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能政府的代價 羅慰年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6-11-29 17:3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濟發展,必須造福人民;而經濟發展必須平衡,才能造福人民,才能給人民帶來幸福的生活。目前中國的經濟模式,對外是由沒有制約的重商主義政府操作的國際經濟,對內是由全能主義政府操作的國民經濟。由沒有平衡的重商主義國際貿易和全能主義政府操控的國民經濟,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不能持續。
第一,環境污染代價。「儘管中國經過三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在一些經濟指標上趕超了發達國家,但卻付出了資源和環境的沉重代價,並沒有走出一條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而是重走了人家的老路,造成當今中國在資源與環境方面危機重重的局面。」(陳衍德:《被遺忘的「國情研究第一號報告:生存與發展」》)
《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未涉及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在已經核算出的10項損失中,環境損失佔到GDP的3.05%。2006年,將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損失估算進去,中國公布的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佔GDP的10% 。2014年國土資源部公布2007年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中國遭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達3億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1/6。
第二,低效率代價。這種經濟,表面上看非常有效率,如果從市場經濟學的角度看,並非真正的「有效」。張維迎認為,中國的基本建設項目費用,普遍只有百分之二十用於支付原材料和工人工資,包括建築商的合理利潤,百分之八十用於打點各種關係。而建築業產值,是以工程總造價計算。則百分之八十是產值的水份。也就是說,如果有充分的透明的市場競爭,中國基本建設領域的GDP,要減掉五分之四。或者說,有充分透明的市場競爭,同樣的GDP,可完成五倍的基本建設實物量。比如,中國的高速公路現有10.4萬公里,如果普遍的工程造價都有80%水份,通過市場公平競爭,擠掉這80%的水分,則同樣的投資,可建造五十萬公里的高速公路。
第三,盲目增長代價。從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膨脹,可以看到重商主義的政府如何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中國對外金融凈資產17962億美元,同時外匯儲備達到了38877億美元。2014年3月末,,一度達到3.95萬億美元,佔全世界外儲總量的三分之一,比世界第二的日本高出2.85萬億美元。中國成立外匯管理機構,20年來外匯儲備規模增長了78倍。被業內稱為「愚蠢地增長」的外匯儲備,如今可能處於「失控」的邊緣。財經學者劉勝軍認為,中國外匯儲備一是規模太大,遠遠超出合理邊界;二是增長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第四,貿易不平衡的代價。中國海關總署2016年10月13日公布,9月進口數據也遜於預期。9月份出口降幅顯著超過預期。以美元計算的中國9月出口同比下降10%,為連續第六個月下降。8月份出口為下降2.8%《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了16位經濟學家,他們預期中值為下降3.2%。中國9月進口同比下降1.9%,逆轉了8月增長1.5%的勢頭。進出口雙降令中國9月貿易順差從8月的520.5億美元縮減至419.9億美元,也低於市場預期。這一數據凸顯出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相當低迷,令人失望,這項數據將給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再添疑雲。
美國早期政治家詹姆斯·麥迪遜曾經說過,「有人說,開明的政治家將能夠調節這些對抗的利益並使其服從公眾利益,這是不可能的。開明的政治家並非永遠處於領導地位。在許多情況下,在進行這種調節時不考慮那些間接和長遠的因素是不可能的。但間接和長遠的因素很難勝過當前的利益。一方為了當前利益可能漠視一方的權利或整個社會的利益。」(《旨在抑制派別之爭的聯邦的規模和類型》)
麥迪遜的這段陳述,恰好是對全能主義政府對經濟實行全面操控的指控。政府以計劃經濟之名所行的對國家經濟的宏觀和微觀的直接控制,結果是某些特權的個人和集團的利益戰勝集體的全體的利益;短期的利益取代長期的永久的利益---今天中國經濟的亂象,可以從這個思路中找到原因。青之蓮認為,在集權專制體制下,國家權力作為一個「自為」的存在體而居於法律之上,居於社會與公民之上。擁有公共權力的行政機關,不但有強制執行的法定權力,而且在事實上壟斷了「公共利益」的解釋權。所以,「以人為代價的現代化是20世紀最大的一個悲劇」。
以國際貿易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單方面的推動出口,又不兼顧進口出超國家的經濟利益的重商主義,一旦出超國經濟放緩或減少進口,必然造成出口國的產能嚴重過剩。重商主義不光損壞國際經濟的平衡,也對國民經濟有著破壞作用。以政府操控經濟為手段和政府自肥自利目的的全能主義,政府的權力不受限制,國有企業與民爭利,勢必造成貧富兩極分化,這不是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權貴資本獲取無限膨脹的財富,也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官員為了GDP數據的提高以達到對權力無限膨脹的慾望的滿足,更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中美貿易不平衡終於遭到了美國政客的報復。川普在競選時誓言,將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45%的關稅,讓美中貿易逆差歸零。美國是中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每年有高達3000多億美元的順差額。正是通過多年的貿易順差,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富餘的資金。如果川普加征45%進口稅,勢必引起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失去中美兩國的貿易順差的優勢,中國經濟將失去多年來最大的增長動力。被人們稱為中國經濟三駕馬車跑得最久的一駕馬車將會停駛。中國經濟,將雪上加霜。
重商主義和全能主義的政府,以經濟發展作為官員表現政績的手段,作為官員升遷的標準,必然罔顧國際貿易不平衡的得失,必然忽視無序經濟生產對民生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和資源的破壞。由重商主義和全能主義的全能政府驅動的經濟發展,是一種政府財富絕對迅速增長,人民財富相對緩慢增長的不均衡的發展模式,是一種過度強調經濟增長,忽視社會服務增長的片面發展的模式,是一種以犧牲社會總體環境為代價,無視社會平衡發展的短線的政治經濟模式。重商主義全能政府推動的政治經濟模式,對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弊大於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0: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