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能把政治玩好的人,從來都不是「聖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8 23: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容菲

  最近「政治」話題太火爆了。美劇、韓劇、英劇,你方唱罷我登場,人間百態盡在政治角逐場。昨天有朋友對我說,像特朗普這樣胡說八道,無恥下流的人都能贏得美國大選,簡直太奇葩了!他只像個流氓,哪裡像政治家?哪裡像領袖?

  我說:我不太懂政治,但很想知道,你覺得一流的政治家,完美的領袖,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他說:必須是德高望重、目標遠大、兩袖清風,慈悲為懷、崇尚公平、熱愛民主、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啊!

  我問:是「聖人」?

  他回:差不多吧,如果不是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當領袖呢?

  一時間,我覺得這位仁兄說得很對。因為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君子,很崇拜聖人。也特希望能夠生活在「聖人」描述的那個世界里,在那裡,天是藍的,水是清的,陽光是永駐的,人與自然是和諧的;在那裡,人人都是表裡如一的,都是懂得禮義廉恥的;所有從政者都是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沒有貪污腐敗,沒有權力尋租……

  可是,當我回憶再回憶,卻發現這人人皆君子,官官皆聖人的夢想,在中國,甚至在世界歷史上根本沒有出現過。

  

  我們熟悉的孔子,是中華民族公認的大聖人了!他一生「士志於道」,提出「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已。」這理想不可謂不遠大,品格不可謂不高尚,胸懷不可謂不包容,然而,縱然他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可是他現實的一生卻實實在在地栽在了政治上,被誣陷、嫉妒、利用,在大國吞小國的環境中不停地遊說、流浪、逃亡……直到晚年孔子最終放下了政治,開始著書立說,才成就了自己流傳千古的名聲。

  還想起了一位深受孔子聖人思想影響,人品高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官員——海瑞。他一生艱苦樸素,剛正不阿,連吃飯的菜都是在衙門後院自己栽種,鄉間居住的屋子裡掛著立軸,上面只有「忠孝」二字!就這樣一個身體力行聖人思想的好官,一心一意為百姓服務卻屢屢碰壁,接二連三針砭時弊卻總被彈劾,他曾經提出一個對待貪污腐敗的官員要用「剝皮實草」的酷刑,想必百姓們聽了都會大快人心吧!可是,這觀點剛提出來就遭到了所有同僚群起而攻之!最終,海瑞由失望而絕望,七度辭官方得解脫。

  還有兩個皇帝,我一直覺得他們挺悲情的,一個是明代的崇禎皇帝,一個是清代的嘉慶皇帝。這兩個皇帝有很多共同點,一是都身處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面臨內外的雙重撕裂,責任感特別重,生怕祖宗的基業毀到自己頭上;二是倆人都特別勤政,想做個好皇帝,「挽大廈於將傾」「拯救黎民於水火」。為此,他們天不亮就上朝,一天到晚事無巨細地批閱奏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三是他們都克己復禮,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倆人勤勉、節約、儉樸苦素,不愛聲色犬馬。嘉慶曾經把乾隆皇帝所有的古玩珍寶一律封存,關閉了北京所有戲館,禁止臣子向皇帝進貢,還親自為民伸冤……多好的人啊!但最終呢,明代到了崇禎這一朝就完了,而清朝,到了嘉慶開始徹底進入衰退。

  

  講了這麼多,你會發現,「好人沒好報」的事情怎會如此頻發?在我們眼中那些以身作則的人,品德高潔的人,都有「聖人特質」,然而,他們卻都不能成為出色的政治家,甚至連自保於世、全身而退的本事都沒有。相反,倒是我們眼裡那些善用陰謀者、巧取豪奪者、巧舌如簧者、煽動人心者、倫理混亂者、殺人如麻者,竟然都能在弱肉強食的博弈中拔得頭籌,打下江山,開創基業,在他們大刀闊斧的變革中,百年之內便能迎來一個時代大發展,太平大盛世。

