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比破譯密碼難一萬倍!淺談《降臨》中的外星語言破解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1-22 1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1-20 21:002

  

  從可能涉及一些敏感元素到「香港海報」事件,《降臨》終於在國內上映了,而拋開這些片外因素,這部以語言學切入到外星世界的科幻片可能也是 2017 年初最好的科幻電影。

  作為本片切入劇情的關鍵方式,理解外星語言是一個重頭戲,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難度甚至要比密碼破譯和地球語言的研究更難。

  首先相對於密碼破譯。密碼破譯實際上還是邏輯性和統計學的問題。二戰期間,盟軍為了破譯德國的「英格瑪」密碼系統就召集了一批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來完成。本質上來說它也依舊是人類大腦想出來的加密演演算法,用人類的思維角度和計算機的分析能力就可能逐步破解出來。

  其次是相對對地球語言的研究。在地球的歷史長河中,也存在著一些語言就此消亡而近代科學家對其展開研究。

  科幻大師阿西莫夫曾在其書中借角色之口表達了對宇宙語言研究的看法。很多古老語言的研究難度雖然大,但由於我們仍能找到一種現存的、或者雖然消亡但已經被破譯的語言,不管它們之間的聯繫多麼微弱,以此作為研究的參照。即使連這點關聯都沒有的話,那至少地球語言是由人類創造使用的,它反映了地球人的思維方式。對消亡的古語研究至少是有著手之處的。

  換句話說,對外星人語言或者說宇宙語言的研究,既無任何基礎,也是無同樣的思維角度。空白的研究毫無用處,影片中女主在聽到外星人語言錄音后依然拒絕了這種遠程,二手的研究方式大概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

  當然,幸運的是電影中有活的外星人可以直接交流。這種情況類似於古代地球文明之間的相遇,可以通過形象的演繹來構建溝通。影片中一開始也是這麼做得,當發現口語無法溝通時,女主通過形象的演繹轉而進行書面化的溝通。不過著依舊比地球不同文明的溝通難,地球上常規的語言都是線性表達的,還有文字支撐,而外星人的語言是非線性的,更像是一種圖形符號。女主通過形象演繹並通過計算機拆分這些符號來理解外星符號中所蘊含的意義,從而與之進行簡單的對話。不過這種方法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從分析其語言的基本單位,到理解其中的組合規律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此外,影片還提到了另一種理解外星語的方式——遊戲化和對立面表達。可能是為了加一些中國元素,《降臨》中的中國人與外星人溝通的方式就是用麻將來進行的。遊戲規則的認識門檻應該是更低的,而外星人能通過遊戲反映出對立面意思,這也是為什麼影片中的中國能更早的了解到外星人的「意圖」(儘管是錯誤的,根據某個單詞來認識整句話的意思顯然是錯誤的方式)。

  事實上,真實世界中是有關於破譯語言的技術的,比如說自然語言處理(NLP),它研究的是實現人與計算機之間用自然語言進行有效通信的各種理論和方法。通俗的理解,它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採集整理大量的語言資料和規則來幫助計算機理解人類語言。對於計算機而言,把對人類語言的認識轉換成了一種演演算法和模型。同樣的,這樣的技術也應當可以運用到對外星語言的研究上,問題在於 NLP 在當下階段甚至無法理解多樣化語境中的語義,更遑論毫無基礎的,未知的外星語言。事實上,這種技術的邏輯也正是女主使用破譯外星語言方式的延伸。

  此外,貫穿《降臨》全片的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語言學假設——薩丕爾-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由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及其弟子沃爾夫提出,它認為,人類的思維模式受到所用語言的影響。這也是影片設定能夠成立的要素。

  最後,科學的研究都是基於人類自己對人,對外界的認識來形成的。即使已經有了宇宙語言學這門學科,但也是對科幻文學和假設情況下地球人對自己語言的研究。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4: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