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拆掉思維里的牆,及時更新自我認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10 0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何才能在無法抗拒的變化中認識自己?

  

  Author 曹競仁

  隨著人生經驗的豐富,隨著閱歷的增加,每個人的性格、觀念,甚至人生觀、世界觀都有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簡單說就是,人總是會改變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在無法抗拒的變化中依然能夠清晰地認識自己呢?

  說實話,這個很難。也許你的性格中並沒有什麼大的缺陷,對自己的認識也頗為準確。但不知不覺中也許你已經改變很多,周圍的人同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之前的自我認識已經過時,而我們自身很難敏銳地察覺到。

  我也曾經經歷這樣的困惑,總覺得自己似乎到了應該做出改變的時候,卻拿不準該從哪裡入手。後來我將目光投向那些成功人士的經歷,經過大量總結,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結論,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聲明的是,那些被我們熟知的成功人士,他們成功的因素多種多樣,不可能輕鬆複製。不過有些人性上的共同點,確實能夠給我們很多啟發。除了「運氣」這個不可控因素之外,不得不說時刻注意對自我認識進行更新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而阻礙我們更新自我認識的最大障礙,就是固有的認知模式導致的認知偏向。

  什麼叫作認知偏向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絕大多數人從懂事時起,對自我的認識就陷入了一種固有的模式:我應該用功讀書,然後考所好大學,接著找份好工作,努力工作掙錢,過上安穩的生活。這個模式當然不能說是錯的,不過肯定不適用於每個人。

  問題是,這種模式可能在你還沒有自己的主見時就隨著家庭的潛移默化、學校教育或者社會主流的影響,在你腦中形成了固定的認識,覺得這就是正確甚至是唯一的人生之路。但當我們把自己放進這個模式里考量,得出的結論與真正的自我往往會出現偏差。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固有模式導致的認知偏向有多難跳出,以至連李嘉誠這樣的人物也曾受其所困。

  李嘉誠年少時因日軍入侵隨父母逃難到香港。李父找不到工作又體弱多病,李家的生計主要依靠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舅父庄靜庵。14歲的李嘉誠,自我認識依然處於傳統模式:刻苦念書,等待學有所成后,在舅父的幫助下找一份穩定工作。

  兩年之後,已處於肺癌晚期的父親臨終前詢問李嘉誠今後的打算,他的回答依然是「日後令家人過上好日子」。可見,李嘉誠當時的自我認識僅僅是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這個目標很平常,似乎也不難實現,畢竟他的舅父當時擁有一家大公司。

  可以看出即使是李嘉誠,在這個階段,對自己能力的認識依然是很保守的,更不用說你我這些普通人了,我們早期的關係圈裡都是條件和目標相似的同學、同事,隨著時間的流逝,周圍的一切穩定下來,我們才猛然發現能遇到的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少,這種狀態就像是陷入泥潭而無法自拔。

  固有的認知模式很強大,而且會輕易地扼殺我們偉大的理想。要想順利抵達成功的彼岸,跳出固有思維認識自我就非常重要。那麼,如何突破固有的模式,開闢人際關係的新路徑呢?

  第一,利用人生的重大事件。何為人生重大事件?可能是親人亡故,父母或自己離異,也可能是自己在事業上遭遇挫折⋯⋯此時,原有的模式破碎了,必須尋找新的自我認識。雖然這是被動的自我認識,但如果處理得當,依然能找到成功的路徑。

  父親的去世是年輕的李嘉誠遭遇到的人生最重大的事件,已經16歲的他按照之前自己設定的人生路線選擇輟學,在舅父的公司當了一名職員。工作一段時間后,他的自我認識逐漸發生了改變:自己不能僅僅依附舅父混口飯吃。

  於是李嘉誠決定從零開始,去一家塑膠廠打工,從最基層的推銷員干到部門經理、銷售公司總經理。在新的關係圈裡,李嘉誠如魚得水,也真正認識了自身蘊藏的能力。他一邊工作一邊去夜校進修,同時認真經營人脈,22歲那年辭職走上創業的道路。直到這時,他才算是真正跳出了固有模式,踏出了創造龐大商業帝國的第一步。

  李嘉誠的例子畢竟過於特殊,普通人也不一定在遭遇重大事件時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給大家的第二條建議,就是要主動尋找和抓住機遇。固有的認知模式之所以強大,一方面在於環境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固有的惰性。而後者是最難戰勝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結婚生子,很多人越來越懶於上進,不但不尋求進一步發展,反而選擇主動遠離關係圈。

  也許你身邊有些同學、朋友,起點比你低,看起來工作投入程度並不比你強,甚至有人疏於本職工作而花大量的時間忙碌於茶館、咖啡店、飯館和各種派對。這恰恰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主動尋找機遇,從而認識自我。

  我有一位姓余的朋友,是很有才華的廣告人。但他在32歲時,依然只是一個小廣告公司的平面設計師,終日疲於應付各種案子,整天擔心被年輕的同事超越而得不到老闆的賞識,還要糾結當月的加班費和補貼,過得很辛苦,卻沒有勇氣主動改變自己的生活。

  某次同學聚會,一位從南方回來的同學無意中看到他的作品,大為讚賞,並極力鼓動余先生一起創業。直到這時,余先生才第一次審視自身,慎重地思考後,他辭了職,利用自己的專業才華與商務能力極強的同學一起走上了創業之路。如今他們的廣告公司已成為所在城市前三名的知名公司。

  記住,我並不是鼓動你所有的聚會都要參加,這不是重點。關鍵在於你要有一顆警覺的心,不放過每一個觸動你的機會,對有準備的人來說,也許一句話、一件小事,就能讓他重新認識自我,成為擴大或融入新的關係圈的重要契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2 0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