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互動直播有哪些差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5 00: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趙斌:美國的直播一開始就表現出小圈子觀眾的模式,而不是像中國的美女秀場直播以陌生人觀看為主。

  

  全球實時雲服務商聲網Agora.io創始人兼CEO 趙斌

  2016年是中國手機互動直播的元年,直播行業野蠻生長。

  根據文化部在去年8月份發布的數據,中國的網路表演(直播)去年上半年的市場營收82.6億元,同比增長209.3%,而它還在以一種井噴式的狀況在發展。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電影工業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一年的規模也就是兩三百億,直播僅僅用了這一兩年的時間,就很可能超越過去的文化形式。

  在過去一年裡,直播為代表的實時視頻互動應用在形態和技術方面也在不斷創新。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實時視頻的互動成為了移動網際網路創新的熱點。手機互動直播在中國的突破式發展是這一趨勢的突出代表。

  美國的直播並沒有成為全民直播

  當美國移動應用創業者從直播形態的產品探索走向更趨向於扁平化、社交化的視頻互動模式時,中國移動創業者在手機互動直播上實現了突破。美國的直播一開始就表現出小圈子觀眾的使用模式,更偏向於親朋好友之間平等交流的直播,而不是像中國的美女秀場直播以陌生人觀看為主。美國的直播平台上網紅大部分是二十來歲的青少年,熱衷於表現、表達自我。在Facebook, Twitter上也可以有大量的粉絲,但更多的是在熟人朋友之間觀看、互動。但是在中國網紅主播主要是年輕的美女,觀眾則主要是陌生人。

  最初,美國的Meerkat的出現是很早的,隨後Periscope的推出強化了這方面的探索。但是美國的直播並沒有隨之成長成為全民直播。這和美國的市場環境,互動直播的營收和有粘性的使用模式沒有形成等因素有關係。接下來,Facebook挺進直播,利用自己的既有流量推出了廣受歡迎的Facebook Live,社交巨頭利用先天的流量優勢,將直播極大地普及了。直播進而在美國成為更加扁平化的社交互動方式,這也說明互動直播本身的使用門檻比較低,消費者容易學會接受,但是目前美國市場上的直播形態突破性不夠,並沒有形成完全創新的使用模式,從而帶來突破性的發展。

  然而這個領域的創新仍然非常活躍。比如Meerkat團隊在直播上未能突破后,近期推出了Houseparty,全力轉型視頻群聊互動的社交場景,並且可以在與好友聊天過程中不斷邀請其它好友加入。另一款視頻互動產品Marco Polo 的形態更獨特,是一個群體的視頻對講,把對講機的使用方法在智能手機上擴展到了視頻對講。用戶可以在一組朋友組成的頻道里,通過發送短視頻的方式和朋友交流和互動。視頻帶來了對每個人所處環境的分享,使用方式和效果都讓人眼前一亮。美國應用開發者在這個領域的持續創新相對中國更具多元化的特徵,很多視頻的社交場景下新使用模式都被創造了出來。

  知名創業者Sean Parker的新創業公司推出的Airtime也是視頻社交創新產品,它以視頻群聊為核心的房間概念的產品,模糊了直播和視頻聊天的界限。既可以在和朋友創建的房間中視頻互動,也可以由表演者創建房間,拉入粉絲形成自己的觀眾群組織表演。類似的視頻領域的社交創新非常活躍。

  總的來說,移動視頻為基礎的創新在美國有很多樣的探索,但還沒有形成突破;在中國互動性為基礎的手機直播已經形成突破,並形成了穩定的打賞為核心的盈利模式。未來在互動性上,還很多的可以創新的機會,比如連麥,音頻互動,或是結合AR的玩法等。

  中國市場上YY是在PC時代整個秀場直播的領導者,在移動時代,17最早作了很多標新立異的探索者,17隨著被下架而逐漸式微后,映客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全民直播的風潮。這個風潮反過來又給了老牌的秀場和有流量的社交產品以啟發,在隨後的移動的直播和以移動為基礎的視頻社交上,利用其固有流量和粉絲數,快速追趕形成了很大的業務成長,反而也享受到了這一波移動直播成長的紅利。而且因為自帶流量而不需要消耗巨資持續導入新流量,在這場競爭裡面,老牌社交和直播服務其實是有很大優勢的。

  全互動直播市場熱度還將延續

  未來,預期將在直播的技術、形態和模式上有更多的創新。全互動直播將延續此前熱度,成為直播的熱點。互動性是這一波直播發展的基礎,那麼互動性的進一步加強將給直播帶來新的創新和發展機會。

  全互動多人連麥,群組視頻連麥覆蓋了所有的互動形式,也降低了延遲,依託這種技術怎樣能夠讓土豪和主播、甚至和海量的觀眾一起互動,是個很有意思的場景。本質上全互動直播是有能力幫助移動應用實現任何線下活動的效果。比如陌陌最近請相聲演員上線直播,試想除了打賞鮮花送禮物之外,海量的觀眾在屏幕後面還可以回以噓聲,喝倒彩,甚至可以上台表演一段,實現台上台下的全面互動,這種全互動直播將引領風潮。

  下一代的創新在音頻的直播上有更多的想象空間。目前中國國內的荔枝FM、喜馬拉雅FM都接入了自己的直播服務,市場反響很熱烈。由於音頻直播相對於視頻直播更有隱密性,聲音還能帶來比視頻更多的想象空間,聲音的體驗有獨特的優勢。多人call in的形式也會為直播市場增加新的趣味性。

  垂直領域場景化的直播,也會是下一步發展的趨勢。目前在中國國內的電商直播、教育直播、財經直播、媒體直播、賽事直播都有所普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直播將作為工具,更加深入地滲透到各個垂直領域,進而顛覆和改變傳統行業。

  全民直播帶來的普及,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將線下活動搬到線上。所有的活動都將不再局限於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間,而是能夠跨地域跨時區的全面溝通。在這種場景下,線下的活動將更多地利用線上抽獎、場外援助、互動答題、互送禮品等多種形式線上的觀眾和線下的參與者鏈接起來,這種場景預期將帶來更多生活方式的轉變和消費升級。

  直播平台在中國的成功已經印證了打賞模式的成功,直播平台的營收能力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在美國,打賞模式是否能重現在中國的成功還很有爭議。美國最接近中國的這種盈利模式的就是明星和自己的粉絲之間的互動和部分打賞,但是目前打賞產生的營收規模遠不及中國,因此,在這方面,也是美國的直播平台發展的困境所在。如果美國的營收模式得到驗證,則業務上的突破也是可以期待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