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商鞅:不拿自己當主子外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24 0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6-11-24 05:38 編輯

  端木賜香

  商鞅,衛國人,姓公孫,名鞅。后因在秦國有功,被封為商君。歷史上稱他為衛鞅、商鞅。

  商鞅師學法家。但由於衛國太小,給他提供不了廣闊的政治舞台,便投奔了魏國,入相國公叔痤門下。不久,公叔痤發現商鞅確有才智,任命他擔任掌管公族事務的中庶子。之後,韓趙聯合攻魏,公叔痤率領魏軍與之大戰一場,勝了,但自己卻病了。於是魏惠王親自前往探望,並為之落淚。公叔痤給他推薦了商鞅,並且特別交待,用之,比我強多了;不用之,一定要殺掉。可是魏惠王覺得很滑稽,這相國病得不輕,居然給寡人推薦一個無名小卒。公叔痤待魏王走後,把商鞅叫了過來,說:我看魏王的樣子,是不會用你的,你快逃吧。商鞅說:既然他不信任您的話用我,怎麼又會信任您的話殺我呢?

  公叔痤不久去世,商鞅也無人賞識。聽說秦國正在招考公務員,即往,被人推薦給了秦孝公。第一次面試的時候,商鞅摸不準這個考官到底需要啥貨,於是信口開河,擺出了傳說中的上古五帝之治,考官居然睡著了。第二次面試的時候,商鞅擺出的是夏商周三代的王道之治,考官雖然沒睡著,但中途就讓考生退場了。第三次面試的時候,商鞅差不多摸清考官的偏好了,擺出的是霸王之道。於是孝公才覺得此人可以對話了。第四次,據說考官同商鞅一連談了幾天都沒有倦意。那麼商鞅都擺出哪些貨呢?鼓勵耕戰、以法治國、重獎重罰等等。

  在宮廷會議上,商鞅的改革意見遭遇了群臣反對。眾所周知,在中國最難過的就是改革家,沒有一個是有好下場的。原因很多。事實上,就連孝公本人,都怕自己因此擔了非議。下面我們看看君臣之間關於這個問題的一場辯論:

  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孝公曰:「善。」

  甘龍曰:「不然。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

  衛鞅曰:「龍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這場辯論衛鞅就兩個意思:

  一、老百姓都是弱智,統治者想叫他們咋地,他們就咋地;

  二、成大事者,不拘成法,也不拘禮法,愛咋地咋地。

  於是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開始了變法。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嚴刑峻法控制民眾。具體來講,是加強連坐法:編戶籍,伍家為一伍,兩伍為一什,伍什有相互糾察告發「奸人」的責任,如果隱瞞不報就要同罪連坐。不糾察告發奸人者,腰斬;糾察告發者,與前線斬首同賞;藏匿奸人者,與前線投降敵人同等處罰。為了防止奸人隱藏到客舍(旅館)里,商鞅發明一種叫做「驗」的玩藝兒(相當於現在的身份證或者良民證),無驗不得住店。招留沒有驗的旅店老闆,要同罪連坐。此外,還採用了諸多殘酷的刑罰:腰斬、梟首、車裂、鑿頂(鑿穿頭頂)、抽肋(抽肋骨)、鑊烹(鍋里烹煮)。

  第二,獎勵軍功。軍功以斬得敵人首級多少來計算,官爵按軍功大小來排列。斬得敵人一個首級賞給爵位一級,以此類推;戰爭中投降敵人的,嚴厲除罰。

  第三,嚴禁私鬥。凡進行私鬥的,不論對錯,都要受到處罰。

  第四,興農抑商。凡努力從事耕織事業,生產帛粟多者,免除徭役;凡從事商業圖謀末利,或者因怠惰而貧窮的,要連同妻子兒女一同沒入官府作奴婢;凡棄灰於道路上的,按怠惰論處。

