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年東北為何從輝煌走向衰敗?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12-13 07: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12-09 08:48:46    蔡慎坤

  有媒體報道說,東北每年人口流出多達100多萬!這個說法國家發改委並不認同,稱數據不準確。2000年和2010年的第五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的人口流失已達400萬人。這些年,東北人紛紛走出東北,只能說明一個事實:東北的衰敗是真實的,人們在東北打工、創業、就業都越來越艱難,選擇逃離是唯一的出路。

  有關東北衰敗的消息頻頻傳出,統計部門公開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遼寧省GDP數據罕見地出現「斷崖式」下降,增速僅-1.3%,成為全國唯一經濟實際增速負增長的地區。這與去年一季度1.9%的增速形成鮮明對比。今年前5個月固定資產投資也呈現巨幅下滑——累計同比下滑了近50%。而事實上,這一項經濟指標的急劇下滑趨勢從2015年起便開始呈現。

  中國北方最大的國有特鋼企業「東北特鋼」,在不到4個月內,連續7隻、共計47.7億元債券連環違約,而至今仍未給出解決方案。2016年8月28日,遼寧推出一個大手筆:出售本鋼、華晨等9家大型國企的股權,以緩解債務拯救經濟。

  今年兩會期間,擁有30萬人的黑龍江龍煤集團出現罷工潮,己經很長一段時間發不出工資的這家500強國企去年虧損達60多億,而真正下井幹活的只有8萬人。與此同時,共和國「驕子」大慶油田今年一季度虧損50多億元!如果國際油價持續徘徊在40美元以下,大慶油田的命運或許更加悲慘!

  除了經濟下行,人口流失,東北「未富先老」現象也很嚴重,以黑龍江為例,從1995年到2012年的17年間,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和65歲及以上兩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口比例均增長了兩倍,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從1995年的7.4%提高到2012年的14.8%,而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則從4.4%提高到8.8%。

  老工業基地本溪的慘像應該是東北的一個縮影。本溪2015年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3.5億,暴跌了59%。這種財政收入根本無力維持151萬人口的正常運轉,去年本溪從中央和省財政忽悠了163億補貼,合起來216.5億,才勉強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今年的數據依然難堪,前三季本溪一般預算收入42.2億,同比2015年同期下跌23%,而從中央和省財政忽悠來的補貼只有63.5億。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暴跌5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跌42%,房價則普遍下跌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跌5.6%,企業利潤則同比下降5.7%;出口額下降了34%。

  本溪今年的日子如何過?本溪財政最大的負擔是養老、低保和就業補助,2015年這幾項支出規模高達58億,占財政216.5億總收入的27%。如果再加上教育23億、農林水務21億、養活公務員9億,修橋補路5億,眼下正值年關,本溪的財政收入連社保支出都覆蓋不了,其他的支出只能依賴中央和省財政施捨。本溪如此,其他東北城市也好不了多少。

  中央過去一直在向東北砸錢,而最終那些錢都砸進了貪官的口袋,砸進了各類掮客代理人的私囊,現在在北美的溫哥華、舊金山、洛杉磯等地,到處都是財大氣粗的東北人,那都是中央拿錢砸出來的投資移民。

  東北衰敗證明了一點:東北政治家族靠裙帶關係攫取了大部分社會經濟資源,使整個社會篤信欺詐才是致富的唯一路徑。於是,整個東北陷入無序失信狀態,黑金勢力崛起經濟衰敗是必然的也是無法拯救的。

  東北曾經有過輝煌和繁榮的時期,早在上世紀20年代東北就是東亞最繁華的地區,後來的滿洲國富強程度更是超過了日本本土。在歷史教科書中,關於東北1949年以前的歷史,講的只是奉系軍閥和關內軍閥一樣壓榨百姓,偽滿洲國的14年就只是日本如何奴役人民。這就有太多的自相矛盾,怎麼1949年的東北突然就成了共和國長子?東北又拿什麼支援解放戰爭和赤貧中國的建設?長春怎麼突然成了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其實,東北人從年紀大的長輩那裡很難聽到象關內那樣的對於舊社會生活的痛苦回憶。

