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家庭富裕,父親在他上大學期間給他很多錢供他揮霍,而且馬克思和燕妮(Jenny von Westphalen)已經秘密訂婚了(燕妮家境比馬克思好,人也長得漂亮,是眾多小夥子追求的對象)。按照常理來說,此時的馬克思應該對人生是正面而積極的。那他為什麼一下子變得心中充滿仇恨呢?原來他進入大學后,馬克思加入了由喬安納・薩斯卡特(Joana Southcott,據稱與Shiloh魔鬼有交道)主持的撒旦教會,成為魔鬼教的一員。
馬克思上大學初期,打算學習詩歌和戲劇。從他寫的一些詩詞和劇本中,人們可以看出馬克思心中對人類與神的仇恨。例如,馬克思在表達自己的《絕望者的魔咒》(Invocation of One in Despair)一詩中寫道:「我剩下的只有仇恨」,「我將在上蒼建起我的王座,寒冷與恐懼是其頂端,迷信的戰慄是其基座,而其主人,就是那最黑暗的極度痛苦。……」。作者在詩中透露心跡:夢想成為恐怖之王,毀滅整個世界。馬克思還喜歡複述哥德寫的《浮士德》中惡魔(MephistopheLЕS)的話:「一切存在都應該被毀滅。」馬克思在《人之傲》(Human Pride)一詩中說:「帶著輕蔑,我在世界的臉上,到處投擲我的臂鎧,並看著這侏儒般的龐然大物崩潰,但它的倒塌仍不能熄滅我的激情。那時,我要如神一般凱旋而行,穿梭於這世界的廢墟中。當我的話語獲得強大力量時,我將感覺與造物主平起平坐。」詩的作者從世界的毀滅中獲得快感,其心中的仇恨與狂妄程度可見一斑。
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撒旦教的成員並非唯物主義者,他們並不是無神論者,他們相信死後的生命。撒旦教的信徒們相信神的存在,只是他們仇視神,想超過神,爬在神的上面(至少要和神平起平坐)。例如在其寫的和撒旦教有關的劇本《Oulanem》中(Oulanem是撒旦的一個宗教儀式名稱,Oulanem is a ritualistic name for Satan),馬克思不否認死後的生命,而是認為死後的生命充滿了最高的仇恨。作者在劇中把自己的靈魂賣給了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