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的重要幕僚納瓦羅(Peter Navarro)也曾訪台,回美之後還在保守派刊物《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發表「美國不可放棄台灣」( America Can't Dump Taiwan)一文。文章中他一方面強調,美國沒有必要稱台灣是個國家而「激怒熊貓」(poke the panda),但必須承認台灣是民主的「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此外,美國不應該承認「一國兩制」,也不要再提「一個中國」政策。同時,美國要提供台灣更好的防衛武器。他也批評過去的美國總統只把台灣當做與中國交涉的籌碼。
特朗普另一個中國政策重要幕僚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也是對中國采鷹派立場的資深中國通。他在尼克松主政時就參與中美關係正常化談判。去年,他為著作《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祕密戰略》(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中文版在台灣出版而來台。本書的基調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老是在騙美國,他要美國不要再被中國「不稱霸」的說辭所惑。
「攻擊性現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在特朗普當選后曾於《國家利益》發表文章,鼓吹特朗普要放棄美國長期採行的自由主義霸權(liberal hegemony)想法,而採取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他認為在過去自由主義霸權思想下,美國到處去推翻集權政府、建立民主政權,結果多失敗;如今美國要尊重各主權國家,不要試圖去推動各國內部的社會改造。
特朗普和他的團隊不是要走向孤立主義,而是會繼續捍衛美國霸權。不過,他面臨的現實是,全球化讓資本外逃、美國財政愈困難,要負擔全球龐大軍費漸感吃力。而美國國內「白種工人階級」(white working class)經濟地位下滑,民眾整體消費力下降,無法再以巨額大眾消費維繫美國做為全球市場中心。所以特朗普的「美國第一」指導方針是要讓美國恢復經濟實力,同時要盟國分攤軍費,以繼續維持其霸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