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部影片曾是1989年中國尺度最大的電影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7-1-17 00:20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半是火焰,一半水海水》 1989年  導演:夏鋼

  闊別大銀幕十餘年的夏鋼導演今年又有新的大銀幕作品了,主演是王千源和余男。電影名叫做《夜色撩人》,預計春節後上映。

  

  

  《夜色撩人》

  與陳凱歌田壯壯同班的第五代導演夏鋼,非常低調,拍攝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遭遇激情》、《大撒把》、《無人喝彩》等經典影片。

  

  夏鋼導演  /  攝影:逄小威

  1992年夏鋼導演曾經憑藉葛優、徐帆主演的電影《大撒把》在金雞獎擊敗《秋菊打官司》,也曾引發熱議。

  

  《大撒把》

  

  《秋菊打官司》

  在台灣版《導演的起點》一書中,收錄了對夏鋼導演的處女作《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訪問。這部拍攝於1989年的影片,在當時也是話題電影。

  

  青年電影手冊獨家專訪

  夏鋼導演處女作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導演:夏鋼

  編劇:王朔 / 葉大鷹

  主演:羅剛 / 紀玲 / 解蕾 / 陳繼東 / 吉虹 / 張建新

  故事:張明和胖子是北京城內兩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小青年,他們靠假冒警察敲詐富商賺錢。除此之外,他們還經常在街上搭訕女青年尋找刺激。這一日,張明遇到某大學外語系女學生吳迪,這兩個身份懸殊的年輕人卻擦出不該有的火花。張明的玩世不恭很快讓充滿浪漫情懷的吳迪傾倒,從此對他忠貞不二;然而張明卻只是隨便玩玩,他毫不珍惜這個純潔女孩的感情。倍感受傷的吳迪出賣肉體,自甘墮落,更因此付出生命。張明則在一次抓捕過程中鋃鐺入獄。三年後,張明獲釋出獄。在前往某海濱城市養病的途中,他邂逅了爽朗的女大學生胡昳。這個女孩給了張明似曾相識的感覺,同時也讓他切實體會到自己當年對吳迪造成的無法彌補的傷害……

  

  

  手冊:是什麼樣的機緣讓這個故事成為你的處女作?

  夏鋼:我在畢業後有大概五六年的時間沒有拍戲,只是給兩位老導演謝鐵驪、陳懷皚分別做了一次副導演。我一直在考慮我要拍什麼,後來我發現了王朔發表在文學刊物的一篇小說,叫做《空中小姐》,我就通過編輯部找到了王朔。

  我特別喜歡王朔的作品,但是《空中小姐》當時沒有拍成。後來聊得很投機,他把往後幾篇小說的手稿,都拿來給我看。後來他又寫了一個《浮出海面》,我覺得也不錯,但被黃建新拍成了《輪迴》。然後他寫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時又給我看,寫得特別好,但當時葉大鷹跟王朔也很熟,葉大鷹也想拍,他就把它改了一個劇本交給西安電影製片廠,西影廠不讓他拍,於是他跟王朔兩人拿著劇本和小說來找我。我當時很喜歡這個說,他們拿過來我就準備給北影廠。之前北影廠也想讓我拍片,但是給我幾個劇本我都不喜歡,我說我不拍,我等,我等我喜歡的。結果這個機會來了以後,我說我一定要抓住。

  (以下劇照是由夏鋼導演獨家提供給我們的掃描圖,相當珍貴。)

  

  上這個片子經過了很多的曲折。當時還有一個珠影的導演,沒有經過王朔的許可就把王朔這個小說改了,拍成片子后,來找王朔許可,當時王朔正在我家商量這個事,他說那不行,他沒同意拍,但人家把版權費給寄過來了,當時王朔也缺錢,他說對方不能用小說里的人物的名字,不能用他小說的名字,他不認可對方的作品是他的小說改編的。

