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中產報告:愛競爭、缺理財渠道、不喝雞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12 06: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來源:吳曉波頻道丨wuxiaobopd

  內容由吳曉波頻道、艾瑞諮詢、HRGO等媒體共同策劃



  有房有車衣食無憂、事業小有成就、在公司中擔任關鍵職位、每年有假期旅行... ...可能這是大部分對中產的直觀印象。

  

  隨著網際網路的成長與發展,誕生了一批新的中產,他們叫:新銳中產,是中國近1.3億中產階層中,以80、90後為中堅力量的群體。

  在近兩年來許多現象背後,你都可以看到他們立場鮮明的表達和選擇。他們的出現不僅說明財富的增長,也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他們數量龐大,卻是當今中國最陌生的一群人。

  於是,吳曉波頻道聯合新浪財經、艾瑞諮詢,以及我們HRGO和眾多知名新媒體,共同發起《中堅力量還是焦慮群體——吳曉波頻道新銳中產大調查》,希望從事業、生活、財務、消費等方面還原新銳中產的面貌。

  這是一群充滿慾望和荷爾蒙的人群,他們的主題只有一個:「過更好的、更有品質的生活」。

  

  

  一、基礎特徵

  

  

  他們主要來自於大城市、已婚,超過9成是大學及以上學歷,其中22%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參與調查的男女比例為52:48。

  

  在年歲上,出生於80年之後的佔據70%,說明這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主的群體。

  49%是27-36歲的80后,還有18%的90-94年群體,未來10年對他們而言將是黃金年華,對提供相應商品服務的企業自然也是。

  

  如果我們將人均年收入超過10萬視為中產家庭的起點,則其中已婚人士家庭的總收入超過20萬甚至30萬,也基本符合大多數機構對中國中產階層的定義。

  這意味著,2/3的受訪者家庭處於中產以上,主要集中在10-20萬和20-50萬。同時也有12%的人屬於高收入階層,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0萬以上。

  但,我們還要看看大家會怎麼看這個問題。

  

  對於多少收入算是本地中產階層的收入起點,不同級別城市的判斷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三四線城市基本同構,與一線、二線形成三個級別。

  

  在中國,中產階級的自我認定首先從收入開始。

  不同級別的收入存在明顯的中產自我認定差異,但中高收入群體也有為數不低的比例認為自己並不屬於中產的一員。

  

  整個調查中,雖然66.7%的人根據年收入可以被划入中產階層,卻只有45%認為自己是中產,另外55%則認為自己不是中產。

  相對而言,同樣收入水平下,自我認定為中產階層的群體對來年收入增加也更加樂觀(來年年收入由受調查者自行根據近幾年年收入增長率估算)。

  

  二、投資理財

  

  

  調查中,37%家庭可投資資產超過20萬。

  

  那麼錢用在哪裡呢?短期流動性的可投資資產,主要在銀行理財上。而另外一大部分資產,是在投資性房產這個不動產上。

  然後中國家庭的配置才是股票、保險、基金,而商業保險的配置比例不到四成。

  這都顯示出未來中國中產階層,在投資理財的理念上不夠與時俱進,同時,他們的投資理財始終缺乏合適的渠道

  

  從最希望了解哪些理財投資工具這個問題上看,大家似乎仍然最關注眼下的投資熱點:房子和股票。但網際網路金融理財也不再被忽視,它佔據了第三的位置。

  在投資風格上,新銳中產整體屬於穩健的投資性格。63%的人在投資理財上,面對損失會設置一個止損點,還有27.4%會持有等待反彈,9.6%會選擇加倉。

  而其中86%不滿意自己目前的理財能力。

  

  中產在投資理財上,首先需要投資理財的基礎性原理,其次需要市場、政策動態信息,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家庭財務規劃和具體的投資理財執行方法是當務之急。

  

  三、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這是一個崇尚自我奮鬥,認為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最重要因素來自情商或智商等個人因素的群體。

  這代表著一種進取的野心與勇氣:只要你努力,就能過得好!

  

  對「逃離北上廣」這個話題的看法體現出,這是一個對競爭毫無畏懼的人群。

  他們心裡想的是:能者居之。

  

  在一些被認為有規律的東西里,新銳中產認為性格分析最有幫助,遠高於宗教信仰、易經八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星座血型等。

  這體現了強烈的致用意味:某種程度意味著他們不認為那些不受自己控制的東西,能夠幫助到自己。

  

  他們關注的公眾號並不令人驚訝,前五項分別是:財經類、時事類、理財類、勵志類、人文類。其中財經類包含管理類,我們人力資源分享匯也是眾多中產喜歡關注的賬號。

  

  在最關心的社會性問題上:

  首推健康相關,空氣質量和食品安全讓人沒法無視。

  其次是社會流動性,階層固化近年引起了社會性討論,教育制度則是長期一直令人不滿的痰盂。

  

  四、消費

  

  

  對健康的關心,直接體現在健康消費上,65%的人在健身課程、會員或器械中的至少有一項。

  但和商業保險類似,僅有23%購買了自費醫保。

  

  68%是有車一族。

  這些車當中10-20萬最多,佔據了44%;

  其次是20-30萬級別,23%;

  也有為數不少的,超過22%的30萬級別以上,其中大多應該是C級車。

  

  旅行已經成為生活的標配,92%的人在未來一年有出遊計劃。其中51%計劃未來一年出境游。目的地首推歐美,其次才是東南亞及南亞、日韓。

  計劃出遊的人,86%希望旅行是以自由行的形式,跟團游對他們而言是過時的拘束。

  

  除吃住外,最大消費項是服裝,但也僅佔30%。同量級的還有交際、學習、旅行、通訊、娛樂等。

  這正是中產人群的典型消費特徵: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全民款的消費很可能已經成為歷史。

  

  從這份報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80後為主的新銳中產正在急速地崛起,新的主流消費理念正在變革。他們對多樣化、個性化的品質追求,已經不可阻擋,他們認可商業之美,並願意為之付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