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打造一部時光機?不再做時間的囚徒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6-12-21 2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12-21 01:12:13 來源: 網易科技報道

  

  (圖:為了想象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你的頭腦首先要能夠在過去和未來概念之間穿梭。圖/WREN MCDONALD)

  網易科技訊12月21日消息,許多原初看來不可能的事最終發生,也許人們還感到難以接受。當希拉里·柯林頓丟掉了2016年美國大選,她的支持者開始琢磨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有沒有可能事情有另一種結果呢?如果她的競選策略更具侵略性,如果她在威斯康星州多花些心思,甚至若從一開始就是桑德斯獲得黨內提名,如果媒體以另一種方式報道特朗普……事情會不會存在另一種可能呢?當我們回味過去並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時,我們就是在考慮時光倒流和改變歷史。

  恐怕當億萬年前一個原始人不小心被石頭砸了腳也會渴望能讓時間倒流避免傷痛。但是,若想開始想象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你的頭腦必須能夠在「過去」和「未來」這些概念之間轉換。否則,你可能會把自己弄的暈頭轉向。詹姆斯·格利克(James Gleick)在其新書《時間旅行》(Time Travel)中認為,六百年前人們頭腦中幾乎不會產生時間旅行這麼天馬行空的念頭。那時人們認為當下與過去相似,而未來又回與當下相似,很少有人會產生穿越的念頭。人們盡可以揚帆遠航去進行地理大發現,但很少有人會好奇時間上的探索。獨行者到天涯海角去探尋人生意義和世界真諦,人們的思想局限於所見。

  後來古登堡印刷術改變了這一切。「人類的文化記憶以有形、可見和可分享的形式保存下來。」格利克寫道。現在,人們可以通過書籍一探往昔,追溯過去的同時對未來的期盼也開始萌動。再後來工業革命賦予人類前所未有的改造地球的能力,這種願望變的更加強烈。「在未來主義誕生之前,人們不得不相信進步。」格利克寫道。現代「時間旅行者」這一概念由英國科幻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1895年首次提出。

  隨後這一新奇概念迅速席捲大街小巷。它被科學家探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超光速概念;它也滲入文學,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在意識流小說里將時間玩弄於筆端。大眾中更是掀起了時間膠囊熱。時間旅行概念的吸引人之處在於,它與人們有關「記憶」的認知存在不可調和又引人深思的矛盾。一旦時間旅行的概念開始到達人類的心靈,它極其容易被吸納進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不必做任何腦力急轉彎來弄懂它到底如何發生。記憶瞬間就採納了時間旅行。如果你不記得過去,那麼你也無法進入未來。近年來,有關記憶的重要性不斷被揭示:記憶工作的方式讓我們可以想象不同的未來,而不僅僅是回憶往昔。記憶成為了時間旅行的關鍵所在。

  

  (圖:特朗普當選后,網友從《回到未來II》中找到了神預言。這部電影拍攝於1989年。)

  時間旅行自誕生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組成。它啟發了無數電影——甚至有人指出《回到未來II》預測了特朗普的崛起。它漸漸遠離物理領域,隨著心理學家對人類思維和記憶的研究,時間旅行現在成了大眾話題。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記憶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不準確性。人們常常被記憶誤導而不自知。幾十年來,這被認為是一種設計缺陷。現在一些研究人員提出記憶的不穩定性可能不是大腦神經布局的瑕疵,反而是人腦能夠憧憬未來的必不可少之條件。哈佛大學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夏克特(Daniel L. Schacter)認為,思考過去是想象未來之必要前提。「想象未來所用到的神經機制很多也正是回憶過去時所用到的。」他寫道。更重要的是,正是對往昔回憶的捉摸不定,讓對從未發生的未來之幻想成為可能。未來是對已知的重新調整,既非原樣重現,也不是憑空捏造。夏克特將之稱為建設性的情景模擬假設。如果記憶太牢靠,我們反而不能靈活地重組元素。他提出全新的看待大腦的觀點:認為人的大腦在本質上是一個前瞻性器官,其根本功用便是儲存信息以供想象、模擬和預測未來事件。

  夏克特以及其它一些研究人員的工作表明,失憶症患者在對未來進行預判時表現較差。K.C.是科學史上一位著名的病例,他在一次腦傷之後失去了全部情節性記憶,如果你問他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設想,他什麼都答不上來。他無法想象未來,正如他不能回憶過去。因此可以說當你憧憬未來時,實際上也是在回憶過去。

  

  (圖:克萊夫·韋爾林和他的筆記)

  克萊夫·韋爾林(Clive Wearing)是一位傑出的英國音樂家。1985年,他失去了記憶的能力,記憶時間只有幾秒鐘。「每一次醒來都像是第一次蘇醒。」妻子如此描述他。他的日記記載了他的奇特感受,「我剛醒來。」一個句子每隔幾分鐘就重複寫一遍,然後又被劃掉。他被永遠困在了當下,不念過去,不思將來。「對克萊夫來說,想象未來和懷念過去都成為了不可能之事。」具有詩人氣質的科學家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說。

  不過,韋爾林的健忘也給他帶來了好處,他比任何人都更能真切地「活在當下」。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每一次見到妻子、每聽到一條好消息都是無與倫比的喜悅。他像童話故事裡一般永遠停在了當下。當然這也意味著他無法體驗憧憬未來的樂趣了,由此觀之又不免令人感傷。格利克在書中的前一部分探索了最早的時間旅行概念:「Universe Rigid」。這是一個由威爾斯提出的四維假想體。時間和作為一個維度同空間的三個維度交織在一起,由於「時間」成了維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Universe Rigid是恆定不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同時存在,只是位於不同位置而已。「Universe Rigid是一個監獄,只有時間旅行者有自由可言。」沒有腦海里的時間旅行,沒有對「過去」的概念,人人無異於韋爾林那樣成為時間的囚徒。

  說到最後格利克並不相信時間旅行真的會發生。「它不存在,也無可能。」他寫道。我們無法讓時光倒流,無法改變希拉里敗選的現實。我們所能做的無非是從已發生的事情中學習,吸取經驗教訓,並在未來做得更好。科幻作家以色列·冉威爾(Israel Zangwill)有句話說的好:「進入未來別無他法,除非等待。」我們記憶的能力便是我們「時間旅行」的能力。你只需準備好腦海中的經驗和材料,時間自會帶你進入未來。沖著標題進來的人讀到這裡可能難免頹喪,但這或許並非壞事。「時間旅行」概念鼻祖威爾斯對變成現實的未來感到失望。他形容那心情就像「滿懷期待的孩子在聖誕襪里只找到黑煤塊」,遠不如憧憬甜蜜。現實和想象總是不對等,亘古如此。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9 2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