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說說為什麼大部分勤奮都是無效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18 2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千古劉傳

  本文原創且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千古劉傳(ID: qiangulc)

  原題:勤奮是最猛的毒藥簡介:劉傳,3年社會化營銷經驗,創業者。愛寫作,嗜書如命。愛鋼琴吉他,玩樂隊寫過歌。跆拳道黑帶一段|教練,健身達人。學習方法論求索者,自創認知學習法,保持對整個世界的好奇、學習、追問,看看認知能把人引向何方。公眾號:千古劉傳(qiangulc),微博:@千古劉傳的神話。

  

  幹了勤奮這杯毒藥由於長輩從事健美行業,從11歲開始我就長期出沒於健身房,至今依然保持著有規律的訓練。

  如果一個人願意去健身房鍛煉,那麼相較於其他人來說,他是否具有一些不一樣的特質?

  我觀察得出的結論就是勤奮。

  基因對於人的要求是:能不動就不動,節省能量。一個人堅持去健身房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這要對抗基因的本性。如果說這群人不勤奮,我肯定是不同意的。

  然而,大部分人在健身上的勤奮是完全無效的。

  衡量健身是否有效的標準,就是身材。如果你常去健身房,可以觀察到一些現象,身材健碩的男生通常訓練時間不會超過1個小時,一次訓練只練一個大肌群,一個肌群做3個動作,一個動作重複4組,一組8-12個,練完就走。身材差一點的男生,胖人和瘦人,訓練時間很長,一次練很多肌群,很多組,次數也很多。

  我經常看見一些大個子男生做10kg的卧推,一躺上去就做30個,做累了躺著不起來,恢復一會兒又來,15分鐘過去了還沒練完。

  我也經常看到一些胖胖的女生在跑步機快走一小時,或者慢跑40分鐘,邊跑邊聊天,聊完再做上半個小時的仰卧起坐,前前後後2個小時,不做無氧運動。

  大部分人的訓練都是以上兩種情況,不好意思,這都是無效的。

  作為對比,觀察那些有好身材的訓練者,他們訓練時從不閑聊,組間休息間隙基本在30秒-60秒,每個動作都不晃悠,做到最標準。他們表情沉穩,每一口氣都會喘得實在,動作不啰嗦,部位不多練,練完即走。相比之下,這群人反而是不勤奮的。

  為什麼說大部分人的訓練無效?得說說健身理論。

  肌肉的增長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拆遷——重建。每舉起一次啞鈴,肌纖維都會撕裂一次,訓練后再攝入蛋白質修復肌肉。訓練重量不達標,組數不夠,都無法有效刺激肌肉生長。上文提到的那一位男生做卧推,因為重量不夠,實際上是在做有氧訓練,無法增肌。後面這一位女生選擇慢跑和仰卧起坐,慢跑能起到一定減脂效果,但只做有氧的問題是,運動不僅消耗脂肪,還消耗肌肉,肌肉率下降會導致基礎代謝降低,從而使每日(能量輸入-能量輸出=凈熱量)的平衡被打破,長期來看,不僅瘦不下去,還很有可能反彈。另外,仰卧起坐無法減掉肚子上的肉,局部減脂不可行。如果她還同時選擇了節食,那麼會讓大腦提高體重設定點,造成不可逆的體重反彈。

  健身房的固定成本極高,容量有限,但依然能盈利,因為90%的會員付完費后,堅持一段時間就不會來了。在這段時間內,他們發了不少健身照片到朋友圈,做了嚴密的健身計劃,嚴格控制飲食甚至節食,訓練時間長達兩個小時,一段時間后無論是體重還是身材都沒有變化,還扭傷了腰磨損了膝蓋。

  天道不酬勤,勤奮而無效,在健身房鎩羽而歸的人都是如此。

  如果把視野放開,我發現這樣的現象隨處可見。

  李笑來從學生身上發現了這樣的矛盾。

  很多學生「既勤奮又懶惰」的怪異現象來自他們對「時間壓力」的感受。「沒時間了「或「時間不夠了」的恐慌,使他們超乎尋常地勤奮。哪怕只是虛假的「勤奮」,一樣能讓他們恨不得廢寢忘食。而同樣的感受,也使他們終日不忘尋找捷徑,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實際上卻想著「最好不費吹灰之力」。

  我在公司做過大量的營銷培訓,也發現了這樣的現象,有些同事入職晚,經驗少,但僅僅聽過一兩次培訓,策劃案水平就逼近甚至超過了老同事。老同事並非不勤奮,他們參與了每一次培訓,完成了每一次課後的案例拆解、知識梳理,但結果依然「天道不酬勤」。

  再來看看勤奮的重災區——創業圈。打開任何一個CEO的朋友圈,你會發現他們無一例外地失眠、加班、見人、開會、曬合照、思考。創業者的勤奮毋庸置疑,但當我看到《去年A輪融資的846家創業公司,現在快倒閉完了》中的陣亡名單時,還是被嚇得一愣愣的。

  我想起雷軍說的話。

  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被戰術勤奮坑得最慘的冤大頭就是諾基亞了。(顛覆式創新理論能對此結論做很好的解釋,篇幅有限不展開講)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約瑪·奧利拉   諾基亞CEO

  總之,我不會幹掉勤奮這杯毒藥。我開始反思,為什麼我們會把勤奮當作默認選項,即使這個默認選項明顯有邊界?

