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義大利修憲公投是一場歐洲政治改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7 0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趙柯 安邦諮詢

  對於英國而言,多佛爾海峽可能遠遠寬過大西洋,英國可以轉身離開。但義大利從來都是歐洲大家庭的一員,脫歐在義大利的市場要小於英國。

  文/趙柯

  從當地時間4日7點開始,義大利針對憲法改革舉行全民公投,這一度被認為是歐洲市場上的又一個「黑天鵝」。

  義大利實行兩院制,參議院和眾議院權力相等,每份法案在成為法律前,必須由兩院同時通過。這一「義大利特色」的兩院制設計,可能會讓待通過的法案在這兩者之間推來推去數十年,整個政治體系的效率被大大地犧牲了。這讓義大利總理倫齊的諸多社會經濟改革方案無法真正落實。

  所以,倫齊希望借鑒英國、德國的兩院制模式,通過修憲縮小參議院的規模,縮減其權力。比如,限制參議院解散政府的權力,維持政府政策的延續性,避免過於頻繁的政府更迭。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參考了德國、西班牙和英國的模式,倫齊的這一憲法修正案在當地時間12月4日由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通過。

  

  1975年出生的倫齊是二戰以來義大利最為年輕的總理,受命於危難之際,他顯然想放手一搏,啟動改革讓國家擺脫困境,但義大利的政治架構成為了他實現遠大抱負的最大障礙。

  愛德蒙·伯克在《法國革命的反思》中曾說:一個國家若沒有改變的能力,也就不會有保守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它將不免冒著一種危險:即失去其體制中它所最想保存的部分。如果我們拉長歷史的鏡頭,可以看到,正是「變革」與「保守」之間這種看似矛盾,但實際又充滿張力的互動,為制度改革提供著原動力。

  倫齊不惜賭上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要推動修憲公投的努力,就是這一原動力在當前歐洲面臨重重危機之際的投射。

  所以,此次義大利的修憲公投與英國的脫歐公投相比,在內容上有本質的不同,公投結果本身並不能決定義大利是否脫離歐盟。之所以輿論將此次公投與義大利脫歐聯繫在一起,一方面是之前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所營造出的民粹勢力崛起的氛圍,歐洲的民粹主義往往是主張脫歐的,而公投則為民粹主義提供了彰顯其政策主張的絕好平台。所以,大眾輿論會把歐盟成員國的公投與脫歐迅速關聯起來;而另一方面,倫齊承諾如果公投失敗他將辭職。義大利民調顯示,主張脫歐的五星運動黨現在頗受歡迎,所以,各方擔心其有可能會上台,並將脫歐進行到底。

  實際上,即使公投失敗,倫齊辭職,五星運動黨也未必能夠上台。即便上台,義大利脫歐的概率也非常小。對於英國而言,多佛爾海峽可能遠遠寬過大西洋,英國可以轉身離開。但義大利從來都是歐洲大家庭的一員,是歐洲一體化事業的堅定支持者,歐盟在義大利民眾中的形象更多是正面和積極的,脫歐在義大利的市場要小於英國。

  由於義大利銀行業的脆弱性,輿論擔心如果公投失敗,資本可能出於對義大利政治前景不確定性的擔心而紛紛抽離,最終導致義大利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這一推測不無道理,但應該看到,經過債務危機的洗禮,在歐盟層面已經成立制度化的應對機制。歐洲穩定機製為出現金融危機的成員國提供短期融資,監管面覆蓋歐盟範圍的銀行業聯盟也在不斷完善中。更為重要的是,歐洲央行也在不斷成長,從一個單純以維護幣值穩定為唯一職責的「不完全央行」,到能夠果斷出手,穩定金融市場和促進經濟增長,成為一個贏得市場尊重和信任的真正的中央銀行,針對歐洲金融市場的大規模投機行為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歐債危機爆發前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我們都知道歐洲應當改革,以及應如何改革,但我們都不知道,改革了之後我們該如何重新當選。顯然,相比2009年歐債危機前的歐洲,當前以倫齊為代表的歐洲政治精英有了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決心來推動改革,而目前歐洲的重重危機也為改革打開了機會窗口。正如伯克所言,歐洲人想要保有他們引以為傲的社會市場經濟制度和民主價值觀,想繼續保持其在全球的經濟競爭力,那就必須改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倫齊的修憲公投無論成敗,都是一隻充滿確定性的白天鵝,倫齊的改革精神值得尊重。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