  後來我也看到這片子了,北影問我能不能拍這個片子時,我說你們可以把那片子調出來看,那個片子叫《魔鬼與天使》,廠里看了后問我有什麼把握,因為我在廠里也是第一次上片,我說我有把握,我完全可以把握,我肯定跟他拍的不一樣,而且比他更好,這樣廠里才同意。而且當時文學部對這個劇本有很大意見,但是我說服了文學部所有參與討論的編輯,我說你們可以提各種各樣的意見,但是不要在會上提反對意見,這個片子我是一定要拍的,而且是一定要拍成的。我和我的責任編輯一個一個說服了參與討論的人,這個劇本才通過。所以這個是我等了很多年,心目中要拍的作品,我也很欣慰正好趕上這麼一個機會。

  

  手冊:那它到了你手裡后,你有自己重新編劇嗎?

  夏鋼:實際上我又把它重新寫了一遍,當然王朔原小說也非常好。當時葉大鷹改了一個稿,因為是人家自己把這個稿給做完的,大家都是朋友,所以劇本就有了一個基礎,我又寫了一遍,但是也上了葉大鷹的名字。

  

  手冊:你想實現一個什麼樣的表達跟訴求呢?

  夏鋼:大家都知道,王朔的作品有玩世不恭的特點,是痞子文學,其實我從王朔的作品裡邊看到了相反的東西。當時的小說作家裡,王朔是最真誠的一個。我覺得王朔的作品,雖然表面上有很多玩世不恭的東西,但是又有很隱喻的東西,實際上他內心的真誠他羞於在表面上展示。所以他總是帶著一種調侃,一種自嘲,一種嘲諷,這是他的一個特點。

  但是我覺得要抓住他內核里最重要的東西。對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呢,實際上是體現兩個人在那個時代對於愛情的終極夢想。女主角的夢想就是要為愛情而死,男主角的夢想是由於自己的弱點錯過了最重要的愛情,但是期待重逢,期待回歸。但這兩個人的夢想是相違的,相駁,是悖論。

  

  如果一個人的夢想實現了,那另一個人的夢想一定會破滅。所以最終女主角的夢想實現了,她為愛情而死,而男主角必定不能等到重逢。但是他一直期待,所以有第二個女主角出現,圓他對自己愛情的夢想。但是第二個人畢竟不能帶給他最初的愛,所以他將為自己的過失而痛不欲生。我把它寫成了這樣一個故事。但是我堅持用王朔原小說中前後兩段式的結構,所有的人都說不行,說沒有這樣的結構,一個片子有兩段一定是不行的,我當時想,別人越說不行的,我一定要讓它行,最後我就堅持。

  

  手冊:那北影廠就是你這個項目的主要投資方?

  夏鋼:唯一投資方就是北影廠。

  

  手冊:那當年項目預算是多少?

  夏鋼:這個電影實際上只投了60多萬就拍下來了。

  手冊: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夏鋼:最大的困難是當時廠裡面對這個片子的反應一直是負面的,所以給我的攝製組的壓力非常大。另外一個是審查的壓力比較大。在我拍攝中,廠裡邊看了樣片就說,這片子不行,當時準備讓它下馬,但是我拍得比較快,等廠里通知我說想讓這個片子下馬,徵求我的意見的時候,我告訴他我還有一場戲就拍完了,現在下馬也可以,我也可以剪成一個片子,就缺一場戲。

  後來廠里就說,既然就差一場戲,那就拍完剪出來再看吧。結果剪出來以後廠里非常吃驚,就覺得從來沒想到我能把片子拍成這樣,從沒看過我這樣的片子。當時藝委會的所有老導演看完這個片子之後,20分鐘左右沒有一個人發言,說不出來,他們很受震動,但他們表達不出來,不知道該怎麼整體評價這個片子。當時的廠長宋崇就跟我說,從他個人的角度,非常喜歡這個片子,這是他看過的最打動他的一個片子,但是裡邊很多政策性的東西他說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把握,怎麼把握,他也沒接觸過,說咱們就乾脆報到電影局看看吧。

