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兩百萬示威包圍朴槿惠 韓國局勢微妙鬆動

[複製鏈接]

1509

主題

2572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10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貝love 發表於 2016-11-28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首爾時間11月26日,原計劃集合200萬人包圍韓國總統府青瓦台的示威行動以130萬人聚集而告終。伴隨著韓國各界人士開始向首爾進軍,一場針對朴槿惠的全民運動就此展開。這也讓外界開始重新審視韓國的民氣對於政局的左右力量。


必須承認,就戰後的韓國來說,美國和日本的影響終究不可小覷,這也讓韓國的民意長期以來只是一個參考項。但是,在韓國主要城市逐漸醞釀起抗議的熱潮時,這對於即將迎來總統大選這一變局的韓國或許也將因此產生一種微妙的鬆動。


焦頭爛額的首爾


對韓國總統朴槿惠來說,首爾的大環境明顯對她越來越不利起來。儘管在成功部署「薩德」(THAAD)反導系統,以及簽署了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后,日本和美國正在繼續成為其政權的盟友。但是,環顧以首爾為中心的韓國主要城市,任何分析人士都可以馬上得出「朴槿惠政府已經喪失民心」這一結論。


就韓國來說,集中了全國約五分之一人口的首爾無疑成了反應該國世風與民心的重要舞台。就近期的局面來說,首爾無疑是反樸槿惠的主會場。從11月8日,首爾20萬民眾示威抗議朴槿惠下台開始,集體靜坐、示威、遊行已經成為周末的一大風景。示威人數也從11月初的20萬逐漸上升到11月末的號稱200萬,實到130萬。





根據情報顯示,韓國各界已經把近期的示威當成了一種對朴槿惠政府的全面反彈。以至於在首爾15個民間團體在26日下午一時展開行動后,外界就可以發現群眾運動的針對性。就在首爾市政府廣場上,示威團體舉行了以「如何將拒絕辭職的朴槿惠趕下台」和「在非常時局下市民可以做些什麼」為主題的「市民評議會」活動。同時還在當天下午3時於大學路舉行「阻止韓國國定教科書網路」和「結束面子教科書市民大遊行」。伴隨著民眾還在同日位於首爾中區的「世越號」特別調查委員會前舉行大規模示威,這使得朴槿惠政權近年來的全部積弊都在一天之內暴露於天下。


很顯然,對於這種局面,青瓦台方面已經顯得焦頭爛額。以至於朴槿惠陣營人士對此竟口不擇言:據韓國政府消息人士稱,對於種種不利局面,青瓦台方面曾表示,稱「遊行背後有朝鮮金正恩政權策劃的背景」,更威脅「如果遊行發展為暴亂,政府將嚴厲打擊,併發布戒嚴令」。


影響韓國的微妙要素


事實上,朴槿惠政府不僅僅在城市不得民心,甚至在農村更遭遇抵制。也就在11月25日,由「韓國全國農民會總聯盟」農民組成的「全琫准鬥爭團」已出動拖拉機和貨車前往政府首爾辦公大樓前舉行集會。儘管這一行動遭到了警方制止,10台拖拉機和500輛貨車的示威陣營僅有兩台拖拉機准許開進市區,更被強令不得參加集會。但是,當韓國農民打出19世紀「東學黨起義」領袖全琫準的旗號,旗幟鮮明的與市民參與鬥爭時,這就讓韓國的反樸槿惠行動顯出了一種全民參與的性質,更使之從城市擴散到鄉村。


目前,韓國警方已經在京畿道一帶的高速公路上設卡,嚴防農民駕駛掛著寫有「朴槿惠下台」等口號的旗幟、橫幅的拖拉機進入首爾,雙方間的對峙一直持續至深夜。約有1,000多名農民駕駛著600多輛拖拉機和汽車被堵在郊外。但是,露宿街頭的農民很快得到了市民的支援。很多首爾民眾看到新聞后就駕車到農民被堵的地點,送去食物、飲用水和保暖設施,直到凌晨2,3點時,仍有熱情市民前來支援。這種局面對於朴槿惠當局來說恐怕不是什麼好信號。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26日的「兩百萬人」示威之後,韓國的檢查、調查和司法機構也會參照集會規模,做出接下來是否向朴槿惠發出強制拘捕令的決定。按照以往該機構的做事風格,如果民意基礎大,檢、調機關辦案就會越積極,如果民意基礎小,那麼調查結果就越靠向政府。這也使得儘管檢查機關在此前的行動中顯得並不熱心,但在民意之下,也會有所鬆動,而這一點也將成為影響韓國的重要因素。


於是,儘管在美日的背書之下,朴槿惠政權可以在民心盡失之際繼續維繫,甚至還可以不顧民意強行通過部分決策。但在韓國即將迎來2017年的總統大選之際,民心這一參考項終究會對當前的局勢帶來一種微妙的影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0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