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輿論戰並不新鮮!兩千多年前的這場輿論戰值得借鑒

[複製鏈接]

84

主題

84

帖子

57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嘴嘚啵嘚 發表於 2017-1-21 20:2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幾年前,我跟一個網路上的朋友一起探討了一個故事。那個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趙國,趙孝成王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59年。後來我們也親自觀看了事件留下的遺跡,緬懷了那段歷史,並希望藉此能以更清醒的姿態前行。

趙孝成王七年,無論對秦軍還是趙軍,這都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時間。因為正是發生在這一年的一場戰役,奠定了日後的秦強趙弱。也正是這一場戰役,四十萬忠骨埋長平。



秦將白起背負「殺神」之名坑殺四十萬降兵,趙軍從此一蹶不振。你現在到山西晉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還能看到那泥土中的森森白骨呈現出的掙扎姿態。

這一次的失敗並不是說秦有多強、趙有多弱,而是一場徹徹底底的言論上的失敗。趙軍敗給秦軍的不是軍事,而是一場由秦軍主導的輿論。

用輿論作戰,這一點和美帝何曾相似。如今的我們也該學會反省,努力讓我們的國家不會敗給美帝的一場言論。

可以說春秋結束戰國開始以來,秦國是這片東方土地上的一個超級大國,而趙國的崛起無疑是秦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彼時的秦國無時無刻不感受著趙國的威脅,但又不敢發動大規模的戰爭,猶如如今的美國和中國。


因為那時的趙國內有藺相如、外有廉頗。更何況在那之前,趙武靈王銳意改革推行了胡服騎射的兵種優化,又出兵滅掉中山,向北方擴地千里,趙國一度進入歷史最輝煌時期。

趙武靈王后,趙惠文王東伐強齊,西敗強秦,趙國成為東方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而這一切的基業都交到了趙孝成王的手裡,也終結在他的手裡。

同年的趙國,雖然兵強馬壯,但名將趙奢已死,藺相如陷入病危。秦軍趁虛而入,廉頗受命西拒強秦,接下來就是我們都知道的長平之戰了。



(長平之戰)

這一戰的後果,熟悉戰國史的人應該都有記憶。那個萬人坑可能是趙國歷史上永遠邁不過去的噩夢,秦將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人。不到一年,秦軍圍困邯鄲,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幾代的基業盡數破產。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場戰役。



最開始的時候趙軍由廉頗指揮,面對秦國的雄兵,趙國開頭並沒有取得優勢,連敗了幾場。廉頗開始意識到不能和秦國硬碰硬地打,不然不僅完全無法戰勝強大的秦國,同時還可能把趙國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有著極長軍旅經驗的廉頗下令趙軍堅守營塞、拒不出戰。

秦軍本想勢如破竹地擊垮趙軍的有生力量,但趙軍關著門不伺候,秦軍又沒有兵力可以強取。

秦軍沒有辦法,只得在外面叫囂和辱罵趙軍。但是,任憑秦軍怎麼叫囂和侮辱,廉頗都置之不理。廉頗偏偏要和秦軍拖下去,因為他知道秦軍的補給線較長,拖下去對趙軍有百利而無一害,甚至可能反敗為勝、轉危為安。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如果戰場一直由廉頗這個聞名戰國的將軍指揮的話,指不定會轉危為安、奪得勝利,甚至會在極大程度上延緩秦滅六國的時間,改變戰國的格局。但是,奈何一切都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這一切要從一場「反間計」說起。

現在我問大家,如果你我是那個時候的趙國人,看到廉頗遲遲不肯出戰會怎麼想?一定會開始懷疑廉頗害怕秦軍,或者他與秦軍有所密謀吧,這樣的懷疑一定會在民間出現。但是,謠言止於智者,這個時候就需要理性的聲音,趙國的輿論力量。只可惜那時候,智者並沒有出現,秦軍的攪屎棍卻已經閃亮登場。

秦軍間諜對趙王說:「秦軍所厭惡忌諱害怕的,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那樣的話,秦軍絕對不是對手。」趙王聽后大喜,又覺得廉頗遲遲不出戰有辱國威,便開始動起撤換將領的心思。他哪裡知道秦軍怕的是廉頗又哪會是趙括呢。



在秦軍輿論的引導下,趙國開始拆毀自己的長城了。


趙王命趙括取代廉頗成為將軍。這趙括又是何許人也?

