活中的精彩時分……它們所展現的氣韻和秩序是我們紛擾錯亂的現實生活所不能呈現的。」也就是說,即使我們見到的東西和期待一致,也往往會感到失望,因為途中經歷太多瑣碎的事情,這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最終的興奮度,或是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它被湮沒了。於是有極端悲觀主義者,如於斯曼小說《逆流》中的主人公德埃桑迪斯,他精心籌劃的倫敦之旅,但在最後時刻還是踏上了回家的路,他相信在博物館里體驗到的英國是他帶著行李和僕人去那裡旅行所不能體驗到的。他的結論是「想象能使我們平凡的現實生活變得遠比其本身豐富多彩。」

   當然,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樣極致的,因此更多的人選擇上路。畢竟,路上會有更多的意想不到。

   無論是怎樣的旅途,事實上都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行者往往期望能通過一次行程飽覽全部的景緻,但捨棄是必須的。正是選擇,或者說捨棄,讓該凸現的東西凸現了出來。尼采曾略帶諷刺地指出:

  現實主義畫家
   「完全忠實於自然」――天大的謊言:
   自然怎麼會被局限於一幅畫中?
   自然最小的部分已是無窮!
   因此他只是畫出了他喜歡的。
   那麼什麼是他喜歡的?他喜歡他所能畫出的!

   德波特受尼采影響很深。他的普羅旺斯之行選擇的嚮導是凡•高,在他看來,凡•高的意義在於他畫出了自己眼中的世界。在普通人眼裡,凡•高的作品總在色彩上讓人覺得奇異誇張,但對普羅旺斯情有獨鐘的他恰恰認為這是人們忽略了自然的色彩的緣故,因此他屏棄了傳統的明暗對比法的技巧,大膽採用原色在畫布上揮灑。他興奮地告訴妹妹:「這裡的色彩非常精美,葉子新鮮時是一種豐潤的綠,是那種我們在北方很少看得到的綠。當它枯萎時,蒙上了灰塵,它仍沒有失去它的美,因為那個時候整片景色已經染上了各種色調的金色,綠色的金,黃色的金,粉色的金 ……這種金色色調於藍色相結合,有水的寶藍,勿忘我的靛藍,特別時亮麗明艷的鈷藍。」感受到了么,僅僅從言詞上,色彩帶給人的亢奮。站在普羅旺斯的夜空下,尋著凡•高的目光,德波特第一次注意到了夜空包含著豐富的色彩:「在星星之間,似乎有一種深藍、紫色、或是暗綠,而星星本身卻呈現出一種蒼白的黃色、橙色或綠色,放射出的光環遠遠超過了它們自己狹窄的周邊。」世界上總有這樣那樣的人,為更多的人打開眼界,打開耳朵,打開想象的空間。他們在創造世界!

   人要遠遊,或許是因為無窮無止的好奇心,總想探求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用眼睛掃過尋常巷陌而能若有所思,這是很多大師成功的地方。對細節的關注,對被常人所忽視的東西的關注,學會了觀察也就學會了如何豐富生命。我想這是德波特想要告訴我們的關鍵一點。他在「旅行中的特定場所」一章中提到了兩個人物,一位是十九世紀作家查爾斯•波德萊爾,一位是二十世紀的畫家愛德華•霍珀。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對港口、車站、小旅館、機場的獨特關注。這樣的地點對普通人而言只不過是通往另一個目的地的中轉站,因此港口只是港口,機場只是機場。然而霍珀筆下的《加油站》卻讓人覺得意味深長。它的畫面並不複雜:一個中年男子正在加油站給車子加油,在他身後是幽暗的山林和通往山林的公路。明亮的加油站和即將陷入暮色的山林顯出鮮明的對照,孤單的人,和一條通往黑暗的路,它不僅讓人聯想到入夜後將會遇到什麼,一個人,在寂靜的山林獨自承受。他的渺小,和他必然地要走下去。

   從某種意義上說,目的地未必比中轉站更讓人有所感悟。在德波特看來,「生活中很少有什麼時刻能像飛機起飛升空時那樣讓人釋然。」「飛機的起飛為我們的心靈帶來愉悅,因為飛機迅疾的上升是實現人生轉機的極佳象徵。」乘上飛機,正是一個人換一種視角去看世界的最好契機,「像是用一種新的語言來解讀一本熟悉的書」。坐在侯機大廳,看飛機起起落落,它們在這一刻還肩並著肩,在下一刻也許就各自去往完全不同的方向,簇擁在不同通道的人們也是如此,我們的既有生活是多麼容易被改變,只要挪動幾步,結局就大大不同。在很多時候,「中轉地」是適合沉思的。不知道天底下有幾個像我一樣一坐上火車就不想下車的人。它以固有的節律將我載向遙不可知的未來。人可以在這時候看著窗外的景色不斷更替,而不用去刻意地思考什麼。如果是在夜色中行徑,那更多了一種期待,期待站台上溫暖的橘紅色燈光灑進車廂,這時候四下皆靜,輕微地搖晃后,我們再度啟程,一站又一站。

   帕斯卡爾說:「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里。」這句話並沒有止住人們外出的腳步,但世界上不乏有身體力行的人,法國人塞維爾•德•梅伊斯特就是其中一個。他在27歲那年環繞自己的卧室作了一次旅行,後來將這一次的旅行所見命名為《我的卧室之旅》。這一獨特的旅行方式並沒有帶來多大的震撼性影響,但他的作品暗含著這樣一層意思:「我們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或許更多地取決於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我們旅行的目的地本身。」而好的心境並不是天氣好,或是旅程安排恰當這些因素就能簡單決定的,德波特認為最主要的是培養「感受力」。如果我們對周圍的事物缺乏敏感,或是對某地的風俗缺乏了解,那麼他所見到的就只能是很普通的山山水水,或者說只能是導遊眼中的風土人情。英國作家、評論家、藝術家羅斯金有一段話說地好:「世界之大,遠超過我們的眼界可以容納的範圍,不管人們走得多慢;走得快,他們也不會看到更多……因為他的輝煌根本不在於行走,而在於親身體驗。」現代的科技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打開眼界,獲取聯繫,但它並沒有讓擁有幸福、欣賞美的過程變得簡單。我們的面前依然是有待發現的奇妙世界!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沙發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2-25 23:11 | 只看該作者
人生中許許多多的事件(甚至是整個人生)是如何為一些最簡單、最經不起推敲的快樂圖景所影響」。
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里。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3
 樓主| 小魔女 發表於 2005-2-25 23:12 | 只看該作者
世界之大,遠超過我們的眼界可以容納的範圍 , 不管人們走得多慢;走得多快,他們也不會看到更多…… 因為他的輝煌根本不在於行走,而在於親身體驗。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