  曲曉范先生的《近代東北城市的歷史變遷》披露:1925年,奉系軍閥在第三次直奉戰爭勝利后佔領上海,這背後的基礎就是東北的經濟已經比肩江南,20年代末東北工業化水平已超過長江流域,張氏父子的新政使東北的民族工商業成為日本滿鐵附屬地經濟的威脅,這成為9.18事變的經濟誘因。東北形成了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和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而直到1949年,關內中國可憐的的工業還只是局限於幾個大城市。

  20年代末,北平、上海拍發到歐美的電報需轉經瀋陽。東北易幟前夕,東北擁有了中國最強大的海空軍,易職后全部移交南京政府。而當我們廣泛宣傳上海灘的繁華時,千萬不要忘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亞洲第二國際大都市 ——哈爾濱,34家外資銀行在哈埠開設分支機構,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直接業務往來,哈埠的金融動態左右遠東的金融形勢。在哈爾濱的外國商業機構達1809個。1928年,以出超實際利益比較,哈爾濱濱江海關穩坐全國六大海關頭把交椅,成為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產基地, 1926年,中國第一座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成立並開播。1928年5月,哈爾濱車站已經可以出售直達歐洲各城市的客票。

  1932年3月9日,偽滿洲國成立,1943年,當時世界上約有80個獨立國家或政權,承認偽滿洲國的有蘇聯、泰國等23個,中華民國雖不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性,但在1935年之後與其建立了通郵、通車、通航及貿易聯繫。從1933年到1942年,偽滿當局詳盡規劃了大大小小109個城市的建設,而這樣對東北的全面系統規劃現在都還沒有做過。

  長春曾是亞洲近代唯一一個比東京還繁華的城市,是中國第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的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國都新京(長春)」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稱。到1942年,長春人均佔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綠地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聲名鵲起。1934年,長春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新京無線電台,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長春是中國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長春規劃120公里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採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

  偽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由於關內連年內戰,赤貧的中國人口大量湧向關外,1936年1月,全東北人口3097萬,到年底猛增到3701萬人,1941年達到4229萬人。東北在張氏家族時代就以驚人的城市化進度超越東部沿海,偽滿時期城市人口繼續增長,1931年9.18事變前夕,東北城市化水平為11.5%,1942年達到23.8%,而中國城市化水平1990年才達到18.96%(2001年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東北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達到52.1%,而2003年中國城市化水平為37%,)。1939年東北鐵路里程超過10000公里,1945年達到11479公里,而中國1949年鐵路總里程22000公里,1943年東北公路總里程近6萬公里,而到了1949年,中國含東北在內公路總里程才8.09萬公里。 1932年,東北航空線總里程1.5萬公里,當年或近年的中國航空線總里程目前沒有數據,但是可以參考的是,1950年的中國民用航空線總里程才1.14 萬公里。1940年,時速130公里的彈丸高速列車由大連機車廠研製成功。1934年至1943年運營於南滿鐵路新京至大連區間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採用大連製造的SL-7流線型機車,全封閉式空調車廂。

  到1945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從瀋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綿長工業區」,瀋陽鐵西區被譽為「東方魯爾」。東北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國2003年才達到 57.5%。1938年,偽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而且有亞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發電,1943年,豐滿水電站開始發電,發電能力每年22億度,而到了 1949年整個中國發電量才43億度。1943年時,東北以佔中國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佔全中國49.4%的煤,87.7%的生鐵, 93%的鋼材,93.3%的電,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66%的水泥,95%的機械,形成了龐大的人造石油、特種鋼等當時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1945年時,全中國工業總產值東北佔85%,台灣佔10%,連年內戰的「一窮二白」的中國其餘部分只佔5%。

  東北獨特的地理和地緣政治形勢決定了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東亞、北亞各大政治勢力的演武場,多少次文化建設在毀滅性戰爭後幾乎要重新來做,這是東北古代文化缺少遺存的重要原因,而東北歷史的本來面目也就更加撲朔迷離,令史學家望而卻步。可嘆的是,在文化紀錄和傳播手段日益完備的近現代,我們仍然難以知道東北的那段輝煌歲月。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