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奇仙藥道教仙品黃精到底是什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10 05: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黃精因其極好的滋補功效,寄託了道教對長生不死的不懈追求,黃精亦因道教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而被奉為仙品。

  文/李亞飛

  黃精,又名仙人餘糧、野仙姜等,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乾燥根莖,品種有大黃精、雞頭黃精、姜形黃精,廣佈於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北以及東南地區。黃精的發現大概始於神農氏嘗百草時期,黃精因其極好的滋補功效,寄託了道教對長生不死的不懈追求,黃精亦因道教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而被奉為仙品。

  道教中人服食藥餌「黃精」的歷史

  早在東漢末年道教誕生之前,作為道教的早期雛形的神仙道,便以服食黃精作為主要的餌葯之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載漢武帝時道士戴孟服黃精,又兼能種植。神仙道頗重外在形體練養,將黃精列為長期服用的仙品,寄託了人類對生命長生不老的渴望與追求。黃精亦是在古代勞動人民葯食同源的長期實踐中,被證實確有延年益壽的價值,服食黃精比道教的歷史更要深遠。

  

  神仙道將黃精列為長期服用的仙品(資料圖)

  在道教經典《道藏》中,最早記載道門中人服食黃精的是東漢時期,如漢靈帝時淳于斟「服食胡麻黃精餌」,陶弘景撰的《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也記載:「張禮正,衡山,漢末服黃精。」漢末至北魏時期,道士張禮正「服黃精,顏色丁壯」,隋末道士岑道原「常食黃精,時百餘歲,膚若冰雪」,元道士羅霎震撰《武當記勝集》認為黃精「苗帶純陽伴鹿眠,根頭充實幾經年」,歷代道士服食黃精蔚然成風,不勝枚舉。

  道門中人服食黃精經久不衰,《續仙傳》云:「朱孺子……深慕仙道,常登山嶺采黃精服餌,歷十餘年。」不僅親自去野外採食,而且留種栽培蔚然成風,如魏朝道士王暉,「常種黃精於溪側,則虎為之耕,豹為之耘」。武當山道士戴孟,「服白朮、黃精,兼能種植」。唐睿宗時道人許宣平,牆壁題詩云:「一池荷葉衣無盡,兩畝黃精食有餘。」種植黃精達兩畝規模,充分體現了道門中人的勞動智慧,與自食其力的優秀品德。

  道教史料中黃精的神奇功效

  關於黃精的神奇療效,《道藏》里有一個故事。臨川有官員家虐待奴婢,奴婢逃入山中以黃精為食,逐漸身體輕健,不知飢餓,可以靈健地攀爬樹木或飛身而下,一次官員家把其包圍至山腳之下,竟然騰空飛上山頂,以至於官員家捕之不得。這則故事雖有些誇張,但黃精的功效據此可見一斑。

  《列仙傳》雲人服食黃精「長生不死者萬數」,張禮正「以漢末入山,服黃精,顏色丁狀,常如年四十時」,《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載嵇康「聞道士遺言,餌木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劉無名「服黃精白朮,以希延生」,從中可以看出,服食黃精可使人延年益壽,延緩衰老,甚至寄託著道門中人長生不死的終極理想。此外黃精在辟穀術中也是要餌,久服令人不知飢餓。

  

  服食黃精能使人延年益壽(資料圖)

  道教認為服食黃精能使人延年益壽,甚而長生不死的具體原理是什呢?《圖經集注衍義本草序例·雷公炮炙論序》將黃精列為草部上品,引《日華子本草》云:「補五勞七傷,助筋骨,止飢,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單服九蒸九暴,食之駐顏。」可見黃精具有滋補療虛的強大功效,通過補益脾胃,滋潤心肺,強筋壯骨的原理使人耐飢餓、耐寒暑、恢復五髒的勞損和七情對身體的傷害。《道藏神仙芝草經》云:「黃精,寬中益氣,五臟調良,肌肉充盛,骨體堅強,其力倍,多年不老,顏色鮮明,發白更黑,齒落更生。」黃精還能補益氣血,從而使五臟及肌肉、骨骼、氣色、發齒都得到充足的氣血供應,從而延緩衰老,甚至能讓過早衰老的人恢復體質,還老復少。《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說黃精:「天官名此草為戊己芝。」戊己五行屬土,脾胃亦屬土,可見黃精主要功效為補益脾胃。

  此外,在道教里黃精的強大功效還有更深層次的原理,《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說:「黃精之草,太陽之精也。結氣九天……含精三陽……上承太火於少陽,吐葩於盛夏,積精成真,充根累節……積陽之所宗,其神化者也。」「太陽」又稱「巨陽」、「三陽」,表示陽氣最為充勝的意蘊,黃精內含至盛陽氣所化生的精氣,太火即相火,五行屬木,木能生火,盛夏陽氣至盛屬火,所以黃精積聚精華於盛夏,而具有補益之功。

  道門中人認為黃精的根、實、莖、葉、花皆可入葯。《圖經衍義本草》引《食療》云:「根、葉、花、食皆可食之。」黃精植株唯花效用最佳,花最為難得,果實次之,根須次其果實,葉次須,如《抱朴子》云:服其花勝其食,其食勝其根。但花難得。道人主要服食其果實,其生食刺激咽喉,故九蒸九曬蒸熟食用,有打成粉末作散劑服用,有與其他餌葯合成藥丸服用,有蒸熟直接服食。

  葯食同源——黃精在現代生活中

  當今生活中人們非常重視養生保健,黃精具有極高的食療與葯療價值,故為市場需求量很大的食材和藥材。《九華山志》記載了唐朝新羅王子終日以黃精為食,九十九歲而坐化成佛,人稱地藏菩薩的故事。歷史經驗證明黃精無毒副作用,《道藏》也記載飢荒年代民眾以黃精為食的歷史。民間作為食材可用新鮮黃精炒菜、煎湯燉肉,用熟黃精泡茶泡酒等,以期達到延年益壽、美容養顏、補益氣血的功效。但黃精因為養陰力度大,故性較滋膩,消化不良者多食可加重脾胃負擔,常人過食亦可引起痰多腹瀉等癥狀,故適量而止。

  

  黃精具有極高的食療與葯療價值(資料圖)

  黃精作為中醫學中的要葯,其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常被用來治療氣血虛弱、面黃肌瘦、氣陰兩虛的疾患。中醫認為其具有健脾益氣、生津補精血的作用,尤以與黑豆汁蒸拌,並加黃酒九蒸九曬的野生多年生黃精療效最佳,其滋補功效可以與熟地黃、制首烏相媲美,故經方里多與之並用。現代藥理表明,黃精富含有益健康的黃精多糖,以及多種氨基酸和糖甙,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對肺結核亦有佳效,還對高血壓、高血糖等具有治療作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