趙括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這人特別能讀兵書,談論兵法甚至連他父親都說不過他。要說他不厲害也不全對,可能有個幾年實戰經驗,他就可能會成為不弱於廉頗的大將。

但是,此刻的趙括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生。藺相如看透了這一點,建議趙王不應如此。但趙王拒絕了,他非要在這條道上一路走到黑,還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有如戈爾巴喬夫時期的蘇聯,結果也如戈爾巴喬夫強行民主一般只得自己吞咽苦果。

後來,在趙括的指揮下,趙軍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四十餘萬趙兵盡降,后被秦軍坑殺。




我們不得不從歷史中思考


讀史可以知興替。回顧這場戰國時期知名的戰役,我們需要思考趙國輸在哪裡。現在的中美俄等多家軍事強國都開始重視輿論戰爭。其實,在戰國時期,中國人就已經把輿論戰打的十分漂亮了,長平之戰便是經典案例之一。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忙於建設國家基礎而忽視了輿論戰線。作為讀過幾年書,受過國家教育的人,我們也要從歷史中汲取與反省經驗教訓。

從近的說起,為什麼美帝能讓紅色巨獸蘇聯轟然解體並在東歐諸國之間發動顏色革命的浪潮呢?想必那些經歷過顏色革命和政治換血的東歐諸國的人民,現在都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被人忽悠了。但是,為什麼他們當初卻又會成為顏色革命的推手之一?這裡不得不談的是」美國掌握著什麼」。網際網路概念誕生於美國,傳統的電影電視傳媒,美國也是最大的輸出國與宗主國。在文化上,美帝幾乎壟斷了發言權,這為美國的輿論戰打好了基礎。

前段時間,《北京摺疊》獲得雨果獎。這個明裡暗裡譏諷北京的書籍居然能突破重圍獲得科幻小說界的諾貝爾。可想而知,那個全部由白人組成的審查團究竟是何居心。

總的來說,言論的戰略意義諸位覺得重要嗎?

古代的兵法就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網路和輿論的戰爭是十分可怕的。顯然這場戰爭早已悄無聲息地在我們的身邊發生。我們打開的每一個新聞app、貼吧、知乎、論壇,這些都是戰場。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只因懷著正義心境的人士登場太晚。

在烏煙瘴氣的網路中,有著境外資金支持的勢力,比如之前已被國家處理的八千黨中的空X堡壘、梅x飄香之流,大行其道,並逐漸被美化成為青年導師和意見領袖。

所幸還有周老師這樣的網路鬥士在與他們不停地戰鬥。早些年,即使沒有周老師那樣揮斥方遒的氣魄與文采,我也曾在網路上就各類事件表達過自己的見解,試圖為我們的國家平反。但是,卻經常收到有如「你不配做中國人」之類不知如何形容的評論,以及很多直白的辱罵。有些時候,我也不免暗自傷神。

就在這個時候,網上的朋友留言告訴我:「你不用管他們,讀過書的人都沒這麼容易被這些很低級的謠言影響,你這樣弄著大家也不能理解,受傷的往往是你自己。」

但是,從那之後,我仍舊願意頂著辱罵繼續就事件發表一些我的看法。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國家還是需要一些敢於為她發言的人。

或許這就是那句「戰士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的情懷吧。



我一直清醒地知道,外來勢力的文化和言論入侵是極其可怕的。一旦言論在民間普及並開始影響政府機構的決策的時候,那這個國家的國民都將陷入一場巨大的「忽悠」中。猶如前蘇聯和東歐的眾國,到那個時候,國破家亡,民眾都找不到地方擦拭自己的眼淚。

被人忽悠導致做出錯誤判斷,最後好心做成壞事,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有很多懷著一腔愛國熱情的網民,在網路大V的言語蠱惑下開始抵制工廠、自毀長城。他們舉著」反工廠、反污染」的旗幟,其實我們都知道他們沒有誰是不愛這個國家的。他們會站在那裡,正是因為他們對祖國懷著深沉的愛,也對祖國的發展擁有滿腔熱血。但是,這愛和熱血卻正是別人眼中最好的利用道具。

如果讓一時的熱情麻痹了雙眼,後果極其可怕,演變出的不良反應也將是這個社會無法承受的。前幾年釣魚島爭端,很多人開始組織遊行、懸掛橫幅……一切似乎都還只是示威,但在一個月之後,開始出現了失控。教我數學的老師,那位在教育界辛勤耕耘的老者,他的日本牌汽車被砸了!幾面車窗被砸得粉碎!這種行為想來早已違背遊行的初衷吧!其實回頭來看,說是破壞的日本車,其實毀壞的卻是國民的財產。


這一切由好變壞,全因那一腔熱血開始麻痹雙眼所致。而該為這一切負責的,是那一篇篇過激的文章,是那一段段已經失去理性的意見,更是網路大V和意見領袖們的渾水摸魚。

我害怕,我害怕我的後輩們步入後塵,成為他國的廉價勞動力和性工作者。現如今那些網路大V開始網羅他們的信眾,一場網路與言論的戰爭正在這片國土悄然醞釀。如果他們突破我們的防線,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站出來,我們一起組成言論戰爭的絕境長城,而這長城最需要的就是理性的聲音。

我記得那一天,那個陽光正好的午後,大一的我坐在宿舍的窗前,外面是學校操場的紅旗。我收到網上朋友勸我的私信,我很開心。畢竟我只是一個網路上的升斗小民,也沒有多好的文采。他的私信讓我相信:網路中還是有許多和我擁有同樣想法的人。

之後,在歷史大拿室友的幫助下,我給他回了一篇很長的文章,講的便是這戰國的歷史。後來,他也開始寫一些評論性的文章。我想,這個世界缺少的正是這種理性的聲音。還是那句,我雖不能為祖國征戰沙場,但是戰士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4: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