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經國去世后鄧小平感慨:可惜經國死得太早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21 04: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鄧小平和蔣經國相識較早,彼此有一定了解。1926年1月,鄧小平從法國巴黎到蘇聯,與蔣經國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但兩人不在一個班。鄧小平在當時被稱為「理論家班」的中大第七班。只有上大課時,鄧小平才會遇到蔣經國,兩人經常並肩坐在一起聽課。鄧小平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小組長,管理20多人,負責評估團里所有成員的意識形態和表現。蔣經國是這個小組的成員。可惜,歷史學者至今沒有找到鄧小平對蔣經國的評語報告。

  鄧小平比蔣經國大6歲,但因為個頭矮,排隊時經常與年齡最小的蔣經國挨著站在一起。一次蔣經國問鄧小平:「你幹嗎老是圍個圍巾,熱也圍、冷也圍?」鄧小平告訴他,在法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常去當清潔工,法國的清潔工都圍這麼一條圍巾。經歷艱難磨鍊的鄧小平以干過清潔工為自豪:「這是在巴黎留下的習慣,不圍反而怪怪的。」

  

  蔣經國經常邀鄧小平一起去莫斯科河邊散步,並向他了解在巴黎的情況。每當鄧小平聊起在法國勤工儉學和參加中共旅歐支部的經歷時,蔣經國都聽得津津有味,並盛情邀請鄧小平為牆報《紅牆》寫稿。鄧小平正想找機會談一下在巴黎的心得體會,於是便連著寫了幾篇文章,交給蔣經國發表,效果非常好。鄧小平的文章言簡意賅,觀點鮮明,蔣經國非常欣賞,常放在頭條位置。

  在莫斯科留學時,蔣經國把鄧小平看成「大哥」和「學長」。當鄧小平與國民黨右派同學谷正鼎和谷正綱等人辯論時,蔣經國往往站在鄧小平一邊,國民黨右派同學為此十分惱怒。

  1927年,鄧小平離開蘇聯回國,兩人就再也未曾謀面。後來,兩人分別成為國共兩黨的中堅力量。這兩位昔日的同學,一直在海峽兩岸關注著對方。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后,蔣經國對「美國駐台灣大使」安克志預言,鄧小平極有可能復出,因為大陸主流媒體一致抨擊鄧小平,顯然是黨內某些當權者(「四人幫」)忌憚他這位昔日同學東山再起的潛力。安克志將信將疑,結果四個星期後,「四人幫」被粉碎,鄧小平回到北京。

  1978年,蔣經國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同年,鄧小平復出后全面主持工作,蔣經國為此召開了一次緊急高級情報首長會議。與會者都認為,鄧小平比毛澤東溫和,兩岸關係將趨於緩和。蔣經國在聽完大家的發言后表示:「你們的評估都太樂觀,因為你們不認識鄧小平,但我認識他,我們在蘇聯一起學習過,他其實比毛澤東更為厲害,未來兩岸的情勢將比你們想象的更為複雜。」

  

  當年12月,解放軍停止了自1958年開始的對金門、馬祖的炮擊政策,國民黨軍隊也停止反炮擊。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議兩岸開放經貿、旅行和通郵。廖承志也發表了致蔣經國的一封公開信,提議國共第三次合作,並表示願意訪問台灣。

  對鄧小平的這一波「和平攻勢」,蔣經國的反應敏銳而謹慎。在當時「三不」佔據主流的政策環境下,他一方面謝絕廖承志的來訪,與大陸保持一定距離,但另一方面又認為:北京現在熱切鼓勵兩岸之間擴大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從長遠來看,對台灣必然是利大於弊。出於這樣的考慮,才有了後來的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的政策,為緩和兩岸關係邁出了歷史性的步伐。(全球局勢戰略縱橫公眾微信號:zhanluezonghen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