  

  到電影局,當時那個時候還是比較嚴格的,就請了六大部委,包括公安部、共青團、司法部這些各派代表來參與審查,結果《人民日報》一個記者發了一篇報道,說幾大部委對這個片子亮了黃牌,後來我在電影局看了這個意見。這個意見是,如果這部片子公開上映的話,會引起社會動亂,要求改。後來經過很多次反覆的商量,我和我愛人還去找了當時主管的部長陳昊蘇,當面跟他商量怎麼改,最後確定了修改方案。當時改完后,陳昊蘇親自來北影審片,一個人來的,說就這樣,如果再有罵的,就讓他們罵他算了。

  其實廠里都比較滿意,但是因為這個片子比較敏感,而且有幾大部委前面的意見,所以審查還留了個尾巴,這是我們廠領導後來告訴我的。當時是這樣寫的,同意發行,同意國內上映,但是不允許參加任何的評獎和國外的電影節。

  

  

  手冊:作品上映的命運如何?

  夏鋼:1988年拍的,1989年底上映的。當時拷貝一個就賣11 000多塊錢,賣了多少我也不知道,票房沒統計過,賣拷貝的話票房跟廠里沒關係。但是這個片子上映的情況非常好。電影拷貝按說放映400次就要報廢的,換拷貝,但是這拷貝北京的電影院放了1 000場以上,所以在放映過程中就碎了,還不是斷了,是整個碎了,放太多了。所以放半截的時候,北影電影公司就來北影廠借拷貝,說把你們留廠的拷貝借給我們,說放一半壞了。後來我去上海,上海的一個電影經理就告訴我,這個片子的上映情況非常好,是我們建國以來放映最多,上座率最高的一部電影。當時他統計這個片子的上座率是99.82%,場場滿。後來北京興夜場,包括海淀影院的經理也給我講,說如果沒這部片子的話,我們放連場的時候賣不出票。

  

  手冊:對你幫助最大的人是誰?

  夏鋼:應該說是我愛人孟朱。當時要不是我愛人孟朱極力主張跟我一起親自去找陳昊蘇談,讓部長來決定,來拿這個修改意見,這個片子根本就不能面世。她拉著我去找部長,這樣才把片子通過,所以我覺得首先應該感謝她。

  

  手冊:對首次拍片的年輕導演有何建議?

  夏鋼:就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看重一個電影功利的東西,一定要忠實於自己最初的衝動,忠實於自己最初的想法,不要太輕易改變自己,不要太輕易放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真實、最寶貴的東西表現出來。如果你在第一部片子就放棄了自己的衝動的話,那你就會養成一種慣性,隨時可以放棄,隨時可以改變,那你的作品就會缺少個性。

  曾念群/採訪

  有意思的是19年以後,導演劉奮鬥又重拍了這部電影,還是根據王朔的小說改編,名字倒過來了。片名則叫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主演是廖凡。電影並沒有在內地公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導演簡歷

  夏鋼,出生於北京,當過市政工程局工人,197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后因無配名額轉回市政工程局。1983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85年畢業短片《我們還年輕》獲第12屆世界大學生電影作品學院獎優秀影片提名。

  

  1989年,執導處女作《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91年,執導《我心依舊》。

  1991年,執導《遭遇激情》。

  1992年,執導《大撒把》,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1993年,執導《無人喝彩》。

  1994年,執導《與往事乾杯》。

  1996年,執導《伴你到黎明》。

  1997年,執導《生命如歌》。

  1999年,執導《玻璃是透明的》

  2001年,執導《誰來傾聽》。

  2003年,執導《親情樹》。

  2007年,執導《荀慧生》。

  2008年,執導《一個女人的史詩》。

  2016年,執導《夜色撩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6: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