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弄不懂賺錢的邏輯,你還是社會底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31 04: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水木然專欄(ID:smr669)

  作者:水木然

  2017年,中國還有一次底層逆襲的機會。關鍵看我們能不能對新商業邏輯有所認知!  

  首先,為什麼很多人勤勤懇懇,但是永遠都是窮人?而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坐享其成,而且財富不斷翻滾。讀完這篇「賺錢邏輯」之後,你就一目了然!  

  1、資本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資本」。「資本」僅僅是指錢嗎?不是。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通過資源支配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因為資本有趨利性和增值性,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會促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朝著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會資源將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資本的逐利促進資源的優化,資源的優化順勢產生新的資本,並且不斷產生新的機會,如此一邊循環一邊膨脹。  

  比如,在物理學上,石墨和金剛石是同素異型體,它們都屬於碳元素形成的單質,但是物理性質大不相同,價值也天壤之別,就是因為他們的組成結構不同而已。  

  所以資本思維的精髓是結構重組。即對資源的分子進行時空和結構上的調整,從而產生由「石墨」到「金剛石」的增值效果。宏觀方面的資本運作是對全社會的資源重組,比如中國的國企重組,將大大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提升整個社會的運作效率。  

  2、資本思維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資本思維」。在物理學上「槓桿」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將「力量」放大,從而可以翹起更大質量物體。經濟上多了這一根槓桿,其活動空間和靈活性都大大增強,這也叫「資本思維」。今後的中國人必須深刻理解和運用「資本思維」這個工具。  

  3、三種角色  

  今後的社會,將只有以下三類人:  

  第一,資源者(工薪階層)。他們是資源的最直接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第二,配置者(企業家)。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  

  第三,資本家(金融家)。金融是社會食物鏈的最高環節,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遊戲。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  

  所以,一個社會的資源名義上都是資源者的,實際上都是資本家的。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按照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角色扮演,今後的個人如何獲得財富?無非只有三條渠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1)資源者(工薪階層)  

  「資源者」通過出售自己資源生存,也就是資源者的技能,即:時間+體力,這也是社會上分佈最多的人群。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換來財富。然而普通人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要麼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另外,對於「資源者」來說,還有天生稀罕資源,比如外貌。長的好看的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很多額外的財富;如果長的好看再加上運氣好就可以進入演藝圈,成為明星之後自己的資源就成了稀缺資源,資源的價格遠遠高於一般人!  

  但是這類財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運氣。因此這個群體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只為了能討好領導或者老闆,從而每月多領那麼一點工資。當然他們也不用承擔什麼風險,生活最安逸。所以馬雲說那些月收入2——3萬的人生活是最幸福的,就是基於這個角度考慮的。  

  在中國的安徽、河南以及很多北方落後地區,依然還在遵循這種思維: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使自己的勞動力更加值錢。不過,這種「雇傭」關係越來越不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無論你是什麼角色,必須學會主動解決問題,否則你存在的價值會越來越小,因此水木然認為工薪階層很快將成為社會的最底層。  

  (2)配置者(企業主)  

  這種人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  

  在奴隸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人力」(即:奴隸);封建時代的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而資本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資本的本質就是資源的配置。  

  從定義上來講,企業家是從事資源的組織、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設限。但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資源配置承擔風險,下限就是破產。  

  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努力攀爬到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經濟都實現了自由,從而實現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資源者」都適合去創業。他們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力、機遇和資本。配置者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群體,他們的素質和數量決定了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產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創新精神,所謂創新就是他們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  

  這裡我們需要提到中國企業家的更新換代。30多年前,中國開始第一次改革開放,那時整個中國百廢俱興,當時的大環境就是最好的機遇,只要大膽出來闖蕩的人,即使沒有文化、沒有見識,都成了企業家,這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  

  而如今,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的深化,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此時也對企業家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歐美和日本,企業家始終是社會的精英階層才可以擔任。而接下來的中國,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理想追求,以及對創新的深刻理解,很難再成為社會的「配置者」。因此,中國的企業家正在更新換代,一些90后創業者紛紛走近我們視野,很多老的企業家也自願退出歷史舞台,這是時代的發展,也是一種必然!  

  觀察一下周圍,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創業的經歷,創業更是一場修行。創業者是鏈接上層和下層之間的橋樑,是整個社會的中流砥柱!它們加速了社會財富的流通,我們應該向每一個創業者致敬。  

  (3)資本家(金融家)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是屬於分散的「資源者」的,實際上卻是歸「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質上,全部是屬於資本家的!  

  這是一個非常殘酷是事實,我們今天卻把它說穿了。  

  資本家的定義是:以資本運作為業的人。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掌握了科技與運用的企業家們,能迅速的積累起巨額的財富,他們的企業對一個國家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些企業組成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於是形成了壟斷,而這時的「企業家」開始坐在了幕後操縱這一切,演變成了「資本家」。  

  「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企業的產品是各類快消品,而資本家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併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的未來把控到自己手中。比如巴菲特專門坐在老家做投資,操縱他的布局,他也是資本家。  

  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但是為什麼叫「資本」主義社會呢?而不叫「自有市場主義」社會呢?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資本」是度量和決定一切的標準。如果你有了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一千萬雇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九千萬。而這一切,只因為你再從事資本運作,你只需要夠聰明和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氣、不需要花時間、更不需要長得漂亮。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3種人賺的錢就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錢比第1種人多。因此,第1種人在努力進化到第2種人,而第二種人在拚命進化到第3種人。

  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還不是沒有希望,階級的固化,其實就是指這種流動的減少。  

  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就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你有多大魄力?剩下的就是看機會!那麼還有打破的希望嗎?當然有!  

  水木然不是很同意最近流傳的一些文章,他們把社會描述的越來越絕望。但是實際上,今後的社會是全開放的,資源流動的會越來越快。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身邊流動的資源進行取用,然後盤活!  

  比如如果你一個普通人(工薪階層),有一天你忽然想到了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idea,那你要問自己,你有沒有這個資金去運作這個idea?如果沒有,是不是可以把它表達出來,找有興趣、有錢的人(資本家)來投資你去做呢?只要這個想法是合理的,自然就會有人賞識,然後你就成了第二種人(企業家),從而支配一群人去實現你的夢想,同時你也在為大家實現夢想。  

  所以,知乎上有網友說: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  

  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上班、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給幼兒園攝影的等等等等,一句話,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的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  

  怎麼用資本賺錢?問你們個問題你們就明白了。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凈賺1萬;如果雇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凈賺2千。你怎麼選擇?  

  答案:雇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貸款,再盤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凈賺一千了。而你,只需要這樣盤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凈賺10萬,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3種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們沒有成為第3種人,很好理解。就是因為:他自己做廚師,自己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所以,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  

  另外,聰明和資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8: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