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法天:有關部門會認為你是刁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2-9 2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吳法天

在輿論場上,可否做一個獨立的人?

  2011年5月20日,《環球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讓「五毛」、「五美分」早點成歷史》,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道:中國有許多缺陷與問題是一個基本事實。如果有一天,這些缺陷與問題不需要「五毛黨」來粉飾,那些「五美分黨」的刻意玷污也不會影響大眾的基本判斷力,中國社會可能才算真正成熟。成熟的政治社會需要有包容之心,不同意見的爭論也需要更豐富更理性,而不是簡單地分為相互吐口水的兩派。

  

  我很贊同這個觀點。作者王文是我多年的好友,義烏老鄉。他早年在環球時報社做編委時,曾經跟胡錫進一道被人扣過「五毛」的帽子,認為他是替政府說話。環球時報社離我家很近,他有時加班到十二點多,會給我打電話,約我出去吃宵夜。如果我恰好沒睡,就會出去跟他聊幾句。他的睿智、勤奮、敬業一直是我佩服的。他不屑於口水戰,認真做事,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執行院長。

  我不否認,這些年來跟司馬南、胡錫進、孔慶東等人的私交不錯,我的《用證據說話》一書封底還有他們的推薦語。但他們也都知道,我從不涉足政治,只是一個純粹的法律人。王文其實也很獨立,從他寫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他對刻意粉飾和刻意抹黑都很反感。當然,他也狠批過公知。公知對我們恨之入骨。艾未末曾在海外公布司馬南、胡錫進、王文和我的手機號碼,讓無數的越洋電話騷擾我們幾個月。

  

  我早已遠離兩大陣營,不再涉入各種紛爭。如今想來,當年被「五毛」的日子,其實只是因為討厭那些口口聲聲民主自由卻以造謠為己任的公知,與他們劃清界。但對於只知道粉飾太平、每天歌功頌德的御用網路作家和小粉紅們,我也是敬而遠之。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哪邊都不落好,但卻保持了一個獨立而超脫的身份,如閑雲野鶴,不看任何人臉色行事。冷眼旁觀,以中立者去看很多公共事件,反而變得有趣了。

  誰還記得當年的錢雲會事件?證據確鑿的交通肇事案件,被刻意渲染成陰謀暗殺,引發持續的網路陣營大戰。誰還記得闢謠聯盟的成立?揭露公知造謠傳謠無數,被某些大V視為眼中釘。誰又會忘記郭美美事件和躺著中槍的紅會呢?更別說潘任美事件和壹基金事件了,資本的力量一旦跟某些勢力結合,的確可以踐踏一切法律。中國目前最缺的,其實不是民主,網際網路上的民主口水戰每天都在上演,最缺的,其實是法治。

  

  法治是文明社會的底線,是所有爭議的公約數。法治是規則之治,不僅老百姓要守法,政府也要守法。吳虹飛可以在網上肆意謾罵,拒不執行生效判決,是因為我們不尊守法治理念。益陽市公安局可以打擊報復舉報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抓捕,並違背刑訴法的規定執行,是違背法治。各種冤家錯案的造成,讓受害人疲於伸冤,都是因為我們的司法機關不尊重法治的原則。微信公號可以隨意刪帖,是因為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也是不尊重法治。

  

  在缺乏法治的社會裡,交易成本很大,每個人都會很累。造謠、誹謗、辱罵本來是要承擔責任的,因為違法成本不高,維權成本卻很大,導致網路侵權事件頻發。打擊報復舉報人的案件本來可以通過公開的庭審獲得無罪判決的,卻被拖入曠日持久的羈押中,始終無法移送司法機關。被刪帖申訴本來是可以獲得公正的裁決的,但躲在背後的人卻不會給你這個機會。不管是公民個人,還是政府官員,都嚴重缺乏法治的理念,在一次次撕逼中損耗著效率。

  做一個獨立的人,既不屈從於強權,又不取悅於民意,其實是很難的,也需要付出代價。你要反腐,用證據說話,有關部門會認為你是刁民,組織人污衊你、封殺你。你要愛國,談國家利益,又有公知會罵你是愛國賊。甚至賈敬龍案,也不能從專業技術角度去談死刑還是死緩,有人從維穩角度去談核准死刑的政治意義,有人把他當做民間抗爭的英雄,勢同水火。就事論事,在派系中、陣營中、站隊中變得比較艱難。

  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是奢侈的。情商低?沒關係。不討喜?無所謂。我又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只代表我自己。只有堅守,才會發現,真相其實應該在立場之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2: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