  這些措施有沒有成效呢?有,且成效很大。中國人民從歷史的起點就向後世證明:中國人民得前頭有甜頭,後頭有棒頭,也就是恩威並施,他們才會好好的干。

  總之,秦國就這樣讓商鞅玩大發了。有甜頭,也有苦頭。

  甜頭是國家大治大強——前354年,也就是變法的第三年,秦軍與魏軍交戰,秦軍爭先恐後地沖向敵營,跟割麥似的,一下子斬獲七千人頭,魏軍大敗。從此秦國在國際舞台上昂首闊步,傲視群小。前352年,商鞅親自帶兵攻打魏國,橫掃黃河以西地區,並渡過黃河,包圍了魏國舊都安邑,迫使其投降。特別是秦兵熱衷於砍頭的瘋狂熱情讓敵方聞風喪膽。前351年,商鞅又率兵攻打魏國重鎮固陽,魏兵不戰而降。

  苦頭是人身自由越來越少,就連議論變法都成犯法了,說壞話自然不行,可是說好話也不行,總之屁民不議論國政,於是全體百姓自動關閉了嘴巴。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老百姓很適應人身自由的逼窄,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明清的絕對專制,混得一茬不如一茬。至於商鞅本人,則跟受寵的小妾似的,暫時的春風得意中,秦孝公提拔他為大良造,相當於一種特殊的相。一般的相,沒有軍權,只有政權。大良造則是軍政大權俱握。於是前350年,商鞅啟動了第二次變法。其一是遷都,從原先的雍州(今陝西鳳翔縣)遷都到咸陽;其二是設縣置令丞;其三是廢井田開阡陌,平均賦稅;其四是統一度量衡;其五是社會大改造,讓百姓明白男女有別,父子須分室而居等等。幾年之後,秦國更上一層樓,連周天子都賜祭神的肉給孝公,諸侯紛紛前來祝賀。

  問題是,戲到了高潮處總有落幕的時候,而且落的時候不外是杯具——商鞅則是杯具中的杯具:孝公死,秦惠王以謀反車裂商鞅,大謀臣就這樣變成了肉渣。

  商鞅之所以如此悲劇,原因不外是:

  其一,中國只有人治,沒有真正的法治。商鞅是在孝公面前得的寵,既然得寵就總有失寵的時候。一是舊主不喜歡咱了,二是新主上來就不喜歡咱。

  其二,商鞅自己是法家代表人物,但是他的法治,說穿了還是中國式的人治。太子犯法,他不敢處理太子,就處理太子的師傅。一個師傅被割了鼻子,一個師傅被額角上刺了字。

  其三,商鞅玩立木為信的把戲逗百姓玩兒,可他自己並不講誠信,兩軍陣前,以舊情之下不忍相攻騙魏國公子卬前來赴會,卻在酒席上襲虜對方,並乘機大破其軍。

  其四,中國文臣最蠢的致命一招是:為了主子江山的穩定無所不用其極,不拿自己當外人,最後才發現自家卻無立錐之地,明明就是個外人嘛。商鞅就是典型的代表,給政府發明了良民證制度,到頭來自己逃亡時卻因為沒有良民證而不得住店。當然,有良民證也不行。因為整個知識分子集團約好了似的,要不互相陷害,要不讓主子戕害,集團本身的安全堡壘建設,沒一個人去考慮。都烏雞瞪眼的等著別人倒霉哩。等輪到自己的時候,哭爹都來不及。這一哭就是兩千年。

  其實,商鞅最不能讓我原諒的是,傳統政府治民的幾大法寶:病民、貧民、弱民、愚民、賤民,這五大基本原則,是他打包推薦給人君的,我呸,這肉渣。裂一回都輕了。

0

主題

63

帖子

67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7
沙發
happy2012lucky 發表於 2016-11-29 06:53 | 只看該作者
商鞅是軍國主義的始作俑者 哈哈。把秦朝軍民都改造成了戰爭機器的零部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