  解藥

  心理學家對於人們面對難題時的「變」與「不變」的態度,以及問題是如何形成、為何會持續存在、如何又被突破解決的過程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兩個概念:

  第一序改變:發生在某一系統之內的改變,系統本身維持不變。例如,做惡夢的人,在夢中可以做許多事——跑、躲、打、喊等等——但無論怎麼變換這些行為,都無法停止噩夢。

  第二序改變:改變發生在系統之外,控制系統整體的前提改變,使系統轉換到完全不同的狀態,也即改變之改變,簡直就像量子躍遷。例如,從夢中醒來。

  第二序改變,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以上文提到的健身問題為例,來分析一下問題形成,以及解決方案。

  問題1:如何長胸肌?

  案例1:大個子男生做10kg的卧推,一躺上去就做30個,做累了躺著不起來,恢復一會兒又來,15分鐘過去了還沒練完。

  顯然大個子男生是希望長胸肌,他採取的思考路徑為:長胸肌——肯定要練胸——卧推好學,就用卧推——胸肌要大,當然要練得多——每天堅持練,要比那些大塊頭更努力。

  這樣的思考路徑,自然導致勤奮地訓練,屬於第一序改變。

  問題1:如何減肥?

  案例2:胖女生在跑步機快走一小時,或者慢跑40分鐘,邊跑邊和旁邊的人聊天,聊完再做上半個小時仰卧起坐,前前後後2個小時,不做無氧。

  胖女生希望瘦,她的思考路徑為:我要瘦——邁開腿——跑步減肥——跑得越多脂肪消耗越多——多仰卧起坐應該可以瘦肚子——節食,這樣脂肪消耗更快。

  同樣的,這也屬於第一序改變。

  那如何找到第二序改變?

  第二序改變的一個原則:第二序改變的應用範疇,針對的正是那些第一序改變中的問題解決方案;因為從第二序改變的觀點來看,這些解決方案正是問題無法解決的關鍵之處。

  對於上述兩個案例,他們都用勤奮去解決問題(不夠壯,不夠瘦),勤奮鍛煉是他們的解決方案,勤奮需要做第二序改變。

  促成改變的四個步驟:

  1、以具體的詞語清楚地界定問題。

  2、探究目前為止已企圖運用過的解決對策。

  3、對想要達成的具體改變有一個清晰的定義。

  4、形成與執行一個能產生這一改變的計劃。

  按以上四個步驟來做一次推導。

  問題1:如何長胸肌?

  第一步,以具體的詞語清楚地界定問題:胸肌是如何增長的?什麼情況下增長?什麼情況下不增長?。

  第二步,目前用過的解決方案——勤奮鍛煉,正是問題所在,要果斷拋棄。

  第三步,對想要達成的具體改變有一個清晰的定義:我想要胸部肌肉的維度和密度增加。

  第四步,要達到「我想要胸部肌肉的維度和密度增加」,我必須知道「胸肌是如何增長的?什麼情況下增長?什麼情況下不增長?」。

  那麼執行計劃有兩個:1、請健身教練教。2、自學健身理論。

  這兩個方案,可以說是第二序改變。

  解決長胸肌、減肥的解決方案並非勤奮鍛煉,而是學習健身理論,無論是他教還是自學。

  我本人選擇的就是第二個方案。

  以上例闡明為啥勤奮無效,以及解釋「第二序改變」的使用方法。

  勤奮的正確姿勢

  很有趣,勤奮確實是大部分人遭遇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案。

  堅持就能成功,多做事少說話,執行力大於一切,這是正確的常態,但得有前提。

  根據第二序改變的理論,我個人對勤奮做一個適用範疇劃分:

  解決問題時,勤奮僅在第二序改變的指導下才有效。

  暗合了認知心理學家Stanovich的結論:

  聰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麼做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優異。

  今天的勤奮變得很廉價,在朋友圈證明勤奮不需要什麼成本,曬加班,曬辛苦,曬不容易,曬用功,曬計劃,曬雞湯感悟。朋友圈隨處都是勤奮,勤奮的正確姿勢卻少之又少。

  別只在朋友圈勤奮過。

0

主題

546

帖子

298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89
沙發
growingfox 發表於 2017-1-20 00:09 | 只看該作者
勤奮,也需要思考。不僅要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563

帖子

7440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40
3
rfw1972 發表於 2017-1-20 06:48 | 只看該作者
人需要1%的勤奮10%的智慧,剩下的是運氣。運氣怎麼來,有句話叫遍地是黃金。沒有自知之明又喜歡做烏龜的99豬眼裡看到的沒有黃金只有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