  最激動人心的東西是政治,最骯髒殘酷的東西也是政治。政治的規則是非常詭異的,不以政治家的人品好壞分高低,不以政治家的理念對錯分勝負,而偏偏以政治家的歷史功績定輸贏,以政治家的時代成敗論英雄。

  前幾天,我兒子問我一個問題:媽媽,什麼叫英雄啊?我翻了翻典故,發現魏晉時期的大才子劉劭曾作《英雄》篇,篇中是這樣講的:「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英以其聰謀始,以其明見機,待雄之膽行之。雄以其力服眾,以其勇排難,待英之智成之。」當然,這些話我講給兒子聽,他有點不太理解。但這些解釋說明了一個問題,能當「英雄」的人,都是一幫高智商且膽子大的傢伙,有勇有謀有野心有格局,還要善於籠絡人心,解決實際問題。英雄這個能力通常被稱為「魄力」。

  也許,「英雄」跟「聖人」最大的區別是:英雄是實踐派,聖人是理論派。面對同樣一個目標,實踐派更容易成功,是因為他們長期貼近一線打拚,更接地氣,知道用什麼方法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才能達成目的,怎樣做才能讓那些有能力的人全部為自己所用,而不會被懸在空中的道德、倫理等問題縛住手腳,把能「做事」的人拒之門外。

  

  前陣子我跟幾位老師去採訪了一位胡潤百富榜上有名的富豪,他的人生非常傳奇,從身無分文白手起家,做到幾百億資產,管理著上萬員工。他一生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畫餅與管理。談笑間他講了這麼一句實話:「能否做成事,不在於你能管得了多少君子,而在於你能管得了多少小人。」那一刻,我們一幫文人也是面面相覷,條件反射性地不以為然,但回過頭來細細品他的話,發現其間真蘊含著一個非常樸素的真理:想做事,首先要懂得利用人性,而不是考驗人性。要熟知人性,而不是推翻人性。

  在這一點上,三國時期的曹操可謂做到極致了。他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大肆招攬人才,提出了一個「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的選官準則,最終歸結下來就是「唯才是舉」。曹操曾連發三道求賢令,向天下宣告:「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意思是說,我選官不管你出身優劣,地位高低,名聲好壞,哪怕你是個不仁不孝的人呢,只要能幫我打勝仗,治理好國家,我就用他!

  這種思想,是務實派的思想,也是典型的政治家思想。

  

  


  

  人類歷史已經運轉千萬年了,千萬年來,時代不斷變化,人性從未改變。人性有好的一面,如求真、求善、求美;也有壞的一面,如自私、自利、驕縱。當有人能靈活把握住大多數人的特點與訴求,就能找到他們的痛點與弱點,進行平衡與利用,之後便能一舉擊破,順勢而為了。就像特朗普的贏,就是順應了大多數美國人人性中的自私與對金錢的渴望,以一個民粹主義者的姿態出現,成功抓住了大眾的痛點。想當年,毛主席號召人民奮起革命,不也是用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么?想想,這對少數有產階級是多麼不公平?但對廣大無產階級又是一個怎樣的誘惑與號召力?是不是也順應了大多數人「自利」的人性呢?

  人性是赤裸裸的,明目張膽順應人性是可恥的,所以,就有了政治家最擅長玩弄的政治說辭。當社會進入一個安定期,為了維持穩定,達成繼續發展的目標,政治家又會進一步在各種階層利益、國家發展、理想與暢想之間開展無數博弈與平衡了。

  玩政治,真不是一個好乾的活兒。能做成事的政治家,思想一定是複雜的,生活一定是龐雜的,壓力一定是超大的。至於他本人的人品?一個在好人壞人堆里都能左右逢源,耍得風生水起的人,你還指望他有多麼超然高潔么?那些小瑕疵、大缺陷、可怕的野心、嚴重的人格分裂……都太正常不過了。

  任由我們多麼不情願,多麼不喜歡他們,贏的總是他們。最終我們不得不承認,能把政治玩好的人,從來都不是「聖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6: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